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7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88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19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2328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7篇
特种医学   7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104篇
综合类   3558篇
预防医学   75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43篇
  25篇
中国医学   1832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877篇
  2011年   993篇
  2010年   1043篇
  2009年   1004篇
  2008年   1017篇
  2007年   959篇
  2006年   812篇
  2005年   844篇
  2004年   733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持续闭合牵引复位时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损伤至开始牵引复位的间隔平均为31 h(6~52 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患者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 I扫描。[结果]治疗前MRI显示分别有8例和5例患者存在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ASIA神经功能评级分别为:C级7例,D级5例,E级4例。16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复位成功后再次MRI扫描显示:6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接近自动回纳,4例仍维持原样;3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维持原样,另1例转变为椎间盘突出。平均牵引重量为19 kg(10~32kg),平均牵引时间为53 min(30~135 min)。[结论]当患者处于清醒及检体合作的状态下通过动态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根据全身及局部状况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2.
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7月在导航系统监测下颈椎后路螺钉微创治疗上颈椎损伤,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1岁。均有外伤史,受伤至就诊时间3h~16天,平均4天。术前均经颈椎正侧位、X线、CT、MRI检查,确诊为上颈椎损伤[1],其中Jefferson骨折9例,Hangman骨折5例,寰枢关节脱位6例,全部采用导航下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6~12天,平均8天。1.2手术方法术前将术中三维影像系统与脊柱导航系统连接,并调至工作状态。患者全麻,俯卧位,保持颅骨牵引。采用颈上…  相似文献   
83.
生脉注射液治疗眩晕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静娥 《新医学》2004,35(12):753-753
100例眩晕患者全部符合眩晕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组及利多卡因组.生脉注射液组64例,男23例,女41例,年龄18~66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2小时~7日,中位病程24小时.其中梅尼埃病25例,病毒性迷路炎19例,颈椎骨质增生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所致眩晕5例,神经症所致眩晕8例.  相似文献   
84.
病椎次全切除、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2.2%~6.3%.虽然发病率不是很高。但颈椎结核可引起脊髓压迫而导致四肢瘫痪,所造成的残疾十分严重。Hsu等报道一组40例下颈椎结核患者的截瘫发生率为42.5%。随着抗结核药物在临床上更合理的应用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颈椎结核的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我院自1999年11月至2005年7月采取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2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陈强  侯铁胜 《颈腰痛杂志》2006,27(4):329-331
目的挥鞭样损伤较为常见,但它的发生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案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义。生物力学模型是研究颈椎伤病的基础,本文按物理学模型、体外模型、体内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的分类对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预防颈部挥鞭伤的发生及减轻碰撞后果方面介绍了目前在车辆设计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结论生物力学模型是研究颈椎伤病的基础,随着对挥鞭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定能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短杠杆微调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我科采用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7.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告利用螺钉-钛棒(板)固定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作者1年来行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技术内固定9例,其中齿突样骨引起的C1~C2不稳2例,手术后进行性颈椎后凸2例,颈椎管狭窄2例,C3-C4滑脱1例,C6~C7外伤滑脱2例。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C3~C5侧块螺钉、C2-T2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然后连接钛棒或钛板完成固定。9例病人共植入螺钉59枚。结果 所有病人在1周内带外支架进行活动,除1例因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病人在1个月及1年后复查均未见内固定物移位。结论 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固定为安全可靠的技术,可以术后即刻获得牢固内固定,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8.
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10%~15%,以往对需要手术治疗者多采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我科2004~2006年对3例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颈前路直接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颈椎病X线颈椎侧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理  向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69-3569
颈椎病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进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90.
对颈椎病牵引治疗中,器材选用,牵引姿势、力量、时间、速度、角度及操作与疗效和安全关系进行论述。认为认真分析每位患者的病情,掌握各种牵引器的特点,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施以认真灵活的牵引治疗,是获得最佳疗效与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