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10篇
  免费   1522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315篇
基础医学   1482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4139篇
内科学   1466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583篇
特种医学   1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5238篇
综合类   8601篇
预防医学   1887篇
眼科学   388篇
药学   4232篇
  74篇
中国医学   2797篇
肿瘤学   540篇
  2024年   283篇
  2023年   987篇
  2022年   843篇
  2021年   1061篇
  2020年   1056篇
  2019年   1173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957篇
  2016年   1095篇
  2015年   1212篇
  2014年   1880篇
  2013年   1737篇
  2012年   2192篇
  2011年   2061篇
  2010年   1695篇
  2009年   1647篇
  2008年   1899篇
  2007年   1589篇
  2006年   1448篇
  2005年   1529篇
  2004年   1195篇
  2003年   1086篇
  2002年   807篇
  2001年   646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脂肪酸是脂肪的构成成分。组成天然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脂肪酸主要由氢和碳原子组成的碳链长短分成长链、中链与短链脂肪酸。由于结构(碳原子与氢原子的接合程度)的不同,而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与尿源性促卵泡激素(uFSH)在控制性促排卵(COS)中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自rFSH上市至2013.09前发表的文章,收集rFSH与uFSH在IVF或ICSI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5.2软件对IVF或ICSI治疗周期的获卵数、FSH总用量、周期出生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相对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研究,6 496个周期。总体上,rFSH较uFSH获卵数更多,FSH总用药量更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周期出生率和临床妊娠率r FSH和u FSH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FSH较uFSH在辅助生殖中具有更好的COS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3种不同促排卵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治疗的3种COH方案[短方案、长方案与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方案]不孕症患者的3 347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3种COH方案内再各分为3个组,分别为高纯度尿促性素(HP-h MG)组、人尿促性素(h MG)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 FSH)组。比较3组患者给予Gn的时间、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h MG组无论在Gn使用的天数和剂量上,都显著高于HP-h MG组与r FSH组。在CC+Gn方案中,HP-h MG组在h CG注射日E2峰值最低。在长方案中,HP-h MG组h CG注射日的P水平最低(P0.05)。3种方案中各组的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与种植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h MG在h CG注射日具有较低P水平,使得内膜更利于胚胎着床,其COH临床效果上与其他促排卵药物一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2在人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 从神经外科选取55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作为研究组,以正常脑组织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与免疫印迹观察不同标本MCT1、2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组织中MCT1、2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肿瘤组织中MCT1、2表达递增(P均<0.05),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组织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MCT1、2表达明显增强,其强度与病理级别(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析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分泌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DNP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依帕司他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x2 =3.8511,P=0.0497);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均< 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治疗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NP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BE)对儿童黑斑息肉综合征(PJS)患者小肠息肉治疗和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应用SBE对临床证实或怀疑为PJS的7例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SBE检查治疗完成情况、小肠息肉切除成功率和切除数量、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共对7例患者进行了18次检查(男4例,女3例,年龄范围4.4~14岁,经口检查9次,肛门9次),平均检查时间120 min(95~180 min),6例患儿有小肠多发息肉,在小肠镜下行了散发息肉的切除,共切除小肠散发息肉16颗。本组SBE镜下治疗小肠息肉的病例无肠穿孔、肠梗阻、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SBE为儿童PJS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控和治疗小肠息肉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643-2644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与胎儿畸形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产前咨询进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45例单脐动脉孕妇的病例资料,观察、统计单脐动脉的发生位置与合并畸形情况。结果 45例单脐动脉中左侧25例(55.6%),右侧20例(44.4%)。单纯性单脐动脉19例(42.22%),合并其他结构畸形26例(57.78%),其中左侧17例(65.38%),右侧9例(34.62%),心血管系统畸形9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泌尿系统畸形7例,前腹壁和消化道畸形5例,肢体畸形2例,颜面部畸形4例,其他畸形2例。结论孕妇应常规做2次以上的三级筛查,对存在单脐动脉的胎儿应密切观察,及时进行干预,降低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素质。  相似文献   
998.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普通外科进行阑尾切除术的153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腹腔镜组108例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45例。对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术后置管引流率、术后疼痛率、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脓肿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手术所花时间70.5±18.7min,明显多于传统腹腔镜组55.2±1.34min及开腹组35.1±10.3min(P<0.05)。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传统腹腔镜组、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4.44%、10.19%,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另组(P<0.05)。术后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最小。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阑尾切除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手术遗留瘢痕隐蔽、患者的满意度普遍较高,特别是对美容有较高要求的患者更适合此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4例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采用系统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神经系统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及保暖,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人在麻醉加强监护室监护时间为(3.52±1.23)h。经系统性护理,除4例病人因苏醒延迟及循环系统不稳定送重症监护室(ICU)继续治疗外,其他病人麻醉恢复期生命体征及各系统监护平稳,安全返回普通病房。[结论]将系统性护理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恢复期中,可以有效降低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经皮球囊灌注骨水泥椎体成形已被证实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存在样本量小和方法学上的缺陷,因此单侧入路或者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孰优孰劣,仍存在争议。目的:使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经皮球囊灌注骨水泥椎体成形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椎体后凸成形入路及灌注骨水泥过程中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9种国内相关杂志,检索日期均从创刊至2014年3月,收集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球囊灌注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系统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07例患者656个椎体。结果显示,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目测类比评分[WMD=-0.05(P=0.58)]、短期随访(≤3个月)[WMD=-0.02(P=0.25)]与长期随访(≥12个月)[WMD=-0.08(P=0.6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短期随访[WMD=-0.13(P=0.73)]和长期随访[WMD=-0.26(P=0.8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水泥用量和操作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侧入路较双侧入路有优势;影像学结果中术前、术后后凸角及角度恢复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球囊灌注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目测类比评分、影像学结果、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时间上,单侧入路优于双侧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