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6篇
  免费   1457篇
  国内免费   692篇
耳鼻咽喉   128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564篇
口腔科学   1457篇
临床医学   3883篇
内科学   861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368篇
特种医学   12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816篇
综合类   5331篇
预防医学   1311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1626篇
  89篇
中国医学   654篇
肿瘤学   1565篇
  2024年   245篇
  2023年   775篇
  2022年   734篇
  2021年   866篇
  2020年   987篇
  2019年   868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662篇
  2016年   758篇
  2015年   770篇
  2014年   1180篇
  2013年   1181篇
  2012年   1382篇
  2011年   1569篇
  2010年   1431篇
  2009年   1254篇
  2008年   1198篇
  2007年   1024篇
  2006年   987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714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61.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而今的SFDA正在由“寓发展于监管”的发展型理念,向“寓监管于发展”的监管型理念进行纵深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评价颅底茎突解剖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茎突综合征提供准确的活体解剖数据.[方法]100例茎突正常受检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后,行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4种后处理.分别测量茎突长度、前倾角、内倾角,茎突-颈动脉管外口、茎突-颈静脉孔、茎突-茎乳孔、茎突-乳突、茎突-颈内动脉及茎突-颈内静脉的距离.[结果]茎突长度(24.51±3.05)mm,左侧茎突长度(24.33±3.15)mm,右侧茎突长度(24.69±2.95)mm;前倾角19.35°±2.92°,内倾角24.00°±4.07°.茎突-颈动脉管外口距离(8.53±2.45)mm,茎突-颈静脉孔距离(2.87±0.88)mm,茎突-茎乳孔距离(2.34±0.74)mm,茎突-乳突距离(17.23±1.85)mm.茎突-颈内动脉及茎突-颈内静脉的距离分别为(6.49±1.58)mm,(3.70±1.46)mm.[结论]16排螺旋CT后处理对茎突的活体解剖显示全面、准确,其中多层面重建及三维表面遮盖显示最有价值,可对活体茎突及其周围毗邻关系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4.
谭书德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75-2975
3-D(三维立体重建)及MPR(多平面重组)是现代CT的重要后处理技术,使得CT诊断的适用领域不断扩大,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直观、全面的影像资料。尤其是在诊断脊柱外伤患者时,对于显示椎管的整体形态更为重要。对我院2003年~2005年CT检查并做3-D及MPR后处理的52例脊柱外伤患者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FEM)法,比较了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和理想弓形(IA)平弓使上牙列整体远中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麦冬类中药组织切片计算机三维重建图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麦冬类中药组织连续切片三维重建与动态显示,为计算机辅助生药学鉴定和教学提供了新的三维图像技术和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观察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加液体刀骶管疗法对腰椎闻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6例采用多功能电咕三维快速牵引后再施以骶管滴注的临床治疗。结果 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63/66),治愈率达60.6%(40/66)。结论 多功能电脑三维快速牵引加液体刀骶管疗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快速解除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调查了41只整脑82个丘脑底核的空间形态和位置。在三维切面上作2毫米厚的连续切片,获得资料;丘脑底核的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体积,“靶心”坐标值;通过还原,重建,绘出三维切面的空间投影轮廓图,丘脑底核为向前平伸的椭圆形灰质块,在脑内空间的整体型呈后上外下倾前内偏转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