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0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138篇
基础医学   500篇
口腔科学   391篇
临床医学   845篇
内科学   32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42篇
特种医学   7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85篇
综合类   571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182篇
  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0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直观立体地显示复杂胸椎骨折的图像,探讨螺旋CT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胸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2例胸椎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CT扫描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6型多排高速螺旋CT机,1.0mm层厚。扫猫所得断层资料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采用Window.NT3.51平台上Insisht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CT图像能够围绕X轴和Z轴任意旋转、切割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够清晰显示复杂的胸椎骨折和狭窄椎管的解剖形态特点。结论三维CT重建在胸椎骨折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脊柱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并对患者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2.
通过Pro/E和ANSYS建立下颌骨颏部骨折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各种功能状态下的边界约束。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对CT扫描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自编程序获取下颌骨解剖结构的三维坐标数据,用ANSYS建立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化建模软件Pro/E建立小型接骨板-螺钉固定体系统的实体模型。模拟下颌骨颏部正中骨折坚强内固定治疗,建立该内固定治疗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各组咀嚼肌力的大小,进行了三种咬合状态的边界约束。获得了形态逼真、相似性好的下颌颏部骨折内固定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各功能状态下的边界约束,为后期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二尖瓣环的非平面特性对二尖瓣返流的超声诊断和二尖瓣环成形术的合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心脏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我们研究了一种对二尖瓣环三维重建及运动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取出二尖瓣环的特征点,并根据位置关系对特征点排序,然后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建立二尖瓣环三维形态模型,并编程实现二尖瓣环的动态显示和运动分析.通过对20组病例分析,初步证明此方法所建模型较准确反映患者的二尖瓣环的运动,能满足二尖瓣环三维可视化和分析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4.
数值模拟鼻甲的切除对鼻腔内气体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化研究鼻腔结构的变化对鼻腔内气体流场分布的影响.通过CT图像对鼻腔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气体流场进行数值分析.对重建的鼻腔模型的一侧,分别去掉部分中鼻甲和部分下鼻甲并用有限元方法再次进行数值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与原始模型进行比较.观察气体流场分布的变化,在两侧鼻腔的流量分布均有变化,在去掉部分鼻甲的一侧流场和气压的分布也有所改变.通过数值模拟,我们量化的显示了鼻腔结构的变化对鼻腔内气体流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室容量及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对23例成功行经导管ASD封堵术的患者,分别于封堵术前、术后3天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浓度;并于术前、术后3天行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室腔容量;并对ANP与肺动脉压(PAP)、右心室腔容量、右室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D封堵术后3天血浆ANP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101.89±35.80ng/Lvs153.46±74.55ng/L,P<0.01);封堵术后3天右心室容量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SD患者血浆ANP浓度与PAP(r=0.74)、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r=0.50)、收缩末期容量(r=0.50)分别呈正相关(P均<0.05)、与右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ASD封堵术后血浆心钠素浓度明显降低,右心室腔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近期临床分离的3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情况及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三种AmpC酶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常规检测和用药的参考。方法:用头孢西丁药敏法、表型筛选法和三维实验法分别检测AmpC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头孢西丁药敏法、表型筛选法和三维实验法的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56.7%、13.3%、10.0%,头孢西丁药敏实验与三维实验相比,存在较高假阳性率82.4%,表型筛选法与三维实验符合率达96.7%;17株耐头孢西丁菌株的药敏实验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对青霉素类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复合药物、氨基糖苷类均呈高比例耐药,对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和他唑巴坦的头孢菌素类较为敏感,而对亚安培南和头孢肶肟的敏感率达100%。结论:表型筛选法操作简单省时,且准确率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治疗产AmpC酶菌感染以亚安培南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肶肟较优。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肺转移癌患者,男8例,女7例,15例病灶数为58个,平均每人3.9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5cm。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对残留厚度≤1.0cm的肿瘤选择平面植入方法,采用18.5~29.6MB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cm平面播植。结果15例58个病灶,完全缓解31个;部分缓解14个;无变化8个;进展5个。总有效率77.6%。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转移癌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8.
本文根据灰度阴影法原理,在微计算机系统上,对黑斑蛙和蛤蚧的峡核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其峡核的三维最大尺寸及其体积。将蛙、蛤蚧与鸽峡核的三维构型进行比较,发现低等脊椎动物峡核的三维构型随动物的进化而逐渐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59.
金属基3D打印支架是用来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金属基3D打印支架开始演变出各种功能,主要包括抗菌、载药与药物控释及诱导成骨。为了使金属支架达到不同的功能,需要特定的构建工艺与方式,如改进拓扑结构、微弧氧化、纳米修饰、表面涂层等。本文就目前金属基3D打印支架的构建与功能化在骨科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在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中探究基于CT的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随机进行三维数字化导航微波消融或传统CT引导下微波消融,分为三维导航组和传统组,依据肿瘤位置、大小(最大径差值≤2 mm)及微波消融条件不同两两配对,共46对,比较2组手术时间、微波针穿刺次数、CT剂量指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灶控制情况。结果 三维导航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7 ± 6.36)min、(47.20 ± 9.65)min、穿刺次数分别为(1.72 ± 0.69)次、(7.13 ± 3.00)次、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16 ± 2.20)mGy、(26.67 ± 8.72)mGy、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7%、34.78%,以上3个指标三维导航组均低于传统组,三维导航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传统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引导下利用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行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使介入穿刺手术的操作更加精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