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72篇
  免费   6374篇
  国内免费   1755篇
耳鼻咽喉   545篇
儿科学   471篇
妇产科学   168篇
基础医学   2199篇
口腔科学   1435篇
临床医学   15802篇
内科学   4477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682篇
特种医学   294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4609篇
综合类   28946篇
预防医学   9058篇
眼科学   300篇
药学   8115篇
  72篇
中国医学   2609篇
肿瘤学   2739篇
  2024年   417篇
  2023年   1378篇
  2022年   1302篇
  2021年   1567篇
  2020年   1903篇
  2019年   1415篇
  2018年   978篇
  2017年   1554篇
  2016年   1949篇
  2015年   2317篇
  2014年   4247篇
  2013年   4497篇
  2012年   5946篇
  2011年   6541篇
  2010年   6273篇
  2009年   6454篇
  2008年   6478篇
  2007年   6281篇
  2006年   6356篇
  2005年   6239篇
  2004年   5261篇
  2003年   5562篇
  2002年   4764篇
  2001年   4120篇
  2000年   2403篇
  1999年   2217篇
  1998年   2029篇
  1997年   2031篇
  1996年   1854篇
  1995年   1562篇
  1994年   1246篇
  1993年   880篇
  1992年   794篇
  1991年   701篇
  1990年   506篇
  1989年   674篇
  1988年   238篇
  1987年   244篇
  1986年   195篇
  1985年   206篇
  1984年   124篇
  1983年   105篇
  1982年   9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IESTA)技术。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这2种斑块在CTA和MRA上引起的显著性狭窄(≥50%)。以CAG为标准,评价CTA和MRA诊断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CTA共发现53个斑块,其中有28个非钙化斑块和25个钙化斑块。28个非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50%)7个,显著性狭窄(≥50%)21个。CTA和MRA诊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5.7%和47.6%、71.4%。CTA与CAG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5)。25个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19个,显著性狭窄6个。CTA和MRA诊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1.6%和83.3%、73.7%,MRA与CAG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6)。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在CAG上发生显著性狭窄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结论 非钙化斑块和以非钙化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显著性狭窄的主要原因。完全钙化的斑块不引起或仅引起〈50%的狭窄。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而MRA评价严重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变化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2.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1%。传统放射学检查难以发现较小的病变,CT检查为颅内脂肪瘤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5年10月,收集了10例颅内脂肪瘤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肺底积液是指液体积聚在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膜腔内.是胸膜炎的一个特殊X线表现类型。1921年由Haudel氏报告,临床常见。由于对其X线征象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漏诊。本文报告38例结合文献着重从常规X线检查角度讨论其X线表现及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4.
南京医学会影像技术专科分会于2005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南京举办国家级数字成像图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继续教育学习班,与会代表近80名听取了江苏省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南京中大医院储成风教授的“江苏省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策略和展望”,江苏省人民医院张维林主任的“数字X线摄影技术科研选题的思考”,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王骏讲师的“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原理及其质量控制”、“计算机X线摄影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乳腺影像学检查及其质量控制”,鼓楼医院刘广月教授的“16层螺旋CT泌尿系统的三维重组技术”,江苏省中医院祝新主任的“MR血管成像对动脉硬化性闭塞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等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05.
万东程控X线机透视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万东程控X线机一例特殊透视故障,系统分析了整机透视电路工作信号流程,并利用机器服务程序和各已知测量点波形综合分析、判断故障点。排除故障。讨论了在处理一些没有显示故障代码的情况下进行检修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10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1]。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5月至2005年5月有完整临床及X线资料的NRDS患儿30例,探讨其X线诊断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1材料与方法30例中,男22例,女8例。胎龄≤37周26例,最小28周,≥38周4例。出生体重最轻1600g,最重3200g,平均2540g。28例在出生后6h内发病,最迟12h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所有病例在气管插管前做了胸部照片,其中普…  相似文献   
107.
对宁复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结核病控制项目中220例患者采用全程督导短程化疗,(简称DOTS)治疗前后的胸片进行分类对比分析,结果X线表现中治疗显效率65.9氟有34.1%的患者肺部残留较多的病变,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分析认为要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和 DOTS 后的继续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08.
MATTHEW  B.  COLLIER  C.  ANDERSON  ENGH  JR.  JAMES  P.  MCAULEY  STUART  D.  GINN  GERARD  A.  ENGH  蔡迅梓 《骨科动态》2006,2(2):93-99
背景:从关节和胫骨假体聚乙烯衬垫后表面转移磨损碎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主要原因。全膝人工关节假体设计随时问而发生变化,例如对胫骨盘近端表面的粗糙度和聚乙烯衬垫的灭菌方法。我们假设胫骨盘表面抛光和采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之外的其他方法对衬垫灭菌,可降低骨溶解的发生率。方法:从1987年至1998年,我们采用后十字韧带保留型的解剖型组配式全膝人工关节假体系列。对300名患者施行3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5至10年,对这些患者的膝关节摄正、侧位X线片。由两位关节置换专家对X线片上的骨溶解状况进行单独评定(骨溶解的界定标准为假体周围存在边缘清晰的非线性松质骨丢失区)。结果:在粗糙表面的胫骨盘的242例膝关节中,使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的衬垫固定,有34%(82例)骨溶解阳性。用惰性气体中γ射线照射或没有照射的衬垫与抛光表面连接的98例膝关节中,有9%(9例)骨溶解阳性。骨溶解与六项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为:一项与患者(男性)相关、一项与胫骨盘(近端表面抛光)相关、三项与聚乙烯衬垫(加工的原材料、灭菌方法及存放时间)相关及一项与手术技术(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间的过伸)相关。结论:在这类假体设计中,胫骨盘近端表面采用抛光及衬垫采用更为先进的灭菌方法(不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能显著减少骨溶解的发生率,但不能避免骨溶解。  相似文献   
109.
计算机导航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的术前规划和手术方法,比较导航技术辅助与单纯关节镜技术中股骨、胫骨隧道位置的优良率。方法根据术前标准正侧位X线片设计股骨、胫骨隧道的理想位置。术中“C”型臂X线机获得正侧位影像后输入计算机,形成虚拟工作界面。膝关节周围分别于股骨、胫骨侧安置“患者追踪器”。前十字韧带胫骨及股骨导向器上分别装配“工具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识别并捕获上述追踪器发射的信号,确定膝关节的位置,实时跟踪手术工具的位置和方向,并将隧道的虚拟路径叠加在工作界面上,供术者实时调整导向器的位置与方向,直至达到术前规划的要求。临床上完成计算机导航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46例。对其中40例进行术后X线片测量,确定胫骨及股骨隧道的位置,并与同期进行的40例单纯关节镜下重建术隧道位置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为45.35%±3.827%(37% ̄53%),股骨隧道位置平均为62.25%±5.610%(52% ̄73%);关节镜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为41.05%±6.008%(25%~54%),股骨隧道位置平均为56.62%±7.316%(46% ̄77%)。导航组的股骨及胫骨隧道位置较关节镜组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组。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使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中胫骨及股骨隧道的位置更偏后,提高了手术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0.
MRI和X线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骨折之一.骨折涉及关节面.对关节功能影响大.处理不当容易出现膝关节僵直、骨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并发症。凭普通X线有时不能准确、全面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塌陷、移位情况,同时难以显示关节面软骨、半月板、韧带的损伤。这些损伤处理与否和处理时机的选择.对膝关节恢复的好坏有重要影响。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能有效显示骨、关节的解剖和病理变化.在骨、关节创伤性病变影像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66例胫骨平台的MRI和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者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