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5篇
  免费   716篇
  国内免费   63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257篇
口腔科学   1237篇
临床医学   2830篇
内科学   42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71篇
特种医学   785篇
外科学   6374篇
综合类   7450篇
预防医学   86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630篇
  50篇
中国医学   2612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642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580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868篇
  2014年   1394篇
  2013年   1458篇
  2012年   1775篇
  2011年   1963篇
  2010年   1686篇
  2009年   1613篇
  2008年   1702篇
  2007年   1559篇
  2006年   1351篇
  2005年   1364篇
  2004年   1237篇
  2003年   1108篇
  2002年   749篇
  2001年   625篇
  2000年   488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颌面部损伤患者临床常见,因其常伴有全身重要脏器损伤而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救治时必须进行全面仔细检查,对于复合伤患者,原则上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及时处理局部创伤,特别是对于合并重要器官损伤的患者应坚持“先全身,后口腔”或“配合全身抢救的同时处理局部创伤”的原则积极抢救[1].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治疗颁面部损伤患者18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比较闭合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 门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组和切 开组,闭合组 21 例给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 20 例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 结果:闭合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5.24 % 与切开组的 90.00 %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 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无发生术后感染病例,切开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髓炎 1 例,经伤口清创、静脉抗感染等治疗后骨折愈合, 但术后随访 28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仍差,伸直受限约 20 °,屈曲受限约 10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鱼尾状畸形。 结论: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与切开复位相同, 同时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锁定螺钉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锁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锁定螺钉固定组(A组,41例)和解剖钢板固定组(B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9(10. 7±2. 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A组均优于B组(P 0. 05)。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锁定螺钉与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均满意,临床可结合骨折部位及骨折粉碎程度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口内入路和颌下入路治疗成人髁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75例成人髁突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口内手术入路,对照组35例采用颌下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张口度、歪斜情况、咬牙合关系、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张口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开口偏斜率、面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内入路和颌下入路在治疗髁突骨折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手术入路的不同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动力髁螺钉内固定(DCS)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对于治疗患者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31例患者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个月后的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的优良率为96.8%;对照组患者31例经治疗后,恢复的优良率为83.8%。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段骨折268例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0.5~2.0年的随访,出现螺钉断裂18例,其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7.7个月,11例在取出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率:后侧植骨组(5/59)与未植骨组(6/71)高于后外侧植骨(7/138)(P0.05);爆裂型骨折患者(7/73)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8/144)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51)(P0.05);未使用横杆组(10/113)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8/155)(P0.05);术后内固定物超过1年取出组(11/98)显著高于0.5~1年间取出组(7/170)(P0.05)。结论 发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或松动的主要原因有:1植骨融合不当;2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3未正确使用横连杆;4内固定物取出过迟;5术后未佩戴支具或支具佩戴时间过短;6术者的操作不恰当。术中有效严格的植骨融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掌握其适应证,合理使用横连杆,适当时间取出内置物及术后常规佩戴支具,提高术者的操作技术等都可以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内固定对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与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组)29例和观察组(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内固定组)29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不同时间的伤椎恢复指标与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的伤椎恢复指标中的后凸Cobb角、椎体平移率、椎体高度丢失率与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中的BDNF、NSE、NGF及S100B均显著好于同期的对照组指标,并且明显好于其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内固定可更为有效地恢复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参数,并且更有助于神经功能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