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1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406篇
耳鼻咽喉   134篇
儿科学   355篇
妇产科学   165篇
基础医学   378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2629篇
内科学   1394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466篇
特种医学   5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64篇
综合类   4085篇
预防医学   1388篇
眼科学   301篇
药学   1441篇
  11篇
中国医学   398篇
肿瘤学   43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772篇
  2008年   2068篇
  2007年   1529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1367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开窗腰椎间盘切除再手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Guo JJ  Tang TS  Yang HL  Xu YZ  Jiang WM  Huang L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75-1079
目的探讨开窗腰椎间盘切除再手术治疗初次开窗髓核摘除术失败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1例行第二次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时间120~203个月,平均随访146.8个月。按MacNab分类和JOA评分标准评价满意度和远期功能。对放射学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对比研究。结果51例患者中,结果优良率70.6%,失败率15.7%,患者总体满意率78.4%。除了8例失败患者,远期随访的43例患者JOA评分平均提高(64.6±18.2)%,术后行走能力明显改善。对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测量发现术后椎间隙高度明显下降,但不影响远期功能结果。吸烟、是否有外伤等发病诱因、合并纤维化和初次术后症状未缓解期对远期结果有影响。心理社会因素与预后可能存在一定关系。结论开窗腰椎间盘切除再手术治疗初次开窗髓核摘除术失败患者疗效满意,但手术复杂性高,明确术前诊断和严格手术指征非常重要。JOA评分被证明为易于患者和医师实施,量化主观数据的评估法。  相似文献   
992.
上皮样肉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uo Y  Tian G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66-1068
目的分析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92~2004年收治的16例四肢上皮样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对获得随访的14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皮样肉瘤好发于青年(平均年龄30岁),以侵犯手部软组织居多。对14例患者平均近25个月的随访显示预后不理想。扩大/根治术与局部切除术相比,可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结论在上皮样肉瘤复发后施行肿瘤根治术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3.
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Zhao DW  Wang WM  Wang BJ  Wang TN  Lu JM  Guo L  Cui X  Yu XG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54-1057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留股骨头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降支骨膜支骨膜瓣及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及联合骨瓣方法治疗并获得临床随访的1005例患者(1226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579例(695髋),女性426例(53l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7.4岁;Ficat Ⅱ期485髋,Ⅲ期473髋,Ⅳ期268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56.2分;术后随访1.5~15年,平均随访5.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57例61髋于术后1~6年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得到重建的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至平均85.8分,其中临床成功率为89.4%(104l髋),影像学成功率为75.4%(878髋)。Ficat Ⅱ期优良率为95.3%,Ⅲ期为87.9%,Ⅳ期为60.8%。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单纯或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是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保留股骨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肝脏恶性肿瘤682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 6 8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肝癌 (直径 <5cm ,n =2 96 )患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1 2 5± 4 4 1) %和 (5 3 84± 5 6 8) % ,巨大肝癌 (直径 >10cm ,n =14 5 )患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45 90± 6 98) %和 (30 2 1±10 2 3) % ;肿瘤单发患者 (n =4 0 3)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1 86± 3 6 9) %和 (5 5 4 0±4 91) % ,肿瘤多发 (2个或 2个以上 )患者 (n =2 4 6 )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38 31± 4 97) %和(2 8 0 1± 6 31) % ;术前肝功能Child分期为Ⅰ期的患者 (n =397)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0 6 8± 3 6 8) %和 (5 0 99± 5 10 ) % ,Ⅱ期或Ⅱ期以上的患者 (n =2 85 )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则为 (43 0 1±5 33) %和 (36 39± 7 5 8) % ;行局部或一段切除的患者 (n =2 98)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8 6 5± 4 95 ) %和 (6 5 38± 5 6 9) % ,行两段或两段以上及半肝切除的患者 (n =32 4 )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49 88± 4 13) %和 (37 98± 5 70 ) %。结论 小肝癌  相似文献   
995.
