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新合成的抗骨质疏松化合物依替二膦酸对骨组织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去势SD大鼠为基础,对依替二膦酸、依替二膦酸二钠和二氯化以及不同剂量依替二膦酸对大鼠股骨及腰椎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和比较。结果 依替二膦酸二钠治疗12 w后其股骨的最大负荷升高9.5%(P =0.028),并且其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依替二膦酸治疗组8 w、12 w后,其股骨的最大负荷分别升高21. 9%和22. 3%(P = 0. 020,P =0.047),且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3种不同药物治疗下,股骨于最大负荷下的变形没有明显变化。所有治疗组大鼠椎体的最大负荷均高于去势对照组。依替二膦酸治疗12 w后,其椎体的最大负荷明显升高(P =0.016),并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观察到100 mg/ ( kg? d)和 150 mg/(kg? d)治疗组干预8 w后,其股骨最大负荷升高(P =0. 035,P = 0. 042),并表现出统计学意义;椎体最大负荷于也明显升高(P =0.018),并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大鼠股骨他椎体于最大负荷时的椎体变形并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实验发现依替二膦酸与依替二膦酸二钠相比,对去势大鼠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干预后去势大鼠骨组织生物力学性质的出现更早,且其升高的幅度也较高。50 mg/(kg? d)、100 mg/(kg?d)和150 mg/( kg? d)3种不同剂量的依替二膦酸均能有效地改善去势大鼠椎体和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质,且其改善生物力学性质的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化合物中的骨吸收抑制物依替二膦酸和骨形成促进物进人大鼠体内后,两者的生物学效应可能存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雷奈酸(Sr)对高浓度地塞米松(Dex)作用下大鼠成骨细胞(OB)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运用MTT试剂盒和AKP试剂盒分别测定Sr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定量PCR方法测定Sr对高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成骨钙素(OC)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 Sr浓度在10-5、10-4 mol/L时,能够促进OB增殖和分化(P < 0. 01); Sr浓度为10-4mmol/L能够有效拮抗高浓度Dex( 10-5 mol/L)对成骨细胞分化抑制作用(P <0.01),并能逆转Dex对成骨相关基因OC和TGF-β的抑制作用(P <0. 05,P <0. 01)。结论 Sr能够对大鼠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同时10-4 mol/L Sr可以拮抗Dex( 10-5 mol/L)对ALP和成骨相关基因的抑制作用。为Sr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Sonic Hedgehog(Shh)在雷奈酸(strontium ranelate,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取第3~5代BMSCs加入成骨诱导液诱导成骨分化,再加入不同浓度Sr及Shh拮抗剂cyclopamine(Cy),分别观察它们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酶标法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早期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hh和Run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r(3 mmol/L)可以使细胞ALP活性增高,钙结节形成增加。Sr(0.1~5 mmol/L)作用BMSCs 7 d,可明显促进Shh和Runx2蛋白的表达,且Shh蛋白在1 mmol/L Sr作用时表达最多,而Runx2在3 mmol/L Sr作用时表达最多。1 mmol/L Sr作用BMSCs不同时间(1、3、5、7 d),呈时间依赖性地上调Shh和Runx2蛋白的表达。Cy(10 μmol/L)不仅拮抗Sr对Shh和Runx2表达的上调作用,还抑制Sr对ALP和钙结节形成的促进作用。结论:Sr可通过上调Shh蛋白及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11-314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修饰掺磷酸钙(CPC)修复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去卵巢术后12周后OVX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CPC组(CPC组)、BMP-2/CPC组(BCPC组)和BMP-2/Sr/CPC组(BSCPC组),随后制作缺损模型并植入相应材料治疗。8周后取双侧股骨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和组织学检测。同时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损部位Notch 1、CBF 1、Jagged 1和RUNX-2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Micro-CT和HE切片显示,与Con组相比,BSCPC组和BCPC组缺损部位较多的新形成骨组织充填,缺损区被修复较多,但是可见较多的生物材料残留。与CPC组或BCPC组相比,BSCPC组缺损部位从缺损边缘到中心均可见大量的骨组织形成,可见较多成熟骨组织,只有较少的生物材料残留。定量结果显示CPC组、BCPC组和BSCPC组微结构参数BV/TV、Tb.Th、Tb.N高于Con组,而Tb.Sp低于Con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PC组、BCPC组和BSCPC组Notch 1、CBF 1、Jagged 1和RUNX-2蛋白表达上调。结论:BMP-2修饰CPC能有效修复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且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通路激活和RUNX-2表达上调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研究雷奈酸治疗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的作用,探讨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小鼠建立Co—Cr-Mo微粒诱导骨溶解的颅骨模型,分为4组:A组为空白组,B组为颗粒对照组,C组为低剂量治疗组,D组为高剂量治疗组。28d后取出颅骨进行HE染色观察颅骨骨溶解面积,通过EUSA方法检测TNF—α和RANKL的表达,qRT-PCR方法检测RANKL和OPG的表达并分析RANKL/OPG比率变化。