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6篇
  免费   1941篇
  国内免费   686篇
耳鼻咽喉   464篇
儿科学   194篇
妇产科学   242篇
基础医学   1475篇
口腔科学   1417篇
临床医学   1615篇
内科学   1967篇
皮肤病学   1523篇
神经病学   595篇
特种医学   8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153篇
综合类   282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517篇
眼科学   3561篇
药学   3627篇
  7篇
中国医学   965篇
肿瘤学   54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1152篇
  2020年   951篇
  2019年   823篇
  2018年   777篇
  2017年   827篇
  2016年   944篇
  2015年   841篇
  2014年   1564篇
  2013年   1667篇
  2012年   1434篇
  2011年   1641篇
  2010年   1338篇
  2009年   1305篇
  2008年   1249篇
  2007年   1268篇
  2006年   1083篇
  2005年   928篇
  2004年   832篇
  2003年   676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343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117篇
  1983年   92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非损伤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SML)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慢性CSCR患者60例(60眼),分为3组:非治疗观察(non-therapeutic observation,NTO)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组、SML组,每组20例(20眼)。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自发荧光、黄斑完整评估仪等获取研究前后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敏感度(retinal sensitivity,RS)、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高度及消失时间、中心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horiocapillaris flow area,CFA)等数据以及评估椭圆体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等损伤。结果 NTO组仅4眼SRF消失,消失时间为(2.98±0.34)个月;PDT组患眼经(1.25±0.44)次PDT治疗后SRF均消失,消失时间为(1.87±1.32)个月;SML组患眼经(2.70±1.63)次治疗后SRF均消失,消失时间为(3.50±2.06)个月,PDT组与SML组治疗次数及SRF消失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NTO组BCVA、RS稍改善,CMT、SCFT及CFA均较入组时下降,但末次随访时NTO组上述指标与PDT组、S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T组、SML组BCVA、RS及CF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MT与SCFT均较治疗前下降,两治疗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NTO组持续存在椭圆体带损伤,PDT组、SML组椭圆体带形态均改善,自发荧光均未见明显变化,均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SML组未见滴定激光斑点。结论 慢性CSCR积极治疗可以避免黄斑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损伤;SML治疗与PDT治疗结果类似,均能有效改善慢性CSCR患眼视功能与恢复视网膜形态结构,但SML治疗次数相对较多、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调查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激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调查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98例(678眼)。术中使用Alcon LenSx飞秒激光行晶状体前囊膜切开、预劈核、透明角膜切口以及部分弧形角膜松解切口,随后按标准方法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中与激光相关的并发症并用Adobe Photoshop CC 2017进行量化分析,同时探讨上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激光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前囊膜切开不完整为6.34%、前囊膜撕裂为2.65%、劈核不完整为1.03%、角膜切口分离不全为6.49%、角膜切口靠内为25.81%、角膜切口倾斜为2.21%、弧形角膜松解切口偏中心为4.92%、负压环脱失为0.59%、结膜下出血为31.12%及瞳孔缩小为7.23%。以上对应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分别为:眼位偏斜占41.86%、前囊膜切开不完整占55.56%、Ⅳ度硬核白内障占42.86%、老年环占45.45%、眼位偏斜占50.28%、眼位偏斜占53.33%、眼位偏斜占44.44%、患者配合不佳占100.00%、高负压占100.00%及前囊膜切口与虹膜太接近占63.27%。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虽然精准、微创,但仍然有部分患眼因各种原因而出现激光相关的并发症,眼科手术医师应关注这些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3.
