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31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52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8篇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羊正祥  耿炯  周志明  陈翔 《江苏医药》2005,31(12):952-952
后交通动脉瘤(PCOAA)通常指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的常见类型,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20%~53.6%。我院1995年~2004年收治颅内PCOAA22例,采用翼点入路或其他改良式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2.
再生胶原膜治疗牙周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国产BME - 10X型医用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 (GTR)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40例牙周炎患者、46颗牙Ⅱ 根分叉病变 ,随机分组 ,实验组用GTR术 ,对照组用翻瓣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年的牙周临床指数和摄X线牙片。结果与结论 再生胶原膜治疗Ⅱ 根分叉病变优于常规牙周翻瓣术  相似文献   
983.
MRI诊断腰骶分叉神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腰骶分叉神经的诊断价值。方法:复习376 个腰腿痛患者腰椎MRI片。所有病人MRI矢状位和轴位影像均采用T2 加权,冠状位为短T1 条件。结果:发现分叉神经57 例。分叉神经多数由L3 和L4 根节段发出,分叉部位虽大多位于椎间孔内,但个别亦可位于椎管内。椎管内静脉易被误为分叉神经。结论:MRI能很好地诊断分叉神经。分叉神经较相应根易于受压且是腰腿痛患者神经根定位表现不典型的解剖学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分叉水平及颅外段颈内动脉形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行颈动脉DSA和彩超检查的1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检查数据,其中男154例,女32例,年龄36~84(6...  相似文献   
985.
分叉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大多数可用保守治疗,夹板或石膏固定,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一些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桡神经损伤者仍需手术治疗。我院自1998年9月~2003年9月采用分叉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2l例,现对其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86.
颅内动脉瘤(IA)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而血管分叉部是IA的高发部位。然而,由于较特殊的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异常,分叉部IA的治疗通常具有挑战。近年来,血管内治疗已逐渐成为IA治疗的主流选择。传统的血管内治疗分叉部IA常需多装置或高难度技术辅助,存在不良预后发生率较高的可能。目前,有较多专门针对分叉部IA的新型治疗装置的开发与应用,但其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均有差异。因此,对目前新兴的血管内治疗分叉部IA的治疗装置以及临床效果进行综述很有必要,能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组(29例)和普通球囊(conventional balloon,CB)组(31例).DCB组使用拘禁球囊技...  相似文献   
988.
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是牙周炎的病变和破坏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 在该处形成牙周袋、附着丧失及牙槽骨吸收, 是牙周炎较常见的伴发病变。根分叉病变程度可直接影响牙周炎预后, 而根分叉区解剖结构的特异性又大大增加了根分叉病变的治疗难度。因此, 根分叉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牙周炎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本文简述根分叉病变的发生机制, 重点阐述该疾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 以期提高口腔医师对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药物包被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真性分叉病变患者,根据手术策略将其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DES组,158例)和DCB组(98例)。主要观察终点为2年靶病变血运重建,次要观察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靶血管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结果:DCB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ES组(3.1%vs.11.4%,log-rank P=0.019;5.1%vs.13.9%,log-rank P=0.029)。两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和靶血管心肌梗死发生。结论:DCB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疗效明确,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90.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验证拘禁球囊技术对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分别于手术前后完成OCT检查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根据所采用的分支保护策略将患者分为拘禁球囊组和未保护组。通过OCT图像计算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分支开口面积差=术后分支开口面积-术前分支开口面积)。比较两组的分支开口面积差, 并在真性分叉病变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再次比较。在拘禁球囊组中, 分别比较使用主动拘禁球囊技术和传统拘禁球囊技术者、使用直径>2.0 mm拘禁球囊和≤2.0 mm拘禁球囊者、给予较大球囊压力(>4 atm, 1 atm=101.325 kPa)和较小的球囊压力(≤4 atm)者的分支开口面积。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拘禁球囊技术参数与分支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76例患者, 共含有236个分叉病变, 年龄(60.7±9.3)岁, 其中男性128例(72.7%)。拘禁球囊组67例患者包含71例分叉病变, 未保护组123患者包含165例分叉病变(14例患者存在2~3处分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