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骏  黄祥  康芳  董行  李娟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5,19(10):1989-1992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单肺通气患者围麻醉期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胸科食道癌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8~75岁,体质指数(BMI)20~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七氟烷组(S 组)和丙泊酚组(P 组)。S 组麻醉维持时吸入七氟烷(1.0%~2.5%),P 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1.5~3 mg·L -1)维持,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于麻醉前(T1)、双肺通气15 min(T2)、单肺通气15、30及60 min (T3~5)及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6)时分别记录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吸气峰压(Ppeak ),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 );在 T2、T5、T6时采集血标本,通过血气分析测量氧合指数(OI);从切除肺叶中取健康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NF-κB 水平;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各时点 HR、BP、SpO2、Cdyn 及 Ppeak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P 组比较,S 组在 T5时 OI、PaO2升高,肺组织中 NF-κB 表达水平弱,术后呼吸困难发生率降低(P <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烷在改善单肺通气时和术后肺氧合功能方面优于丙泊酚,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中定压(PCV)和定容(VCV)单肺通气(OLV)对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手术进胸前先行双肺VCV,潮气量(VT) 10 ml/kg,通气频率(f)12次/分;进胸后行OLV:A组采用PCV,压力限定设为双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peak),f为12次/分;B组采用VCV,VT为8 ml/kg,f为12次/分.记录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分钟通气量(MV)、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PEEPi.结果 与B组比较,A组Ppeak、MV和Pmean降低,而Cdyn升高,PEEPi发生率低(P<0.01).结论 食管癌手术采用PCV模式行OLV可降低Ppeak,改善Cdyn,减少PEEPi,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单肺通气早期阶段呼吸末CO2差异(ETCO2)与最低PaO2值的关联。方法:36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P组(给予丙泊酚维持麻醉,n=18)和S组(给予七氟烷维持麻醉,n=18)两组。在FiO2=0.9时,测量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后5min、15min、30min和45min的动脉血气以及单肺通气前和后5min ETCO2值。结果:单肺通气中每组最低PaO2值(x)与初始ETCO2差异(y)有显著负相关性(P组;y=-0.0203x+7.2571,r2=0.5351;S组;y=-0.0257x+7.3158,r2=0.6129)。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早期阶段ETCO2差异与单肺通气中损害的氧合功能相关。因此在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单肺通气中最低PaO2值是一个简单、方便的预测氧合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七氟烷和丙泊酚对食管癌单肺通气患者术中和术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90例胸外科食管癌单肺通气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研究组给予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2组术中与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吸气峰压及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采集2组血标本,测定其氧合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NF-κB表达水平,并记录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与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吸气峰压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研究组术中与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2组术中与术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肺组织中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丙泊酚,七氟烷能够有效改善食管癌单肺通气患者肺氧合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徐银秀  李利 《安徽医药》2012,16(6):812-813
目的观察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42~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低流量组(A组)和常流量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氧流量1.0 L·min-1,B组氧流量3.0 L·min-1,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后(T1)及单肺通气15 min(T2)、30 min(T3)、45 min(T4)、60 min(T5)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低流量麻醉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博  夏晓琼  陶志国  宋洁 《安徽医药》2013,17(9):1581-1583
目的 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单肺通气期间应用帕瑞昔布钠、乌司他丁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在36~46岁,ASA分级I ~Ⅱ级,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组(B组),每组25例.单肺通气时A组应用乌司他丁50 U,B组应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加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滴注.测定麻醉诱导后(T1)、30 min (T2)、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5时Pmean和Qs/Qt均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Pmean 、Qs/Qt、CVP、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过程中应用乌司他丁与帕瑞昔布钠对肺内分流影响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8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的通气模式以及麻醉维持基本一致,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腹前(T1)、气腹2 h(T2)、拔管前(T3)]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水平,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T1、T2、T3、术后24 h(T4)]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水平。结果两组T1时Pmean、Ppea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Pmean、Ppea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Cdyn分别为(47.87±2.38)、(44.13±3.87)、(41.92±2.30)ml/cm H2O(1 cm H2O=0.098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44.23±2.03)、(37.28±2.43)、(35.95±8.12)ml/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T2时PaO2和O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观察组PaO2和O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部保护作用相对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58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A组)和异氟烷吸入加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观察麻醉后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的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检查动脉血气和血生化等指标,比较双肺和单肺通气时患者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T1~T4时B组肺内分流率低于A组.T2和T3时两组单肺通气的Qs/Qt与双肺通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81、8.003,均p<0.05),T3时,两组单肺通气的PaO2与双肺通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8.762,P<0.05),且单肺通气PaO2较双肺通气降低.T2和T3时B组平均肺动脉压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3时中心静脉压与T1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中心静脉压升高.A组T2和T3时心脏指数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心脏指数升高.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异氟烷吸入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肺内分流率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临床麻醉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术中七氟烷维持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收集七氟烷、丙泊酚、单肺通气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由2名独立的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 并提取肺内分流率、动脉血氧分压等数据。最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s, 包括244例患者, 其中七氟烷组122例, 丙泊酚组122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 七氟烷组肺内分流率增加值高于丙泊酚组(MD=1.90, 95%CI 0.61~3.19, P=0.004)。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23, 95%CI -10.78~15.24, P=0.740)。结论对于行单肺通气患者, 与丙泊酚相比, 七氟烷维持麻醉可提高患者肺内分流率。  相似文献   

10.
