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5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772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417篇
内科学   618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1063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67篇
  3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2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全波段紫外线照射对人T细胞亚群计数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T细胞亚群标记技术,研究全波段紫外线(UV)照射人体外周血对T细胞亚群计数的影响。UV照射使CD和cd细胞显著减少,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剂量有关;CD4/CD8比值也显著降低,CD细胞在UV照射后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UV照射能选择性地作用于人T细胞不同亚群,提示UV照射可能影响T细胞不同亚群的功能,从而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2.
Suppressor-cell activity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were examined and lymphocyte subsets analyzed in children with histocytosis-X and in healthy, age-matched subjects. Suppressor-cell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two methods, the indomethacin stimul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cultures and the concanavalin A-inducible suppressor-cell assay. The results of these two assays indicate that children with active disease hav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uppressor-cell activity. Additionally, the percentage and absolute number of OKT8+ lymphocytes were decreased in children with active disease. Suppressor-cell activity and lymphocyte subsets returned to normal, baseline levels with disease remission. This study documents for the first time suppressor-cell dysfunction and supports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in which suppressor T lymphocytes are deficient in children with active disease. These findings may explain cert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een in children with histiocytosis-X.  相似文献   
23.
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肾移植受者的116份尿样本进行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并将急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HLA-DR^ 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P<0.01,CD8^ 细胞亦增多(P<0.05),而CD3^ ,CD4^ ,CD19^ 细胞数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和淋巴细胞数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2%,90.5%,和92.6%,87.4%,结论: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可反映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尿淋巴细胞数的显著增多和尿HLA-DR^ 淋巴细胞增多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行性,观察门静脉置管注射中西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例肝癌术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肝癌手术时皮下埋置药盒门静脉内置管,向药盒内注入胸腺肽40mg,黄芪注射液10ml。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术绝对计数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并观察其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CD3665.63±434.80个/μlvs1326.50±551.09个/μl,CD3 CD8 275.63±205.78个/μlvs513.50±231.00个/μl,CD3 CD4 515.88±329.75个/μlvs981.75±478.54个/μl,NK细胞130.86±176.58个/μlvs303.43±190.90个/μ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1例中度发热、4例轻度发热外,无其他副反应。结论胸腺肽与黄芪合用可增强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经门脉注射药物可能成为乙肝治疗的新途径,应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用单克隆抗体测定了移居高原的老年人重返平原后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移居西宁(2260m)组、天峻(3000m)组在西宁所测的OKT_3、OKT_4、OKT_8及OKT_4/OKT_8值与在苏州所测的当地老年人无差异。②移居西宁组急返平原后OKT_3、OKT_8水平明显低于返回平原后居住一年以上者(以下简称返回组)(P<0.01~0.001)但OKT_4/OKT_8无差异。③返回组与世居苏州老年人相比,前者OKT_3、OKT_4、OKT_8及OKT_4。OKT_8增高,其中OKT_3、OKT_4增高明显(P<0.01~0.02),作者认为长期移居高原返回平原后T细胞亚群也可能存在一“脱适应”阶段,即机体重新调整重新平衡的一种形式,这一阶段可能需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26.
高浓度IL-5可以从T细胞杂交瘤培养的上清液中获得。本文介绍分泌IL-5的T细胞杂交瘤的培养及其上清液中分高纯化IL-5的方法,提纯了高浓度的IL-5。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机理的关系,将IT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发现作为本病主要抗体的PAIgG脾肾阴亏型明显高于脾虚失统型(P<0.01);OKT8+值亦显著高于脾虚失统型(P<0.05),OKT4+/OKT8+比值则明显低于脾虚失统型(P<0.05)。提示脾肾阴亏型的免疫损伤程度较脾虚失统型严重。  相似文献   
28.
用McAb和ABC法测定了3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简称T亚群)。与健康人相比,CAA的Ts明显增高(P<0.001),Th/T5明显降低(P<0.001)。并发现外周血Hb水平、病程、疗效及中医证型与T亚群相关。按气血两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的顺序,患者Th逐渐降低,Ts逐渐升高,Th/Ts明显降低。后两组比前两组Th/Ts下降更显著(P<0.01),提示阳损及阴时机体免疫机能发生更大的改变,从T亚群水平揭示了中医证型特别是肾阳虚、肾阴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化骨植入猕猴体内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用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经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后与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植入 15只异体猕猴体内桥接桡骨 2 .5cm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 ;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1、2、3、6、12周抽取静脉血和作双侧局部组织取材 ,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45 、CD3 /CD8 /CD45 和CD2 8 阳性率。结果 术后第 1、2、3、6、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45 、CD3 /CD8 /CD45 和CD2 8 阳性率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生物衍生骨材料和猕猴MSC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异体猕猴体内其术后 12周内免疫反应水平低 ,可用以修复猕猴节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组织或细胞病理证实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采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标本,三色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稳定13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为74.2%。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治疗后T淋巴细胞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