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比较PMT联合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PMT联合CDT治疗(PMT组),40例行单纯CDT治疗(CDT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尿激酶用量、手术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 d内截肢率、再次手术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PMT组和CDT组的尿激酶用量分别为(56.67±8.16)万U和(106.50±47.56)万U,手术时间分别为(103.33±25.57)min和(72.13±25.74)min,溶栓时间分别为(24.96±12.52)h和(61.20±29.24)h,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52)d和(9.35±2.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6.7%vs 17.5%)、术后30 d内截肢率(12.5%vs15.0%)、再次手术率(4.2%vs 7.5%)及死亡率(8.3%vs 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缺血时间患者的缺血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MT联合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在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单纯CDT相似,但可降低溶栓药物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器官灌注不良越来越重视,但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明确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通过meta分析合成后,统计出下肢缺血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10%;TAAD和TBAD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7.17%和84.35%。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占一定的比例,不论A型夹层还是B型夹层,男性患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3.
股浅动脉全程闭塞的腔内治疗是一个挑战。如果从近端无法开通其闭塞段,不少医生采用穿刺足背动脉或者胫后动脉逆行穿刺技术,帮助开通闭塞的股浅动脉或膝下动脉闭塞病变,但通过腓动脉逆行穿刺很少使用。2013年4月我们成功穿刺腓动脉开通股浅动脉全程闭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发生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患者的围术期中的作用,为CRRT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6年,收治的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发生MNMS的患者63例,比较29例行CRRT治疗和34例未行CRRT治疗患者,在围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1周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CRRT组ICU停留时间长于无CRRT组(P<0.05)。平均CRRT治疗时长(9.0±7.3)d。CRRT组死亡2例,病死率6.9%。无CRRT组死亡4例,病死率11.8%。CRRT组术后5~7d血肌酐水平、4~7d血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3~7d的HGB水平、术后第5和第7日血钾水平及术后尿量均明显低于无CRRT组(P<0.05)。术后第7日与手术当日比较,两组患者血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CRRT组的血肌酐、HGB及血钾水平均明显降低,CRRT组脱水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CRRT能够有效去除血中肌红蛋白,对于肌红蛋白及肌酸肌酶明显升高、肾功能显著减退的急性下肢缺血的MNMS患者术后应尽早应用CRRT,可以降低血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水平,减轻横纹肌和肾脏损伤,维持内环境平稳,保护各脏器功能,对MNMS的防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对Ⅱ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导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治疗体会。方法:病例1:74岁女性,急性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同时血小板计数(PLT)重度减低,近5d内,封管液肝素接触史,HIT的4T评分达7分,考虑HIT可能,紧急停用肝素类药物,利伐沙班替代抗凝;病例2:81岁男性,急性右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同时PLT重度减低,10d前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史,HIT的4T评分达8分,考虑HIT可能,紧急停用肝素相关药物抗,比伐卢定替代抗凝,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结果:病例1:最终左足坏疽,PLT正常,左股骨中段截肢,右足得到保留;病例2:右下肢保全,利伐沙班替代抗凝,PLT恢复正常。结论:HIT隐匿性强、并不少见、危害性大等,合并急性下肢缺血时病情严重;当出现怀疑HIT的高龄患者,应该高度警惕下肢急性缺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4例,采用抽取自体骨髓液,经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腓肠肌肌肉注射方法,行ABMT.结果 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显著改善,无不良反应.结论 AB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10例下肢缺血病人采用患肢股动脉注射,注入中药和西药并进行观察。结果 患肢注射药物后,患肢皮温,肢体感觉,皮肤颜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采用中西药联合应用,即利于溶解血栓,又起到扩张血管,建立侧肢循环,改善末梢血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赵彦甄 《开卷有益》2007,(10):53-53
[问]请问我的糖尿病足该怎样治疗?去哪里治疗? [答]糖尿病足可由糖尿病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也可由以上两种因素结合引起。像您病变局部变黑及右下肢静息痛,说明下肢血管病变严重。有的老年人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就是一般走路不到500米,就出现患肢痛,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走路,也是下肢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29.
张燕 《哈尔滨医药》2007,27(1):71-7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使下肢缺血造成的足病理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足溃疡与坏疽,常合并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痛苦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近年来病人正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10例,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糖尿病足3例,血管闭塞性脉管炎3例。患肢12条中左5条,右7条。均予G-CSF 300μg/d皮下注射,连用4~6天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109/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配成干细胞悬液。部分干细胞悬液直接注射至患肢肌肉内,其余干细胞悬液经球囊导管技术灌注至患肢末梢动脉内。结果:患肢疼痛和冷感觉改善率为100%。间歇性跛行3例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移植后1个月,5例7条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示均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