梁礼权  焦燕琴 《江西医药》2021,56(8):1266-1268
目的 胸腔镜手术患者在应用肺的单肺通气时期的常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和保护性肺通气模式(lung pro-tective entilatory,LPVS)对肺氧合功能和肺组织相关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择期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30例患者,年龄52~7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随机分成VCV组和LPVS组(每组15例),麻醉充分诱导达到相当麻醉深度后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后再次插入支气管封堵器并分别对各组患者行量控制通气(VCV)和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并分别于侧卧位后15 min(T0)、行OLV后30min(T1)、和麻醉结束前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2)并依次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同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PH值、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并在麻醉手术结束前(T3)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侧卧位后15 min(T0)、OLV后30 min(T1)、和麻醉结束前恢复双肺通气后30min(T2)VCV组和LPVS组PETCO2、pH值和PaCO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卧位在OLV后30min(T1)LPVS组的Ppeak显著低于VCV组,LPVS组的Cdyn显著高于VCV组,手术麻醉结束后LPVS组的IL-6及TNF-α显著低于VCV组.结论 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中,LPVS通气模式与常规的VCV通气模式在肺相关功能及保护方面均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拟观察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肺通气(OLV)食管癌手术患者加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组(S组),异氟醚.芬太尼组(I组),每组20例。S组选择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I组选择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分别在双肺通气后15min(To),OLV15min(T1),OLV30rain(T2),OLV60min(13)及OLV90min(T4)采集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患者PaCO2、pH均在正常范围,组问比较无明显差异;S组单肺通气后各时点PaO2均高于I组(P〈0.05),Qs/Qt值低于I组。结论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舒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减少OVL时的肺内分流,提高动脉氧分压,有利于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对成人胸腔手术单肺通气IL-6和IL-8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选择90例成人胸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为持续输注组,在麻醉诱导后实施o.3p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泵注;对照组同期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对两组患分别在麻醉诱导20min(T0),气管插管后1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90min(T3)及再次双肺通气后10min(T4),等五个时间点血桨中IL-6和IL-8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时间点血清IL-6显著低于对照,研究组T1-T。时间点血清IL-8显著低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成人胸腔手术单肺通气IL-6和IL~8水平的升高,可降低诱发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3.
肖刚  顾连兵  万梅方  辜晓岚 《中国医药》2014,9(11):1591-1595
目的 评估单肺通气不同时机使用乌司他丁对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观察2012年3-10月江苏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45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胸部CT检查肺组织无明显异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分别记录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A、B组分别在单肺通气开始和结束时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 kU/kg(0.9%氯化钠注射液水稀释到50 ml,10 min静脉滴注完),C组术中未使用乌司他丁.3组分别在麻醉前(T0)、单肺通气开始(T1)、单肺通气1h(T2)、单肺通气结束(T3)、手术结束(T4)、术后2h (T5)行血气分析,并于T0、T2~T5抽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浓度.结果 A组在T2、T3时点动脉血率分压(PaO2)明显高于C组[(215 ±66)、(256±78) mmHg比(129±39)、(183±57) mmHg(1mmHg=0.133 kPa),P<0.05].C组TNF-α、内皮素1浓度从单肺通气开始后逐渐升高,在T5时点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4±105)ng/L比(167±65) ng/L,(176±87) ng/L比(76±20) ng/L,P<0.01];而B组TNF-α、内皮素1浓度在T4时点较T3时点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94) ng/L比(316±109) ng/L,(124±70) ng/L比(140±57) ng/L,P<0.05],但仍高于T0时的浓度[(162±57) ng/L、(74±15)ng/L].A组TNF-α、内皮素1浓度在T2~T5各时点均明显低于C组;B组在T5时TNF-α、内皮素1也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78) ng/L比(384±105) ng/L,(117 ±69) ng/L比(176-87) ng/L,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改善单肺通气中肺组织的氧合,对单肺通气术后的TNF-α、内皮素1升高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单肺通气术后肺功能更快地恢复,尤其是单肺通?  相似文献   

14.
