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5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53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88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1128篇
内科学   85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78篇
综合类   2729篇
预防医学   426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592篇
  1篇
中国医学   96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673篇
  2003年   648篇
  2002年   599篇
  2001年   548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407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多粘菌素B琼脂糖亲和层析法清除内毒素,结果表明:5ml多粘菌素B层析柱的总吸附内毒素能力为450 μg,用此法可完全清除体液或各种液体中的内毒素,对血清及腹水中的内毒素也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而其他各种主要成分(除内毒素外)经过处理后无明显改变。去氧胆酸是一种强有力的去污剂,可使已饱和的柱子复活,复活率达85%左右。该方法有简便,可靠,吸附能力大,柱子的复活率高等优点。本方法的建立为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展示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5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现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课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技能、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素质教育思想贯穿于带教实习活动中,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53.
烫伤大鼠细胞免疫抑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40%TBSAⅢ度烫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烫伤对照组和选择性消脱污染防治组,探讨烫伤大鼠全身性细胞免疫抑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结果显示,大鼠40%Ⅲ度烫伤后脾细胞对促有丝分裂原增殖应答反应、诱生白介素-2(IL-2)活性及T细胞亚群(Th/Ts)比值明显下降,预防性进行SOD动物,内毒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脾细胞增殖应答反应和IL-2活性的诱生能力均明显恢复(P〈0.05 ̄0.01),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败血症时细菌溶解的程度对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本文对肾移植术后怀疑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的血中内毒素和细菌进行了定量检查。13名患者中有4人血中细菌定量>50cfu/ml,其血中内毒素水平由开始检查到最高峰时相差2~35倍,有一名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休克,最后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其血中内毒素明显升高。本文结果表明:对于感染发病率很高的肾移植患者,如何控制和处理抗生素治疗后的高内毒素血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血中内毒素和细菌的定量检查可以为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内毒素血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甘氨酸防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甘氨酸防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为:正常组、硫代乙酰胺组、甘氨酸 硫代乙酰胺组,于末次染毒后24h,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血及小肠中组胺含量,并以Evans蓝法计算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指数。结果 G1y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及肠组织组胺含量、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性虽高于对照组,但较TA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甘氨酸能抑制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颊粒,降低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性,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56.
4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验组)和81例无黄疸的胆系疾病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的内毒素(ET)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①术前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术后10~12d夹闭T/Y管后ET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和夹管前(P<0.001);③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患者ET阳性率明显高于无ACST的患者(P<0.001);术前口服胆盐的患者ET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未口服胆盐者(P<0.001).作者认为,本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出现的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以及2例患者的死亡,至少部分地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57.
参照抑制增强试验,用鲎试剂法检测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的细菌内毒素,并与兔法检查热原平行对比,共检查样品256批,两法合格率的符合率为92.2%。  相似文献   
58.
59.
体外循环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丽东 《河北医学》2003,9(4):377-379
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能够引起以心血管功能和肺功能改变为特征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虽然大多数病人CPB引起的SIRS仅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 ,经过病人机体的自身调节、临床干预等措施 ,患者的死亡率很低 ,但如患者伴有严重的肺损伤或合并其它重要器官的严重功能障碍 ,则可导致SIRS发展失控 ,患者的死亡率可明显增高。因此 ,充分认识CPB引起SIRS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降低高风险患者的死亡率、保证CPB下的心血管手术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CPB引起SIR…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感染对促性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继发感染的35例促性重型肝炎患者与无感染的32例慢性重型肝炎基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继发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TBIL)高于无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PTA低于无感染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痛死率68.3%,明显高于无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 感染加重内毒素血症,加重肝损害,最终导致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