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67篇
  免费   2012篇
  国内免费   1253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299篇
妇产科学   288篇
基础医学   1739篇
口腔科学   141篇
临床医学   9659篇
内科学   3080篇
皮肤病学   749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20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9579篇
综合类   19434篇
预防医学   3932篇
眼科学   862篇
药学   7596篇
  69篇
中国医学   7329篇
肿瘤学   2216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1064篇
  2022年   909篇
  2021年   1200篇
  2020年   1106篇
  2019年   1103篇
  2018年   567篇
  2017年   1125篇
  2016年   1178篇
  2015年   1475篇
  2014年   2740篇
  2013年   2820篇
  2012年   3823篇
  2011年   4189篇
  2010年   4175篇
  2009年   4108篇
  2008年   4496篇
  2007年   4232篇
  2006年   3854篇
  2005年   3814篇
  2004年   3382篇
  2003年   2956篇
  2002年   2584篇
  2001年   2238篇
  2000年   1818篇
  1999年   1411篇
  1998年   1264篇
  1997年   1167篇
  1996年   996篇
  1995年   850篇
  1994年   718篇
  1993年   493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328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端粒酶(TE)活性检测在前列腺癌(PCA)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PCA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疑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TE活性,并比较TE活性水平与PCA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PCA组织中TE活性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BPH)组织。PCA组织中TE活性水平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结论:PCA患者的前列有朱穿刺活检组织中的TE活性显著高于BPH者,且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提示TE可能成为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新的分子瘤标,并可能与PCA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 93例前列腺增生症 ,患者于术前、术后 6个月 ,12个月均分别填表回答与性功能有关的问题 ,包括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性欲、目前性生活满意程度、凌晨勃起情况、性交频率、性能力、对勃起和射精的满意程度、成功性交的比例和手术对性能力的影响。结果 :性欲、性交频率、性高潮、勃起功能、性满意度等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凌晨勃起手术前后有明显不同 (P <0 .0 1)。术前性交射精率 (70 .5 3± 11.82 ) % ,术后 6个月 ,12个月时分别为 (2 0 .2 0± 3.5 3) %与 (2 1.0 3± 2 .97) %有射精 (余为逆行射精 )。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前列腺增生患者 ,除逆行射精外 ,未见引起性功能的明显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索减少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中、术后出血的术式。方法 :在膀胱颈部距尿道内口周约 0 .5~ 1.0 cm用电刀将膀胱颈粘膜前列腺包膜环形切开行前列腺摘除术 5 3例 (实验组 ) ,同期 5 2例采用经典术式 (对照组 )。结果 :实验组术中失血量 ,术中、术后输血量和术后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改良术式能明显减少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中、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三种止血方法在Dettimar’s前列腺摘除术中综合应用的止血效果。方法:22例患者术中均采用膀胱下动脉缝扎、凝血酶纱条前列腺窝填塞以及双极电凝等综合止血。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80ml,术后冲洗液转清平均时间6h,最短2h,无术后再出血。15例随访6-12个月,无排尿困难和尿失禁发生。结论:三种止血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互为补充,止血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Schafer列线图在确定前列腺手术适应证中的作用。方法 :对 45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进行了压力 -流率测定 ,经Schafer列线图和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关系 (Lin -PURR)定量分析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 (BOO)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强度。结果 :本组患者无BOO和轻度BOO者为 2 0 .0 % ,逼尿肌收缩强度很弱者为 8.9% ,不适合前列腺手术者为 2 8.8%。结论 :对BPH患者术前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前列腺治疗的方法选择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周亚  王孟起  吕太山 《河北医学》2001,7(9):797-799
目的:改良Madigan术式治疗前列腺中叶增生。方法:对2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了先行耻骨后保留尿道切除膀胱颈以远的腺体;再经膀胱入路,在突入膀胱腔内的增生中叶腺体的前壁作远离尿道内口2cm的弧形切口,直视下分离膀胱颈和尿道后壁的粘膜,完整切除腺体,直视下修剪并缝合固定粘膜,将膀胱与腺窝隔离,同时处理膀胱内的其它病变。结果:本组22例手术顺利,出院时测最大尿流率14.0-24.5ml/s,IPSS平均4.5分,B超测定剩余尿≤20ml。术后21例随访3-30个月,最大尿流率未降低,无尿道狭窄,排尿通畅。结论: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达到切除全部增生腺体,完整保留了尿道组织,直视下修剪并缝合固定膀胱后唇粘膜,将膀胱与腺窝隔离,同时处理了膀胱内的其它病变,操作方便,无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97.
张华云  曹丽艳 《河北医学》2001,7(6):499-501
目的:探索终止10-16周妊娠的药物引产方法。方法:将近两年来我院妊娠10-16周的健康妇女机随分布两组,A组:42例,米非司酮50mg Tid*2d,d3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4h一次,最多3次,B组:42例,经阴羊腔内插管注入雷夫诺尔100mg引产,结果:A组成功率为92.9%,B组成功率为76.2%,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能较好的终止10-16周妊娠。  相似文献   
998.
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并评价改良Sigma后术的可控性尿流改道临床疗效。方法:14例膀胱、前列腺肿瘤患者接受该手术。取25cm左右乙状结肠折叠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袋,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末端合并吻合并外翻形成乳头,从低压袋上方引入再植。结果:术后发生直肠阴道瘘1例,经横结肠造口过渡后自愈;1例左肾积水伴上尿路感染,经输尿管顺行扩张后恢复正常,该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严重低血钾,经补充枸橼酸钾后治愈。平均随访22.5个月,本组未见尿失禁、上尿路感染。3例肿瘤复发,2例肉瘤复发患者于术后6个月后死亡。结论:改良Sigma 手术费时短,对肠管扰动小,操作简便,术后尿控满意,无上尿路积水、感染及明显酸碱电解质紊乱,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9.
我院于 1998年 3月~ 1999年 6月使用电化学前列腺增生治疗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5 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5 6例 ,年龄 5 4~ 86岁 ,平均 64岁。病程 1~ 2 0年 ,平均 6.4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 ,其中因严重排尿困难及急性尿潴留而留置尿管及膀胱造瘘管者 9例 ,引流时间 3~3 8个月 ,平均 7.2个月。本组病例伴发其他疾病 3 0例 ( 5 3 .6%) ,其中有心血管疾病 13例 ( 2 3 .2 %) ,脑血管疾病 5例 ( 9.0 %) ,呼吸系统疾病 7例 ( 13 %) ,糖尿病 5例 ( 9.0 %)。 2 9例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1例患者长期依靠药…  相似文献   
1000.
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军臣  冯波 《华中医学杂志》2001,25(3):123-124,147
目的 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癌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16例桥本氏甲状腺合并甲状腺癌和12例单纯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形态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桥本氏甲状腺合并甲状腺主要为乳头状癌。镜下可见淋巴组织增生病变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中度表达p53、Ki67、bcl-2和c-erbB-2,与癌组织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极显著高于非甲状腺炎的癌旁组织(P<0.01)。结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可能是在多基因协同作用下,残存的滤泡上皮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而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