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7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7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3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三维适形放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9例,放疗、化疗同期治疗21例,化疗采用CMV或FP方案。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参数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射野内食管长度、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食管的最大剂量点剂量。针对RTOG分级≥2级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分析上述指标。结果26例(43.3%)患者出现了≥2级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其中2级18例(69.2%);3级7例(26.9%);4级1例(3.9%)。发现同期放疗、化疗和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同期放疗、化疗和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抗反流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及其对胃食管反流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63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前者予以抗反流方治疗,后者予以法莫替丁和西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反流指数和胃排空率变化。结果抗反流方能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当(P>0.05);抗反流方能降低反流指数(P<0.05)、增加胃排空率(P<0.01)。结论抗反流方能促进胃排空,改善胃食管反流以缓解RE。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食管胃前壁吻合及胃底重建在胃底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价值。方法对31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常规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近端胃根治术后,170例行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重新形成His角(A组),140例单纯行食管胃后壁吻合(B组)。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来评定其抗反流效果。结果食管胃前壁吻合抗反流优良率达78%。食管胃后壁吻合抗反流优良率35%,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抗反流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01)。结论食管胃前壁吻合加胃底重建能有效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简便、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04.
张惠卿  李梅  尹逊香 《中国药业》2007,16(21):43-44
目的评价反流性食道炎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B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加铝碳酸铗片,C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加法莫替丁,治疗4周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治疗成本分别为1092、68,1321、16,1107.24元;有效率分别为53.49%,73.81%,87.5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43,17.90,12.65;B组和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24和0、43。结论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加法莫替丁是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食管胃黏膜吻合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通过8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2~3 周食管钡剂造影,吻合口直径均>1cm,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进普食顺利,无返酸、胸骨后疼痛.优:72例;良:7例;可:2例;差:0例.总有效率为93.1%(95%CI=85.4%~98.8%).结论 食管、贲门癌切除采用可吸收缝线吻合,食管全层和胃黏膜吻合是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关键措施,吻合口凸向食管胃腔有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中药肠瑞灌肠剂对放射性直肠炎大鼠血浆6-eto—PGF1α及TXB2的影响。方法:利用直线加速器建立放射性直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肠瑞灌肠剂治疗组、中药及化学药阳性对照组、模型和空白对照组,治疗7天后处死,放免法检测各组血浆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的含量。结果:照射后各组6-Kote—PGF1α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TXB2以及TXB2/6-Kote—PGF1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肠瑞灌肠剂能上调放射性直肠炎大鼠血浆6-Kote—PGF1α含量,下调其TXB2含量及TXB2/6-Kote—PGF1α比值。结论:肠瑞灌肠剂可改善放射性直肠炎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07.
反流性食管炎pH值监测正常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pH值监测正常的原因。方法经内镜确诊为RE的46例患者,根据食管监测结果分为pH正常组12例和pH异常组34例。比较2组患者食管裂孔疝罹患率、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及患者食管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食管裂孔疝的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率一致。2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及食管体部中下点及肛侧收缩幅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和P=0.043,P=0.007),均为pH正常组高于pH异常组。剔除食管裂孔疝患者后,食管体部肛侧的收缩幅度(P=0.011)和LESP(P=0.036)仍有明显差异。结论Hp感染对RE患者pH监测并无影响,较强的屏障功能以及清除功能可能是部分RE患者pH监测正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初步分析食管癌高危人群内镜抽样普查食管黏膜上皮病变特点并探讨食管黏膜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与上皮增生的关系。方法:对林州市合涧乡1492名无明显症状的自愿者行内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组织多点取材。对其中的1480例食管黏膜上皮病理诊断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262例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高倍镜下观察上皮内的炎症细胞浸润数目与上皮增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在40~49岁年龄组为18.8%(120/638)、50~59岁年龄组为31.0%(208/670)、60~69岁年龄组为33.1%(57/172);食管癌的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分别为0.0%(0/638)、0.6%(4/670)和1.7%(3/172)。在病理诊断的正常上皮、单纯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中度非典型增生、重度非典型增生的上皮中,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每高倍视野下大于10的检出率分别为:7.5%(9/120))、38.7%(29/75)、43.6%(17/39)、81.0%(17/21)、85.7%(6/7)。结论:食管上皮单纯增生以及非典型增生与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分别对286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检查,并对二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6例反流性食管炎中,数字胃肠造影的表现特征是:早期69例表现为功能性改变,钡剂滞留,食管排空缓慢,出现异常收缩波。中期172例表现为黏膜增粗,呈条状,颗粒状,部分病例有小溃疡形成。晚期45例表现为食管黏膜明显增粗,紊乱,有多个小溃疡,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Bar-ret食管形成。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充血286例,糜烂融合成片171例,溃疡69例,食管腔狭窄57例。结论数字胃肠检查对食管功能性变化,形态与病变范围,胃对食管的影响较清楚,观察也较全面。胃镜对食管炎腔内病变显示较为理想,特别是对早期食管炎病变的观察,同是亦可做病理检查定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后3组行"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术后1周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旋覆代赭汤水煎剂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混悬液,连续给药21 d后,检测食管黏膜组织形态.[结果]模型组肉眼及病理积分最高,正常对照组最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肉眼及病理积分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组织形态学水平上,可明显改善食管黏膜损伤及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