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8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688篇
耳鼻咽喉   202篇
儿科学   137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909篇
口腔科学   936篇
临床医学   2532篇
内科学   849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960篇
特种医学   8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058篇
综合类   4919篇
预防医学   945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1673篇
  32篇
中国医学   1026篇
肿瘤学   215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965篇
  2013年   876篇
  2012年   1130篇
  2011年   1167篇
  2010年   1091篇
  2009年   1069篇
  2008年   1292篇
  2007年   1144篇
  2006年   1120篇
  2005年   1158篇
  2004年   867篇
  2003年   822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拇趾腓侧皮瓣修饰性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方法 2001年7月-2006年7月,采用(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4~46岁.挤压伤11例,冲床伤7例,刀具割伤3例,火器伤3例,咬伤2例,慢性溃疡2例.拇指4例,示指7例,中指7例,环指6例,小指4例.皮肤缺损2.0 cm×1.5 cm~4.0 cm×2.5 cm.病程3 h~7 d.皮瓣切取范围2.5 cm×1.5 cm~4.5 cm×2.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8例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8例获随访6个月~5年.皮瓣外形逼真,有罗纹,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6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5例,良3例.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 结论 (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修饰性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62.
退变性腰椎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继发于腰椎间盘及腰椎骨关节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弯,较一般典型的腰椎骨性关节炎症状重,同时伴有明显旋转侧弯畸形,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差。2003年9月-2005年9月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矫形鞋治疗77例DLS患者,近期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7例中,男29例,女48例;平均年龄56.5岁(45~76岁)。病程平均6个月(2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及下肢疼痛,同时伴有明显的腰脊柱侧弯,站立、行走疼痛明显,其中48例(82.3%)需要药物控制疼痛,间歇性跛行者26例(33.8%),直腿抬高试验…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椎旁肌组织中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在核酸水平(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选择19例IS患者,年龄12~19岁,平均14.3岁,Cobb角42°~80°(平均54°)。手术中取顶椎(T7~T10)凸侧、凹侧椎旁肌肉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NT-3 mRNA表达水平。取4例相同年龄段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切口头端非病变部位椎旁肌肉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椎旁肌中NT-3的mRNA表达阳性率50%,相对表达量为0.0237±0.0158,IS组患者椎旁肌中表达阳性率63.16%,相对表达量为0.1213±0.0939,较对照组表达量增加(P=0.051)。9例Cobb角>50°的IS患者表达阳性率为44.44%,相对表达量0.0431±0.0359,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0例Cobb角≤50°的IS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0%,相对表达量为0.1604±0.0895,与对照组和Cobb角>50°的IS患者比较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正常椎旁肌组织中NT-3在核酸水平微量表达,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组织中NT-3 mRNA表达增加,尤其在小角度IS患者中增加明显,提示IS患者中存在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64.
CD-Horizon器械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特发牲脊柱侧凸治疗方法,总结应用CD-Horizon(CD-H)钉-棒系统与钉-钩-棒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采用CD-H器械治疗8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钉-棒系统51例(A组),钉-钩-棒系统34例(B组),比较术前、术后与随访2年冠状面与矢状面的角度及旋转度。[结果]85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半,术后及随访2年时冠状面及矢状面矫正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2年2组冠状面矫正度的丢失有明显的差异。2组患者旋转矫正Ⅰ~Ⅱ度。术前、术后及术后2年,2组Cobb s角自身得分显示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与术后2年随访得分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CD-Horizon器械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比较有效的方法,钉-棒系统较钉-钩-棒系统相比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5.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脑动脉本身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液有形成份凝集于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在无足够侧支循环供血情况下,该动脉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大部分脑血栓形成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龄因素,而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66.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本科收治的63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组)32例,10~15岁,平均12.2岁;Cobb's角38°~113°,平均62°;B组(自体髂骨移植组)31例,年龄9~14岁,平均12.4岁;Cobb's角41°~105°,平均54°.所有患者均选择中华长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经后路矫正,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2个月即开始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6个月;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较B组患者减少,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操作、及时术后处理的前提下,同种异体骨移植能够有效替代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67.
对28例严重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松解术后1周行后路矫形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术后Cobb角平均为40.8°,侧弯矫正率平均为52.0%。术后随访6~30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在做好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体位、呼吸、镇痛、排便等方面的舒适护理,可增强患者舒适感,为手术获得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8.
王燕 《云南医药》2005,26(6):582-583
老年偏侧舞蹈症是一组较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系对侧基底结区病变所致,现有一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观察不同矫治方法对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非拔牙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16个月,T组用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及观察16个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功能矫治组的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善,而固定矫治组改变不明显。结论功能矫治可获得良好的侧貌改善,但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0.
蜡泪样骨病(melorheostosis)为一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多侵犯一侧肢体,增生的骨质自上而下沿骨干一侧向下流注,酷似蜡烛表面的烛泪,故名为蜡泪样骨病或蜡油样骨病,又称肢骨纹状肥大症。据国内文献报道自2003年以来共发现该病10余例。本科于2006年收治该病人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