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89篇
  免费   9741篇
  国内免费   11880篇
耳鼻咽喉   2180篇
儿科学   2910篇
妇产科学   1858篇
基础医学   17811篇
口腔科学   7261篇
临床医学   22051篇
内科学   19326篇
皮肤病学   1946篇
神经病学   4171篇
特种医学   47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5篇
外科学   16588篇
综合类   52671篇
预防医学   13731篇
眼科学   1835篇
药学   14912篇
  222篇
中国医学   5222篇
肿瘤学   13628篇
  2024年   1122篇
  2023年   4510篇
  2022年   3939篇
  2021年   4296篇
  2020年   3973篇
  2019年   4071篇
  2018年   2336篇
  2017年   3395篇
  2016年   4223篇
  2015年   4446篇
  2014年   6875篇
  2013年   7196篇
  2012年   9354篇
  2011年   11033篇
  2010年   10311篇
  2009年   10548篇
  2008年   11851篇
  2007年   11254篇
  2006年   10853篇
  2005年   11809篇
  2004年   10281篇
  2003年   9548篇
  2002年   8285篇
  2001年   7485篇
  2000年   6246篇
  1999年   5050篇
  1998年   4317篇
  1997年   3551篇
  1996年   2877篇
  1995年   2405篇
  1994年   1752篇
  1993年   1066篇
  1992年   902篇
  1991年   671篇
  1990年   613篇
  1989年   595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7-06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8例。口服氯吡格雷5 d后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患者CYP2C19与ABCBl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出院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类别及时间。结果根据CYP2C19*2/*3快速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以及ABCBl C3435T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CBlT(-620)C不同基因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ABCBl C3435T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体重指数(BMI)26 kg/m~2也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共382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61%(52/382),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6例(9.42%),心肌梗死4例(1.05%),血管性死亡12例(3.14%)。根据是否携带CYP2C19*2/*3基因分为2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ABCBlT(-620)C、ABCBl C3435T基因的显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基因携带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也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3、ABCBl C3435T等位基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疗效降低,其中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的患者终点事件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92.
糖尿病足溃疡(DFUs)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截肢率高,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感染和营养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DFUs的转归及预后。抑制相关炎症通路和细胞因子表达,可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愈合。此外,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家族蛋白(SOCS)可通过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参与DFUs创面炎症反应以及愈合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具有“去腐生新”功效的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对DFUs具有很好的疗效,研究中药治疗DFUs的具体机制已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查阅近年文献,就SOCS通路与DFUs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DFUs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病死率居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的第3位[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三部曲: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CC,是严重影响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和经济的重大疾病,全球约有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这也是HCC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2]。乙型肝炎患者常常需要检查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定期监测HBV复制情况,并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缓患者病情的进展。然而,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96.
9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162-164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HepG2株线粒体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LETM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HepG2株细胞中的mRNA并合成cDNA,采用PCR方法扩增LETM1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3Myc-2A上,构建重组质粒pCMV-3Myc-LETM1,酶切,测定序列并检测突变位点.[结果]肝癌细胞LETM1基因发生突变和氨基酸改变,突变发生于G148A(缬氨酸→异亮氨酸)、G320A(甘氨酸→天冬酰胺)、G344A(精氨酸→组氨酸)和A1760G(赖氨酸→精氨酸).[结论]肝癌细胞HepG2线粒体LETM1基因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98.
目的回顾我院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与精准药学服务实践过程,总结经验,与同行分享。方法从准备工作、相关检测项目的确定,学术推广、项目优化和开展情况等方面详细阐述我院基因检测开展过程与精准药学服务情况。结果根据临床需求,我院已开展了以心脑血管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的27种药物,26项检测,2018年全年位1587名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结论基于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是临床药师参与精准治疗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医生和药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分解设计且不带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修复肢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对12例患者根据创面缺损的大小分解设计并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将分解的皮瓣进行缝合,游离后与受区血管神经进行吻合,供区可直接缝合。皮瓣大小17 cm×9.6 cm~22.8 cm×13.2 cm。结果本组12例,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质地外观好。供区呈线型愈合。结论实施分解设计且不带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肢端创面,血供可靠,外形质地好,供区可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Diego血型基因频率调查,建立辽宁地区稀有血型资料库。方法根据Diego血型的基因序列结构设计引物,优化PCR-SSP基因分型的实验方法,对1 298例辽宁地区汉族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并对其中55例标本进行血清学方法检测加以验证。结果应用已优化的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1 298例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进行Diego血型的基因分型,其中Di~aDi~a检出1例,占0.08%,Di~aDi~b检出67例,占5.16%,Di~bDi~b检出1 230例,占94.76%。经计算,Di~a基因频率0.026 6,Di~b基因频率0.973 4,χ~2=0.009 8,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55例标本经血清学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由此建立了辽宁地区Diego稀有血型资料库。结论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调查了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Diego血型基因频率,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的分布特点。建立了辽宁地区Diego稀有血型资料库,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