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45篇
  免费   4339篇
  国内免费   1752篇
耳鼻咽喉   597篇
儿科学   489篇
妇产科学   219篇
基础医学   3208篇
口腔科学   2576篇
临床医学   15405篇
内科学   4820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3090篇
特种医学   156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4篇
外科学   4878篇
综合类   33800篇
预防医学   7352篇
眼科学   541篇
药学   10358篇
  210篇
中国医学   2762篇
肿瘤学   3661篇
  2024年   578篇
  2023年   2104篇
  2022年   2030篇
  2021年   2406篇
  2020年   3155篇
  2019年   2225篇
  2018年   1152篇
  2017年   2372篇
  2016年   2701篇
  2015年   2863篇
  2014年   5085篇
  2013年   5094篇
  2012年   5356篇
  2011年   5898篇
  2010年   5374篇
  2009年   5009篇
  2008年   4974篇
  2007年   4443篇
  2006年   4524篇
  2005年   5281篇
  2004年   4883篇
  2003年   6414篇
  2002年   5215篇
  2001年   4376篇
  2000年   2917篇
  1999年   2552篇
  1998年   2082篇
  1997年   1882篇
  1996年   1605篇
  1995年   1410篇
  1994年   1046篇
  1993年   790篇
  1992年   637篇
  1991年   468篇
  1990年   348篇
  1989年   443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率低。CT、MR是PDAC诊断最常用的影像检查,其不仅可以帮助PDAC进行诊断、鉴别,还能通过特殊序列来提供相应功能参数。此外,影像组学可以挖掘更多的影像信息供临床医生分析、预测患者术后生存率。CT、MR对于PDAC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本文对PDAC相关CT、MR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诊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冠状动脉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患者进行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比较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等级间冠状动脉钙化斑块(CACP)的参数,比较DSCT与CAG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等级间CACP体积、CACP数目、CACP钙化积分和CACP当量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的增高,CACP体积逐渐增大,CACP钙化积分逐渐增多,CACP钙化积分和CACP当量块逐渐增加(P<0.05)。DSCT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灵敏度为88.6%(241/271),特异度为96.8%(717/741);阳性预测值为90.9%(241/265),阴性预测值为95.8%(717/741),准确率为94.6%(958/1013),两种检测方法具有显著的一致性(Kappa=0.735,P<0.05)。结论 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好,可用于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且具有无创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磁共振结合高分辨率CT在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接收患有中耳乳突炎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以及高分辨率CT进行诊断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后手术特征显示度。结果诊断后,磁共振联合高分辨率CT检查图像显示度高于单独使用磁共振或高分辨率CT诊断(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结合高分辨率CT对中耳乳突炎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显示度较高,提高诊断准确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研究CT联合MRI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CT诊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MRI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分期诊断确诊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期诊断确诊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分期诊断确诊率为6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中,使用CT联合MRI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对患者往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所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各大医院进行推广和实行.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血流量存在的异质性及容积灌注CT成像对降低肿瘤异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十二指肠结节病例的132例,其中腺癌48例,间质瘤52例,淋巴瘤32例。所有的病例均行单层面灌注CT和容积灌注CT成像扫描,比较两者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变异系数评价两者在影像学异质性的差异,评价肿瘤影像学异质性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 容积灌注CT成像与单层面灌注CT诊断恶性结节的效能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中高分化组及低分化组两个亚组的容积灌注CT成像的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单层面灌注CT的变异系数,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量差异性的大小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容积灌注CT成像与单层面灌注CT检查在诊断效能上无明显差异,稳定性好,肿瘤影像学异质性对评价十二指肠肿瘤血流量有着一定影响,容积灌注CT成像能够降低肿瘤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正>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侵犯人体多个脏器的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性疾病,90%以上累及肺和胸内淋巴结,且其临床表现、自然病程及预后多变。结节病的诊断必须符合3个条件:(1)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2)活检证实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3)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肉芽肿性病变~([1])。结节病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置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灌洗引流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显示出胰腺坏死部位、胰周积液范围,胰腺解剖结构,为手术方式选择、清除范围确定以及规避脏器损害均有积极意义,可提升手术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重型颅脑患者头颅CT平扫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依照品管圈实施时间,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2017月4~9月和观察组2017月10月~2018年3月,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半年(对照组)和后半年(观察组)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图像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重型颅脑患者头颅CT平扫检查意外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10%下降至实施后2%;图像满意率从92%提高至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把品管圈活动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T检查中,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地避免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同时保证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