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1.
背景:研究证实微创手术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撑起椎体恢复高度和硬度,达到解除疼痛、早日活动的目的。但是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较多的并发症,预后效果不理想。当前许多中药开始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微创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取85例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在CT引导下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及接骨七厘片,观察两组患者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术后骨痂生长良好,多为Ⅲ级与Ⅳ级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联合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同时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对骨折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38例,其中男7例,女31例;年龄55~80岁(平均65.1岁)。患者取俯卧位局麻下行单侧穿刺PVP。测量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和后凸角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活动能力评分检测活动改善情况,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个椎体平均填充骨水泥3.5 m L。随访时间均12个月。椎体前壁高度由术前(19.2±5.7)mm改善至术后(20.0±5.7)mm,椎体中间高度由术前(19.2±5.1)mm改善至术后(20.2±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8.3±1.1,术后12个月时为1.1±0.6,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评分术前3.1±0.9,术后12个月时为1.1±0.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9例。结论 PVP可有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无重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在美国,有24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1]。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女性,年龄大于50岁以后,每过7到8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的风险就增加1倍[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可达30%[3]。  相似文献   
14.
余雅婷  赵立杰  徐君杰  王优杰  冯怡 《中草药》2019,50(17):4041-4050
目的研究微晶纤维素(MCC)对疏风解毒配方提取物粉末(SFJDE)直压性能的影响。探讨压片前粉体的基础物理性质与其功能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SFJDE和MCC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分别测定混合粉体物理性质和在不同压力下的压缩参数。采用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粉末基础物理性质和功能性参数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SFJDE中MCC的加入量与粉末的含水量(MC)、松密度(ρb)、孔隙率(ε)等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9),与流动性指标Hausner比(HR)、Carr’s指数(CI)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r2≥0.8342);表征粉体压缩性的参数压缩比(CR)、屈服应力(Py)逐渐降低,单位有效功(Esp)、参数a逐渐升高;表征粉体成型性参数kA逐渐增大,kB逐渐变小。PLS分析粉体的基本物理性质MC、ρb、振实密度(ρt)、真密度(ρtrue)、中值粒径(D0.5)对这些参数影响最大,而粒径分布(span)、HR、CI对其影响较小,但这3个指标对于表征粉体破碎和重排参数ab和f的影响最大。结论 MCC的增加降低了SFJDE的流动性,提高了SFJDE的压缩和成型能力,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其流动性和压力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现有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合理、科学地认识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提供统计学依据,并用于指导临床及下一步科研。方法全面检索所有关于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安全性的RCT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782名患者,其中椎体成形术组377名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0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成形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在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这一假说,不是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很好地降低此种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注入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接受PVP治疗的122例老年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51例患者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小剂量组,≥2.5 mL且< 4.0 mL),71例患者术中注入大剂量骨水泥(大剂量组,≥4.0 mL且< 6.0 mL)。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1个月、1年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大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为14.08%(10/71),小剂量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为5.88%(3/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VP术中注入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老年单椎体OVCF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脊柱功能,且注入大剂量骨水泥可更有效地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肿瘤介入摘除术(ITR)治疗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94例,其中49例采用PVP治疗(PVP组),45例采用PVP联合ITR治疗(PVP+ITR组)。记录2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观察神经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PVP组骨水泥注射量为(3.12±0.67)mL,PVP+ITR组为(5.33±1.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8.98%,PVP+ITR组为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术后1、3、6、12个月PVP+ITR组VAS评分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神经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联合ITR治疗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维持椎体稳定,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有效缓解疼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退变性脊柱侧凸中分布的规律性,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椎 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2年7月治疗13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 否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骨折组34例,男9例,女25例;年龄(71.7±1.7)岁。无骨折组 102例,男23例,女79例;年龄(63.3±6.7)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胸背部疼痛程度,采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T值,测量侧凸Cobb角,观察侧凸范围内骨桥发生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 法筛选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折组发生T11骨折3例,T12骨折12例,L1骨折15例 ,T12及L1两个椎体骨折4例。 无骨折组平均年龄低于骨折组(t=17.20,P<0.001),两组的性别组成并无差异(χ2=0.218,P=0.641),胸背部 疼痛的VAS评分小于骨折组(t=9.30,P< 0.001),侧凸Cobb角与骨折组相比无差异(t=1.84,P=0.08),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低于骨折组(t=5.63,P<0.001),骨桥发生率低于骨折组(χ2=12.333,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伤 史(OR=1.36;95%CI,1.09~2.11)、骨桥形成(OR=3.31;95%CI,2.10~5.38)、骨质疏松(OR=2.45;95%CI,1.58~4.36) 会增加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机会。结论 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好 发于胸腰段椎体,外伤 史、骨质疏松以及侧凸范围内骨桥形成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护理干预及疗效。方法对12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伴腹胀、便秘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与联合用药。结果本组经综合预防措施干预,82例症状解除,28例加用按摩后症状解除。无一例引发痔疮、肛裂、便血、肠梗阻及老年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结论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及早采取饮食护理、局部按摩配合药物治疗等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地缓解腹胀、便秘现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