Loss of bone mass after Colles’ fracture: a follow-up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Colles’ fractu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sis is regarded as the predictor of subsequent osteoporotic fracture. However, it is not clear how the local changes of bone mass take place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whether the changes are related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changes of bone mass in patients with Colles’ fracture and their possible clinical relevance in a follow-up study.Methods The radiograms of the second metacarpal in 64 patients with Colles’ fracture were assessed for bone density immediately after fracture, 6 weeks,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fracture, respectively.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at one year.Results Bone mass six weeks after Colles’ fractu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out returning to normal at one year though increased bone mass had been identified 6 months after fracture (P&lt; 0.05), (P&lt; 0.01). At one year significant (P&lt; 0.05) or highly significant (P&lt; 0.01)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bone mass indices of metacarp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poor 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bone densit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lt; 0.05) between fracture patterns also suggested that 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fractures have a more pronounced bone loss.Conclusions Bone loss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ill have a direct effect upon the prognosis, so different treatment should be proposed for different patterns of fractures. Active exercise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bone mass.  相似文献   
996.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Hu HB  Jiang SL  Xu ZY  Liu YL  Lü XZ  Zhu ZH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1592-1596
目的 评价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1月 ,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 4 8例膜周部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中男 2 5例 ,女 2 3例 ,年龄 17岁± 12岁 ( 3~ 4 8岁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显示VSD的直径 5 1mm± 1 2mm( 3~ 12mm)。所有患者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 1、3、6、12个月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12导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4 5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 94 %。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 5例 ( <3mm)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4 5例患者接受了平均 3 8个月的随访 ( 1~ 12个月 ) ,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瓣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例残余分流于随访 3个月时消失。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利尿肾动态显像(DR)在婴幼儿后尿道瓣膜中的影像表现,探讨用DR进行术后随访的评价方法.方法患先天性后尿道瓣膜的男性患儿22例,年龄2月~10岁.术前1周内行DR检查,根据DR结果对肾积水进行分度,并对术后随访结果进行评分,负值=恶化;0=无改变;1%~32%=满意;33%~65%=良好;>66%=优.结果所有病例肾盂均有放射性滞留,40只肾累及肾盏(90.9%);输尿管全段扩张显影34根(77.3%);膀胱无充盈8例,扩大1例,缩小9例.随访结果,"恶化"2肾,"无改变"6肾,"满意"3肾,"良好"3肾,"优"1肾.结论DB可观察到先天性后尿道瓣膜中上尿路各个部位较具特征性的改变,可帮助诊治;用于术后结果的评价,较为全面、准确及实用.  相似文献   
998.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Wu H  Hu S  Zho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28-930
目的了解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 方法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58例左心室巨大室壁瘤行手术治疗后生存的56例患者中的49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87.5% ,随访时间(47.6±22.4)个月,随访时间最长者90.0个月. 结果患者随访期内死亡10例,5年生存率为63.7%.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有明显缩小;术后29.0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提高.所有患者均无再次心肌梗死发生,心绞痛复发6例,程度较术前减轻.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2.5±0.7 )级转为(1.3±0.5)级.统计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大于70 mm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35%,为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患者,中、远期疗效较好,绝大部分无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与国外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等离子关节镜手术系统治疗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1990年至今的11例经病理确诊的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病例,观察并对比采用等离子关节镜手术系统和传统关节镜手术系统治疗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疗效.结果 随访11例,平均39个月,其中传统关节镜手术5例,等离子关节镜手术8例(包括2例复发后再次手术者),术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结论 等离子关节镜手术系统克服了传统关节镜手术的难点,是治疗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理想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000.
电子病历在随访及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利用电子病历系统。为每个门诊和住院病人建立统一标识,病人历次就诊和住院的电子病历均被关联该标识。实现了病人随访信息的自动登记。并建立科研病史。通过结构化病历实现了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检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