付江勇 《江西医药》2011,46(8):751-753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肺隔离时行单肺通气(OLV),不同通气方式对病人术中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40例,ASA I-II。随机分小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PEEP4-6mmHg)A组(n=20),正常潮气量B组(n=20)。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时T0,单肺通气后20minT1,单肺通气后4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氧分压较双肺通气时明显降低,A组T1与B组比SpaO2、P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加PEEP后SpaO2、PaO2、升高,T2、T3与B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循环稳定,B组气道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采用小潮气加合适的PEEP模式可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分压,对气道压、循环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远征  陈欢 《江西医药》2023,(5):592-594
目的 探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单肺通气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单肺通气后复合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氧合指数、炎性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双肺通气10 min时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肺通气10 min时、手术结束前氧合指数均低于麻醉插管后双肺通气10 min时,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炎性反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单肺通气60 min,观察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肺通气患者中使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右美托咪定效果较好,能够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患者氧和指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麻醉诱导前经静脉缓慢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1,手术开始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入,对照组同法泵入氯化钠注射液,开始关胸时停止。两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肌松满意后插管,行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30 min(T0),单肺通气15 min(T1)、30 min(T2)、1 h(T3)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测定中心静脉压(CVP)、平均有创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两组麻醉药用量等。结果两组单肺通气时间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CVP、MAP、HR和BIS在各观察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3时Pmean和Qs/Qt显著升高(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Qs/Qt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麻黄碱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应用在单肺通气的手术中。  相似文献   

17.
李风茹  高景  耿恩江  丁洁  刘淑娈  李玉琢 《河北医药》2009,31(23):3191-3194
目的探讨双侧肺同期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9例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OLV后通气侧肺先采用传统方法大潮气量(10ml/kg)通气(OLV—VCV1),30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小潮气量(6~8ml/kg)+PEEP的通气模式(OLV—VCV2);或PCV+PEEP的通气模式(OLV—PCV)。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同时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保护通气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相对较好(P均〈0.05)。PaO2及PaCO2显著升高(P〈0.05),但PaCO2的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在实行单肺保护通气策略时,OLV—PCV和OLV—VCV2通气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舍,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但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效,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48~75岁,体重45—75kg,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A组,n=15),对照组(B组,n=15)。常规诱导前,A组经10ra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后恒速静脉输注0.5μg·kg^-1·h^-1至术毕前30min;B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都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诱导前(T0)、OLV即刻(T1)、OLV60min(T2)、OLV120min(T3)、膨肺后1h(T4)、术后24h(T5)采集静脉血样,行全血中性粒细胞(PMN)计数,测定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结果与T0比较,两组PMN计数在T2-L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BT5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明显。与T0时比较,两组MPO、XOD浓度在T2-T5明显增高(P〈O.05);与B组比较,A组pT5时血清MPO、XOD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减少单肺通气患者血XOD、MPO活性和PMN计数的升高,可对单肺通气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8,(2):93-95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双肺通气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对呼吸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82岁,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低潮气量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双肺通气组,B组为常规单肺通气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后行容量控制通气,双肺通气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10 m 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A组参数设定:VT为5~6m L/kg,RR为18~20次/min;B组参数设定同双肺通气,仍为VT_10m L/kg,RR12次/min。两组吸呼比皆为1∶1.5,静脉输注泵入瑞芬太尼、丙泊酚及顺式阿曲库铵复合吸入低浓度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支气管插管后双肺通气5 min(T_1)、低潮气量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双肺通气或常规单肺通气45 min(T_2)及手术结束恢复双肺通气后(T_3),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胸肺顺应性(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采集T_1、T_2、T_3时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T_1、T_2、T_3时的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浓度的变化。结果:T_2时A组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明显比B组低(P<0.05),胸肺顺应性A组比B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T_2时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T_1时下降(P<0.05),A组下降幅度比B组小(P<0.05);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浓度A组比B组在T_2、T_3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潮气量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双肺通气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降低气道压力,减轻高气道压高潮气量所造成的肺损伤,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加胸肺顺应性,改善通气/血流比,改善氧合,有效防止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丙泊酚组给予全静脉麻醉,两组分别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进胸后、鼓肺后、术后1h、24h对应血清IL-6、IL-8、IL-10的浓度.结果 (1)进胸时刻测得两组IL-6、IL-8、IL-10(ng/L)均有明显上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持续升高,至术后1h达到最高[IL-6、IL-8、IL-10七氟烷组比丙泊酚组依次为(452.90±8.90)比(429.34±5.65),t=359.59,P =0.001;(193.81±10.18)比(80.23±4.12),t=359.59,P=0.001;(158.65±14.23)比(197.01±8.91),t=359.59,P=0.001],之后缓慢下降,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比较进胸后及鼓肺后的IL-6浓度,七氟烷组[(356.91±12.21) ng/L、(432.90±13.77)ng/L]高于丙泊酚组[(278.59±11.21)ng/L、(319.34±13.56)) ng/L] (P <0.05).IL-8在进胸后、鼓肺后和术后1h时,七氟烷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IL-10在进胸后到术后24h全程均有七氟烷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较,丙泊酚全静脉麻醉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相对较轻,因而更能减轻围术期不良炎性反应,维持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