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西獐牙菜是一种珍稀的中藏药材,目前对于川西獐牙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疗效和药用价值方面,而基于遥感与GIS适宜性分布研究较少。运用遥感和GIS技术来研究分析四川省川西獐牙菜适宜性分布区域,为野生资源保护开发、人工引种栽培以及调整四川省中药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在文献查阅和分析川西獐牙菜分布适宜性的海拔、年降水、年均温等生态因子基础上,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获取生态因子、叠加分析、结合GPS野外验证数据,对四川省川西獐牙菜的适宜性分布区域进行了研究。(1)川西獐牙菜在四川省适宜分布面积为1 543.749 km2,主要分布在德格县、甘孜县、道孚县、康定县、马尔康市、金川县、小金县、丹巴县、稻城县、乡城县、新龙县、阿坝县、木里县等县市,占该区县市总面积的7.25%;(2)相关资料以及野外实地验证调查发现,通过GIS得到的川西獐牙菜适宜分布区域与实际分布情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川西獐牙菜适宜分布区是可行的,可以应用到其他道地珍稀中药材的适宜性分布区域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生长适宜性要求,通过遥感与GIS空间分析、空间数据建库等技术,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结合小木通生长的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综合分析,获得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适宜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宝兴县和天全县等是小木通的适宜分布区域,其中古蔺、叙永两县是主要分布区域,分别占适宜区总面积的23.2%和25.4%。通过与中药资源数据库对比可知,本次研究结果与第三次全国中药普查数据基本吻合。这表明利用GIS与遥感技术对小木通适宜区进行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可提高小木通的合理利用,为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合理种植提供信息支持,为其它野生中药材道地区域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温度对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其育苗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处理,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太白贝母种子的发芽情况,统计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 5~25℃下,种子均可以发芽,15~20℃种子发芽率较高,20℃时发芽效果最好。结论温度达到20℃时,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率高,出苗整齐,生产上可于此时进行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农艺措施对金线莲瓶苗移栽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金线莲瓶苗移栽农艺措施,以提高金线莲瓶苗移栽存活率和生长量。方法从栽种基质、移栽时间、每窝用种量、移栽密度等4个角度对金线莲瓶苗移栽的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 4月份移栽;基地先铺一层5cm厚的朽木,朽木上铺一层厚约2cm左右的森林腐殖土;用种量3株/窝;株行距10 cm×5cm。其存活率最高可达92.5%,5个月单株生长量最高达1.5g。结论峨眉山能成功引种移栽并收获5个月生长期的金线莲组培苗,该研究结果对改变投资者盲目引种不科学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统计2021年四川省中药材栽培面积与产量。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与相关分析方法,对2021年四川省中药材栽培情况及栽培中药材的种类、面积、产量、加工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四川省150个县区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省栽培中药材品种208个,在地面积470.04万亩(1亩≈666.67 m^(2)),年度新增面积56.44万亩,产量为56.82万t,加工产量5410 t。结论:各地区中药材栽培与初加工产业发展不均衡,川东北地区发展较快,栽培中药材的种类多、产量大,初加工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川产道地药材暗紫贝母的野生生态环境与栽培生产场地,安装溯源监测设备,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通过平台网站实时获得产地的生态因子动态数据(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气压),结合暗紫贝母的生物学特性,对不同产地与栽培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生长旺盛期的动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生态因子是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拔是影响暗紫贝母生态因子的主要因素,随着海拔的降低,相关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如气压升高、光照减弱、空气湿度增大、土壤温度升高。大棚对贝母生态因子如气温、光照强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可能与大棚栽培的药材形态与品质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野生环境的生态因子优于人工栽培的条件,如伴生植被好,土壤湿度大于大田与大棚,更有利于暗紫贝母的生长。建议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栽培与野生抚育暗紫贝母。结论:溯源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得暗紫贝母准确的生态因子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不同产地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姜黄和郁金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片阴干、蒸煮晒干、常压下60,80℃烘干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80℃烘干蒸煮晒干;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蒸煮晒干80℃烘干;崇州产地的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犍为产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均表现为犍为产地高于崇州产地。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姜黄、郁金药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较大,姜黄、郁金产地加工方法均以切片阴干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麦冬类中药组织切片计算机三维重建图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麦冬类中药组织连续切片三维重建与动态显示,为计算机辅助生药学鉴定和教学提供了新的三维图像技术和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藏药波棱瓜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波棱瓜的栽培采收加工方法。方法:通过生物学观察和田间试验,总结了波棱瓜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结果:此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方法等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是可行的。结论:波棱瓜的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采收方法可以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推广,满足藏药生产对波棱瓜的原料需求,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