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13篇
  免费   4923篇
  国内免费   2841篇
耳鼻咽喉   738篇
儿科学   879篇
妇产科学   862篇
基础医学   4292篇
口腔科学   935篇
临床医学   14127篇
内科学   4998篇
皮肤病学   1374篇
神经病学   3242篇
特种医学   32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9512篇
综合类   31367篇
预防医学   7999篇
眼科学   1628篇
药学   13490篇
  146篇
中国医学   15407篇
肿瘤学   1848篇
  2024年   739篇
  2023年   2357篇
  2022年   2351篇
  2021年   2892篇
  2020年   2777篇
  2019年   2756篇
  2018年   1339篇
  2017年   2408篇
  2016年   2573篇
  2015年   3118篇
  2014年   5411篇
  2013年   5072篇
  2012年   6799篇
  2011年   7039篇
  2010年   6350篇
  2009年   6058篇
  2008年   6849篇
  2007年   6104篇
  2006年   5846篇
  2005年   6193篇
  2004年   4658篇
  2003年   4450篇
  2002年   3621篇
  2001年   3054篇
  2000年   2402篇
  1999年   1877篇
  1998年   1623篇
  1997年   1530篇
  1996年   1508篇
  1995年   1346篇
  1994年   1163篇
  1993年   785篇
  1992年   733篇
  1991年   637篇
  1990年   558篇
  1989年   559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49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中期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Deauville五分法(Deauville five-point scale,5-PS)与最大标准摄取值缩减率(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variation,△SUVmax)两种图像判读法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DLBCL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资料分析,计算并采用χ2检验比较5-PS和△SUVmax对DLBCL患者预后预测的能力。结果:5-PS和△SUVmax分别以4分、86%进行分组。5-PS<4分组、△SUVmax≥86%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优于5-PS≥4分组、△SUVmax<86%组的患者(P<0.05)。△SUVmax与5-PS对患者PFS和OS均有影响,较高的阴性预测值(89.4%,93.6%;76.1%,85.9%),较低的阳性预测值(48.9%,31.9%;47.8%,34.8%),并且△SUVmax对于患者的敏感性优于5-PS(82.1%,83.3%vs.39.3%,44.4%)。单因素分析中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P=0.007)、△SUVmax(P<0.001)、5-PS(P=0.014)及基线全身肿瘤代谢体积(total metabolic tumor volume,TMTV)(P=0.001)与PFS相关,△SUVmax(P=0.014)、5-PS(P=0.033)、TMTV(P=0.004)与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MTV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5),△SUVmax和TMTV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2,P=0.020),并且△SUVmax<86%且高水平TMTV患者较低TMTV患者的PFS明显缩短(P=0.001)。结论:5-PS和△SUVmax均能初步评估DLBCL患者预后,但△SUVmax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并且联合基线TMTV可以对DLBCL患者进行再次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32.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67-168
目的观察局部阻滞疗法对产后因致密性骨炎引起的腰骶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后致密性骨炎性腰骶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物理治疗,观察组注射利多卡因复合醋酸曲安奈德、维生素B12进行局部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12个月后的体征情况。结果观察组2、4、6、8、12个月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和坐立位前屈评分合格率,以及Patrick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骶髂关节扭转试验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阻滞可有效治疗产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性腰骶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联合软通道微创介入逐渐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自2009年12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7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5例,改良组施行改良大骨瓣联合软通道微创介入逐渐减压术,对照组按标准大骨瓣开颅、硬脑膜一次性全切开,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改良组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大面积脑梗塞及弥漫性脑肿胀等并发症9例(25.7%,9/35),预后良好者23例(65.7%,23/3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9例(54.3%,19/35),预后良好者14例(40.0%,14/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联合软通道微创介入逐渐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良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4.
35.
报道同时应用赵炳南学术流派思路与经方辨证思路结合,治疗重型大疱性类天疱疮验案一则。患者中医诊断为天疱疮病,病程长、起病急、病情重,既往激素用量大而病情控制不佳。本次治疗过程中按疾病不同阶段辨证施治,方药以赵老解毒凉血汤、经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加减为主,2月后水疱俱消,激素减量,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针刺、远红外线照射和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的疗效。 方法将DMD 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包括针刺、红外线照射和按摩。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90d后(治疗后)进行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2m(含11级楼梯)时间测试,同时进行血清酶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谷草转氨酶(AST) 检测,并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CPK、LDH、AST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结合远红外线疗法和按摩的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药物治疗DMD,可显著缩短DMD患儿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改善其血清CPK、LDH、AST水平。  相似文献   
37.
目的针对武汉地区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疫救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信息化的完善方法。方法充分分析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新冠肺炎防疫救治中所暴露出的各个医院信息化系统结构不同、各个医院之间无法实施信息共享、门诊病房之间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等九大问题,并提出医院信息化基础布局的建立、区域链及大数据临床中的应用等多项措施。结果医院信息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安全。结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我国在未来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信息化将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相似文献   
38.
39.
探索一套符合现代化医院的行政总值班管理体系,确保医院管理工作安全、稳定运行。分析国内外医院总值班现状和问题,运用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等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值班人员责任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管理能力,使总值班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实现目标标准化、过程规范化、结果同质化的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应用二次电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的8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首次经尿道电切术后6周进行第二次电切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复发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8,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5)。结论对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进行二次电切治疗可以减少复发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