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33篇
  免费   1785篇
  国内免费   966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1414篇
口腔科学   163篇
临床医学   5015篇
内科学   988篇
皮肤病学   149篇
神经病学   300篇
特种医学   17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56篇
综合类   7309篇
预防医学   6876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3610篇
  15篇
中国医学   3175篇
肿瘤学   642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695篇
  2022年   620篇
  2021年   664篇
  2020年   858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742篇
  2014年   1379篇
  2013年   1470篇
  2012年   1821篇
  2011年   2056篇
  2010年   1929篇
  2009年   1954篇
  2008年   2300篇
  2007年   2009篇
  2006年   1663篇
  2005年   1896篇
  2004年   1520篇
  2003年   1327篇
  2002年   964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644篇
  1999年   546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建立以抗氧化和抗炎效应为指标的生脉注射液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和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作为对照药,采用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一氧化氮(NO)检测试剂盒对其抗氧化效应和对脂多糖(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的抑制能力进行测定,将样品换算为相应浓度的对照药,对其方法学和生物效应进行控制和评价。结果 各批次样品均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氧化效应,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各批次样品在抗氧化能力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在抗炎能力方面样品2和样品8与其他样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价生脉注射液的抗氧化和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992.
993.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未知的病毒,专家一致强调要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有些人担忧不已,感觉空气中到处都是病毒,外出回来感觉全身都沾满了病毒,因此尤其关注卫生状况,王阿姨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王阿姨洗手严格按照“七步法”,一旦错过一个步骤,就要从第一步重新开始;此外,王阿姨认为周围的物品都是被病毒污染了的,每天不停地洗手;触碰了任何物品,无论屋里屋外的物品,都赶紧洗手;反复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抹随身物品、家具等;每天洗澡时间延长,仔细用肥皂擦洗皮肤(不用沐浴液,担心沐浴液洗不干净),不放过每一处皮肤,有时可长达数小时;外出时更将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戴上眼镜,犹如套中……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994.
摘要:目的:优化口腔溃疡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研究口腔溃疡不同剂型体外释药规律及机制。方法:以泊洛沙姆188(P188)和泊洛沙姆407(P407)为凝胶基质,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凝胶处方。采用改良桨法,研究口腔溃疡原位凝胶的经皮渗透过程,探索口腔溃疡原位凝胶的缓释机制。结果:口腔溃疡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为:P188用量为4.0%,P407用量为12.5%,形成凝胶相转变温度范围为33~37℃。口腔溃疡原位凝胶体外释药行为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口腔溃疡原位凝胶的制剂处方设计合理,质量可控,具有一定的缓释性,是可替代口腔溃疡液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剂型。  相似文献   
995.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及肺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35例)采用七氟烷麻醉,对照B组(35例)采用丙泊酚麻醉,研究组(36例)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比较3组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时(T2)、单肺通气60 min时(T3)、单肺通气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力学[潮气量(VT)、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等指标变化,以及3组T1、T4肺损伤指标[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表面活性蛋白(SP-D)]、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炎症反应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变化,统计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B组T2~T4时HR、MAP、Cdyn高于对照A组,Pmean、Ppeak低于对照A组(P<0.05);研究组T4时血清CC16、SP-D、MDA、PaCO2、TNF-α、HMGB1、sRAGE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CAT、SOD、PaO2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期间给予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能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呼吸力学,且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降低肺损伤,发挥更佳肺保护效应,有助于提高麻醉安全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制备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用 Box-Ben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通过包封率、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对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最优处方组成:表面活性剂浓度3.39%,棕榈酸浓度0.116%,脂药质比为21:100,制备的香叶木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澄清透明,带淡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91.73±3.18)nm(n=3),PDI为0.228,电位为(-11.46±0.74)mV(n=3);包 封率为95.13%,载药量为9.04%;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粒大小均一,呈球形或类球形。 结论 该处方可用于香叶木素固体脂 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结核病区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军区5所三甲综合性医院的结核病区195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现状调查,分析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核病区医护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行为得分为(17.93±3.37)分,结核病区医护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细节行为条目得分较低;职业、教育培训、监管机制、经济因素是结核病区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结核病区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主动意识较强,但较易忽视佩戴的细节行为。职业防护须重视细节行为,加大教育培训、双重监管和经济投入力度,以预防结核病医院感染,促进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对临床护士给药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以减少护士静脉给药错误。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预防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工作小组;列出临床护士给药的流程;指出子流程下可能导致错误的环节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方案;跟踪整改的成效。结果改进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风险值(RPN)从1 120下降至270,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将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可减少护士发生静脉给药错误的概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降低床边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对5个监护病区60张床位的床边监护仪报警管理,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使用流程进行分析,查找每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操作流程、规范培训、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实施改进措施。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床边监护仪报警管理质量检查结果、护士监护仪使用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床边监护仪报警运用FMEA管理,能降低床边监护仪不报警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正>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具有对患者影响小、费用低、镇痛和肌松效果能满足上肢手术要求等优点,但臂丛神经阻滞常出现阻滞不全,且起效时间长、维持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不完善。有研究表明[1],将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提供镇痛效应,镇痛效果良好。本研究拟将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三种不同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中,观察和比较三种阿片类药物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