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48篇
  免费   5935篇
  国内免费   3540篇
耳鼻咽喉   2040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1089篇
基础医学   3335篇
口腔科学   2940篇
临床医学   12111篇
内科学   7627篇
皮肤病学   1383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4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7篇
外科学   12461篇
综合类   27500篇
预防医学   4133篇
眼科学   349篇
药学   8603篇
  125篇
中国医学   4048篇
肿瘤学   16231篇
  2024年   657篇
  2023年   2622篇
  2022年   2396篇
  2021年   2947篇
  2020年   2572篇
  2019年   2600篇
  2018年   1353篇
  2017年   1983篇
  2016年   2352篇
  2015年   2547篇
  2014年   4164篇
  2013年   3949篇
  2012年   5429篇
  2011年   5513篇
  2010年   5327篇
  2009年   5458篇
  2008年   6543篇
  2007年   5693篇
  2006年   5175篇
  2005年   5216篇
  2004年   4418篇
  2003年   3739篇
  2002年   3381篇
  2001年   3163篇
  2000年   2537篇
  1999年   2122篇
  1998年   1906篇
  1997年   2250篇
  1996年   2185篇
  1995年   1676篇
  1994年   2639篇
  1993年   1546篇
  1992年   828篇
  1991年   524篇
  1990年   450篇
  1989年   501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71.
背景与目的:外泌体是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其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的mRNA携带了大量肿瘤细胞遗传信息,因此对外泌体中特异性mRNA的分析,有望找到肿瘤诊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高通量筛选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外泌体mRNA的表达特征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3例HCC患者及3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用Magen试剂盒提取外泌体RNA,对血清外泌体mRNA进行纯化、行反转录形成cDNA、PCR扩增、测序,最后将对所得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后与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外泌体mRNA,并采用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与通路注释。结果:与正常人比较,HCC患者有397个外泌体mRNA表达上调,192个外泌体mRNA表达下调;其中,NRGN、PF4、RGS18等17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CXCL8、MORF4L2、SYCP1等14个基因显明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表达上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胞外囊泡、细胞外细胞器、应激反应等有关,表达下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嗅觉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中间丝、中间丝状细胞骨架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30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9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其中,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血小板激活、Rap 1信号通路、吞噬体、病毒致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与抗原处理和呈递等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基础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分别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结论:HCC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外泌体mRNA表达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与HCC发生、发展、转移可能密切相关,这为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术前减轻黄疸对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45例在Whipple手术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4例行Whipple手术术前未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未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减轻黄疸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 0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优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漏发生率和胆漏发生率少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术前彻底减轻黄疸,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益胃消癌汤治疗脾虚痰瘀型胃癌患者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血清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重组人Dick-kopfx相关蛋白-1(DKK-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脾虚痰瘀型胃癌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OLF化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胃消癌汤,2组均治疗9周。观察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免疫指标及血清中LAG-3、DKK-1水平和QLQ-C30量表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患者生存期。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57.1%(2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18/49)(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LAG-3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DKK-1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QLQ-C30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Ⅲ、Ⅳ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消癌汤联合化疗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DKK-1水平,升高血清LAG-3水平,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抗肿瘤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围手术期系统管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我院内镜中心2015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3例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术治疗和围手术期一体式系统化管理。结果 经围手术期系统化管理,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ESD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1天,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D手术可作为治疗下咽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系统化管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改良Devine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效果。方法对158例小儿隐匿性阴茎患者采用改良Devine术式治疗,阴茎皮肤完全脱套后,切除发育异常的纤维肉膜组织,阴茎根部皮肤固定成角。结果 158例患儿术后阴茎均显露良好。随访105例,随访2~38个月,105例患儿阴茎均发育正常,效果满意。结论改良Devine术式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理想术式。该术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6.
77.
78.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角质形成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转录组是特定条件下细胞内全部转录产物的总和,包括编码mRNA和非编码RNA。研究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鳞癌细胞在基因转录水平和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具有不同转录表达谱。微小RNA(miRNA)可通过抑制转录产物的翻译,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影响cSCC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s作为cSCC诊断、预测预后和治疗靶点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回顾分析cSCC的miRNA表达谱,主要对其中经实验证实表达上调和下调的miRNAs在cSC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研究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物(TIM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ts-1、MMP-1及TIMP-1的表达;分析Ets-1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研究BTCC中MMP-1、TIMP-1表达与Ets-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82.5%(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MMP-1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3%)(p<0.05);TIMP-1阳性表达率对照组(83.3%)明显高于膀胱癌组(47.5%)(P<0.05)。③MMP-1与Ets-1表达呈正相关(Rs为0.824,P<0.01),而TIMP-1与Ets-1表达呈负相关(Rs为-0.821,P<0.01)。结论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并随BTCC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Ets-1与BTCC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BTCC中Ets-1上调MMP-1表达,而下调TIMP-1表达,从而参与BTCC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