朱伟  赵秋良 《眼科新进展》2020,(10):972-97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角膜交联(corneal cross-linking,CXL)术(PTK-CXL)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联合CXL术(PTK-PRK-CXL)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患者28例(40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TK-CXL组和PTK-PRK-CXL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测量患者的视敏度、屈光度、最大角膜曲率(maximum keratometry,Kmax)、最薄点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ECC)。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与术前做自身对照,并比较两组不同观察指标的变化量差异。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角膜曲率和屈光度,提高患者的视敏度,对角膜内皮细胞无影响。PTK-CXL组和PTK-PRK-CXL组裸眼视力术后6个月分别为(0.59±0.35)logMAR、(0.22±0.10)logMAR;术后12个月分别为(0.56±0.32)logMAR、(0.17±0.11)logMAR。两组Kmax术前分别为(55.51±8.08)D、(52.59±6.30)D,术后6个月降低为(54.07±8.07)D、(46.55±5.04)D;术后12个月为(53.96±8.01)D、(46.12±4.94)D。除PTK-CXL组柱镜度数在术后6个月、12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两组其他观察指标在术后不同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ECC均在术后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各观察指标相较于术前的变化量,除BCVA外,其他指标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TK-CXL和PTK-PRK-CXL均能安全有效控制角膜膨隆的进展,PTK-PRK-CXL较PTK-CXL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的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He Ne激光照射尖锐湿疣 (CA)组织后对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载量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A组织中HPV DNA拷贝数 ,比较CO2 激光治疗CA 4周后 ,He Ne激光组与对照组HPV DNA下降平均值及各组在治疗观察前、后的HPV DNA变化情况。结果CO2 激光治疗观察 4周后 ,HPV DNA的平均下降值He Ne激光组 :(4.0 4± 1 .90 )× 1 0 5copies/mg ,对照组 :(- 1 .1 5± 8.78)× 1 0 4 copies/mg,两组比较t =1 0 .90 ,P =0 .0 0 0 1 ;治疗观察前、后HPV DNA量变化的自身对照 ,He Ne激光组 :t=1 1 .68,P =0 .0 0 0 1 ;对照组 :t=0 .72 ,P =0 .4789。He Ne激光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观察后 2周和 4周CA复发率分别为 :2 3 .33 % ,40 .0 0 % ;30 .0 0 % ,60 .0 0 %。结论 低能量的He Ne激光照射CA组织可降低其HPV载量 ,并可减少CA在CO2 激光治疗后 4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采取瑞士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的表现,符合肾结石诊断标准),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取瑞士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对照组采取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4±27.4)min、(159.4±43.5)m L,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痊愈89(74.2%),有效29例(24.2%),总有效率118例(98.3%),明显高于对照组105例(87.5%),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7例,发热11例,感染9例,并发症27例(22.5%)与对照组并发症30例(25.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士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疗效较佳,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鉴别榛花中八种金属元素.方法:榛花样品经干法或湿法处理后,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榛花中Na、Mg、Ca、Mn、Fe、Cu、Zn、Pb等八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榛花中Na、Mg、Ca、Mn、Fe、Cu、Zn、Pb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33mg/g、0.3576mg/g、1.7518mg/g、0.4858mg/g、0.1217mg/g、0.0812mg/g、0.2810mg/g、0.0557mg/g,其中Ca含量较高.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为榛花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朱亚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287-2288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下手术,通过导丝引导插入输尿管镜,行钬激光碎石,在术后留置双J管2~4周。结果160例患者中,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为94.37%;平均手术时间为51 min;所有患者均有轻度血尿,3~4 d可消失;通过1~3个月随访,结石排净率为97.5%;手术输尿管上段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为70.27%,中、下段结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9.20%。结论通过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并且是一种微创、并发症少的碎石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holmium laser lithotfipsy,HL)与气压弹道碎石术(pneumatic lithotripsy,P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应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16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材料,其中钬激光碎石术有81例,气压弹道碎石术有84例。结果钬激光碎石术碎石总有效率为96.3%,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的85.7%(P〈0.05);钬激光碎石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1±3.5)min,短于气压弹道碎石术的(38.3±5.2)min(P〈0.05)。结论钬激光碎石术的有效率和手术时间均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钬激光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碎石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关系。方法将该院从2011—2013年收入的90例肾结石患者(结石〈2.0 cm)随机分成2组均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碎石术。术后观察分析2组留置双J管时间(留置2周和4周)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所有患者记录在其拔除双J管前并发症的发生;分别于拔除双J管后1周和1月复查尿常规;拔管后1个月复查彩超、腹部平片检查残石率,并行99Tcm-DTPA核素肾图检查,记录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拔除双J管前2组患者出现下尿路刺激症状(LUTS)分别为33例(70.2%)和40例(93.0%),腰腹痛分别为13例(27.7%)和21例(48.8%),肉眼血尿分别为36例(76.6%)和42例(97.7%),双J管上移分别为0例(0.0%)和2例(4.7%),拔管管壁钙盐沉积或拔管困难分别为4例(8.5%)和11例(25.6%)。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留置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双J管1个月后复查彩超及腹部平片,提示无泌尿系结石残留,或残留结石直径〈3 mm,2组的结石残石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拔管后1周及1个月复查尿常规大致正常。2组比较,患侧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2周较安全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不影响残石清除及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周毅  王伟  李刚  姚远  杨剑文 《安徽医药》2014,18(3):483-48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的同期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膀胱穿刺取石组(30例)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气膀胱穿刺取石,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U100激光碎石组(30例)先经尿道U100激光碎石,再行TUVP.观察两组患者处理结石时间、总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重量、出血量、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疗效.结果 与U100激光碎石组比较,膀胱穿刺取石组术在处理结石时间上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lt;0.01);在总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也具有优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8.05,均P&lt;0.05).两组患者均一次碎石取石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结石复发、尿失禁等并发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经皮二氧化碳气膀胱穿刺取石术联合TUVP可对BPH合并膀胱结石同时处理,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