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6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299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107篇
基础医学   852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755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375篇
特种医学   243篇
外科学   346篇
综合类   1346篇
预防医学   446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1317篇
中国医学   353篇
肿瘤学   23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26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7篇
  1974年   19篇
  1973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从三周龄幼鼠制备了肝细胞再生刺激物质(Hepaticregenerationstimulatingsubstace,HSS)研究结果提示:注射CCl4导致小鼠血清ALT显著升高,AST也明显增高,表明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而HSS对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为深入研究HSS对肝保护作用机理、HSS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BALB/c小鼠采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模型的差异。方法:32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雌性对照组、雌性高脂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高脂组,每组8只。雌性对照组和雄性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雌性高脂组和雄性高脂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测量小鼠体重、内脏脂肪比、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脂、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并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小鼠粪便菌群构成。结果:高脂饮食干预导致雄性小鼠体重和内脏脂肪比明显增加,病理表现为单个脂肪面积明显增大,肝脏脂肪滴堆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并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P<0.01)。而雌性高脂组体重、内脏脂肪比、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与雌性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干预后小鼠肥胖相关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并存在性别差异,其中雄性高脂组肥胖相关菌属(如布劳特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菌群结构变化更明显。结论:高脂饮食喂养12周4周龄BALB/c雄性小鼠可稳定建立以内脏脂肪堆积、代谢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变...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G-CSF敲减组、模型对照组、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其中G-CSF对照组和G-CSF敲减组分别采用shRNA慢病毒转染联合嘌呤霉素构建相应4T1稳转细胞模型。各组造模48 h后,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分别按2、4、8 g·kg-1·d-1玄胡索散灌胃,每天一次;环磷酰胺组按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隔天一次;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5%羟甲基纤维素纳。各组连续给药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MDSC亚群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外周血G-CSF浓度。在体外,建立荷瘤小鼠脾脏与4T1稳转株共培养体系,玄胡索散(30μ...  相似文献   
54.
Summary Quantitative studies were mad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labeled intracortical axons after focal injections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into mouse barrel cortex, in vitro. The pattern of labeled fibers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labeled cell bodies with respect to the barrel map in layer IV. We analyzed 4 cortices with injections in supragranular layers and centered above a single barrel row. Computer microscope/image analysis routines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and to perform various statistical analyses on them. The distributions of both labeled cells and fibers in layer IV and in the infragranular layers show strong connectional tendencies between barrels representing a whisker row. This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single unit recordings from barrel cortex. Fiber labeling is more widespread than cell body labeling in layer IV. In addition, the fibers show a directional bias into the adjacent anterior barrel row (e.g., C D, D E). In earlier 2-deoxyglucose (2-DG) studies of behaving animals, the anterior barrel rows were more heavily labeled; inter-row projections are therefore predominantly from less active to more active barrel columns. These data show that labeled fiber distribution differs fro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abeled cell bod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whisker rows within barrel cortex involves asymmetrical connections within layer IV and infragranular layers.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对小鼠派氏集合淋巴结(PPs)、肠系膜淋巴结(MLNs)和腹股沟淋巴结(ILNs)的比较性研究,以分析PPs T细胞活化和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特点。 方法: 无菌分离小鼠PPs、MLNs和ILNs,分别制备单个淋巴细胞悬液,运用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来检测CD3+T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 A)、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 刺激活化淋巴细胞,随后运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来检测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的表达水平。 结果: PPs内CD3+T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MLNs和ILNs,然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MLNs和ILNs;在没有加入刺激剂的培养条件下,PPs来源的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LNs和ILNs来源的T细胞,MLNs来源的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LNs来源的T细胞;而在加入Con A或者单纯PDB的培养条件下,PPs来源的T细胞却表现出低反应性;在加入PDB+Ion的培养条件下,3者来源的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别。 结论: PPs内CD3+T细胞所占比例较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较高,这可能是PPs整体T细胞低反应性的原因之一;PPs来源T细胞的高基础活化率可能与其不断接触小肠来源的食物和共生菌抗原有关;PPs来源T细胞选择性地对某些刺激剂表现出低反应性,提示这群细胞处于某种程度的无能状态。上述特征的生物学意义在于避免因为不断接受小肠来源的食物和共生菌抗原的刺激而发生病理性炎症的同时还保留对病原微生物抗原的应答。  相似文献   
56.
An inexpensive and easily constructed metabolic cage for mice is presented. This apparatus can reliably monitor food and fluid consumption, as well as urine and fecal output, in a relatively non-intrusive manner.  相似文献   
57.
荷人鼻咽癌裸鼠血浆MDA,cAMP/cGMP水平及PS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利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裸鼠模型,检测荷瘤鼠血浆丙二醛,cAMP,cGMP和cAMP/cGMP比值,观察云芝糖肽对荷人NPC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荷瘤鼠血浆MDA和cAMP/cGMP等的影响。结果发现荷瘤鼠血浆MDA升高,cAMP,cGMP降低,cAMP/cGMP比值升高,高你低浓度PSP对荷人NPC裸鼠均有明显抗癌作用(P<0.01),抑瘤率59.58-95.53%;并可降低荷瘤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相同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特性。方法 胚胎小鼠(E14)于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并收集皮层、纹状体、间脑、中.后脑和脊髓,各部分制备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在添加有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无血清培养液内,神经干细胞克隆生成后,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特性,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传代,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克隆生成和细胞的迁移特性。结果 在添加有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少量接种的单个细胞会增殖并形成悬浮于细胞培养液中的细胞克隆。这些克隆具有生成新克隆并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能力。在相同发育阶段,皮层、纹状体、间脑均可生成悬浮的克隆,其中皮层生成的速度最快,纹状体、间脑较慢,中.后脑、脊髓生成克隆的速度最慢;生成克隆后,皮层克隆的贴壁能力最差,贴壁的克隆少有细胞从其底部迁出,纹状体、间脑克隆较易贴壁,贴壁克隆底部有明显的细胞迁出,中.后脑、脊髓生成的克隆不易悬浮,很快贴壁,在贴壁克隆的底部有大量的细胞迁出。结论 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增殖、传代并分化生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不同部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生成克隆的速度和细胞迁移性不同,这可能同体内特定部位细胞的发育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9.
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观察静脉注射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应用JI 200型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直接记录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0.2mg/kg)3min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且持续30min;提高葛根素剂量(2mg/kg),其效应加强且持续60min。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脑微循环障碍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有改善,但作用较弱。结果提示,葛根素可增加正常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60.
正丁醇提取的低分子量宫颈癌细胞表面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正丁醇提取方法以研究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宫颈癌(U_(14))细胞表面抗原。用2.5%正丁醇溶液对U_(14)细胞进行提取所获得的正丁醇粗提物(CBE),经Lowry法测得其蛋白含量为147微克/毫升;在SDS-PAGE中显出8条区带,分子量为18-70kD;用ELISA检测表明CBE与抗宫颈癌单克隆抗体(AU_(14-1))和多克隆抗体均呈阳性反应。结果证明CBE系低分子量的宫颈癌细胞表面抗原,其中含有能够与AU_(14-1)发生免疫反应的肿瘤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