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152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8篇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背景:牙槽骨缺损再生的前提是建立可有效评价牙周骨组织再生的实验性牙槽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往研究用于观察牙周组织病变的模型动物多选用狗,但操作难度大。目的:观察利用小型猪建立Ⅱ度根分叉缺损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小型猪Ⅱ度根分叉缺损模型。将小型猪实验牙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造模后不注射任何药物干预,对照组于造模后注射具有成骨作用的辛伐他汀凝胶。结果与结论:建模8周后大体、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均显示模型组根分叉区空虚,对照组见新生牙槽骨长入。对照组可见较成熟的纤维组织以及增生的血管、大量成骨细胞、骨细胞,而模型组可见增生血管及少量成骨细胞。结果证实,以小型猪构建Ⅱ度根分叉缺损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许多男性排尿时会不自觉低头看看,其实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尿液不仅仅是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同样也是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每天排尿多少,排尿时的感觉,尿液颜色的改变,都可能代表着身体的某种反应,提示有健康隐患的存在。  相似文献   
23.
2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发现左颈部无痛性肿块并逐渐长大1年余来本院就诊。彩超检查所见: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角度明显增大,颈内、外动脉受压向两侧移位。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一大小约3.9 cm×1.9 cm的椭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可见颈外动脉的分支穿入肿块,见图1,肿块内见丰富的点条状血流信号,探及动脉血流频谱,其一动脉血流峰速约为45 cm/s,RI 0.52,见图2。该肿块使颈内静脉受压变扁。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 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 DK 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比应用药物球囊(DCB)血管成形术与再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对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因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DCB组24例,DES组24例,术前、术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9例(81.3%)患者18个月随访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并对临床终点事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与DES组相比,DCB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相似(8.3%比25.0%,P=0.25);具有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92.9±35.1) mg/dL比(78.0±30.7) mg/dL,P=0.07],以及更多的双层支架病例(25.0%比4.2%,P=0.05),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CI后1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随访,与DES组相比,DCB组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显著性[(1.06±1.10) mm比(0.84±1.15) mm,P=0.62],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差异无显著性[(1.68±0.96) mm比(2.06±1.21) mm,P=0.37]。中位随访时间868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DCB组为25.0%,DES组为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结论 DCB和DES在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患者中表现出相似的长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7.
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是指腹主动脉(膈肌主动脉裂孔至髂总动脉分叉之间的主动脉段)某段的异常扩张,其发病隐匿,死亡率高.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graft reconstruction, EVGR )是目前一种微创治疗AAA的方法,并有逐步替代开腹手术的趋势,尤其对肾下型AAA的治疗,EVGR已成为常规治疗方式.传统的观点认为:在EVGR围手术期,患者腹痛即意味着AAA即将破裂,面临着死亡。但事实并非如此,腹痛有各种原因,对AAA腹痛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成为EVGR围手术期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就EVGR治疗AAA围手术期的腹痛原因及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特点。方法使用稀释浓度为200mg/ml的黄芪注射液诱导BMSCs,分别在1、3、6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结果诱导后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自胞体长出突起,随诱导时间延长,长出突起的细胞数量增多,突起进一步伸长,部分突起末端呈分叉状,可见网络状连接。免疫细胞化学示:nestin阳性细胞、NSE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细胞在诱导第3天较多,MAP-2阳性细胞在第6天较多。结论黄芪首先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然后促进其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的非特异性分化,并促进已分化的细胞进一步成熟、老化。  相似文献   
29.
近来Movahed提出分叉病变的分型,试图包括分叉病变的方方面面,从而对指导介入治疗有所帮助,弥补以前DLJCK,Lefevre和Medina等分型对介入治疗无指导作用的缺点,但遗憾的是重点没有抓准,反而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例如4个后缀包含很多内容,但关键点不突出.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