结果雷奈酸可以明显抑制微粒诱导的骨溶解,对下调TNF-α和RANKL蛋白有确切的疗效,而且这种改变与雷奈酸的剂量有关。虽然其对OPG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不太明显,但是对RANKL基因转录和RANKL/OPG基因转录比率的调节与HE染色切片上骨溶解程度相一致。结论雷奈酸能够抑制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中TNF-α和RANKL的表达,并下调RANKL/OPG基因转录比率,从而抑制了由微粒诱导的骨溶解,为临床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文题释义: 钛表面改性: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低剂量的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学者利用微弧氧化、阳极氧化加水热法、直流磁控共溅射等方法在钛种植体表面涂层内掺入元素,但存在步骤复杂、难以统一标准等缺点。该实验依次采用NaOH、醋酸、热处理及水化处理成功对纯钛表面进行改性,在经过改性后可以提高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骨髓基质干细胞:是来源于骨髓中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这类细胞可塑性极强,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以及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FRIEDENSTEIN等在1966年最早从骨髓中提取出了干细胞,发现在骨髓中含有能分化为其他间质细胞的细胞及成纤维母细胞,且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该细胞能贴壁呈集落性生长。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以及成骨及成脂向诱导,可以对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 背景:是一种既刺激骨形成、又抑制骨吸收的元素,纯钛种植体表面改性促进骨质疏松状态下种植体骨结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改良改性纯钛表面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黏附、铺展、迁移、增殖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TA2纯钛片打磨清洗后,依次放于5 mol/L NaOH溶液、100 mmol/L醋酸溶液内处理,并以600 ℃或者700 ℃进行热处理1 h,去离子水80 ℃水化处理(W)24 h,以纯钛为对照,共分为5组,分别为Ti、Sr600、Sr600W、Sr700、Sr700W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将改性钛片置于24孔培养板中与细胞悬液培养,CCK-8法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情况。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钛片共培养24 h后对细胞肌动蛋白进行染色,观察细胞黏附伸展形态;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各组钛片表面迁移的能力;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Ⅰ型胶原、Runx2、骨保护蛋白、RANKL、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改性纯钛片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铺展、迁移。在5 d和7 d时,改性钛片表面细胞增殖较纯钛组均明显升高(P < 0.001)。在5 d时,Sr700组的细胞增殖数目较Sr600组高(P < 0.01)。在14 d时,改性纯钛片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Ⅰ型胶原、Runx2、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改良改性纯钛可以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铺展、迁移、增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化处理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ORCID: 0000-0003-2166-2487(刘春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89Sr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氯化(89Srcl2)组21例、靶向药物组19例和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20例,分别采用89Srcl2、靶向药物治疗和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6个月。比较治疗期间3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KP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止痛效果、骨转移灶消退情况(根据治疗后骨显像与治疗前骨显像图比较进行评价)和不良反应。结果 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KPS评分提高率分别为47.6%(10/21)、47.4%(9/19)、80.0%(16/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治疗后骨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52.4%(15/21)、52.6%(10/19)、95.0%(19/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治疗后骨转移灶消退有效率分别为28.57%(6/19)、26.32%(5/21)、60.0%(12/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9Sr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骨转移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抗骨质疏松药雷尼酸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雷尼酸的化学合成。方法以枸橼酸为起始原料,经过脱羧、酯化、环合、烷基化、水解成盐等多步反应生成终产物雷尼酸。结果雷尼酸的结构经IR,1H-NMR,13C-NMR得到证实,总产率约为42.6%。结论本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0.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按主要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三大类.本文对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甲状旁腺素(PTH)等药物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