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82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4篇
综合类   557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04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拟建立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多聚甲醛诱发荧光及细胞嗜铬粒蛋白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细胞性质和功能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培养3~7天时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开始分化。经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多聚甲醛诱发荧光等,证明该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并且培养的细胞CgA和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具有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和表达功能,国内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32.
间质胶原酶在实验性肺高压氧血管重建中表达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玉明  周爱卿  贲晓明  沈捷  梁瑛  李奋 《上海医学》2001,24(11):667-670
目的 探讨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高压动物模型,经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间质胶原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第三周肺动脉平均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四周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间质胶原酶mRNA表达水平以实验第二周最为明显,第三、四周表达水平下调,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MMP-1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肺高压肺血管重建过程,其早期基因过度表达有助于细胞外基质屏障的降解,对肺血管重建可能起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33.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0例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通过1600例临床观察,总结分析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4-10/1999-10采用硬膜外注射,部分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300U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0例。结果 1200例患者术后3-48mo随访,总有效率96.67%,优良率90.58%。结论 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胶原酶,观察其对脊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把40只兔分成A、B、C、D、E5组,分别在鞘内注射0.3mL的生理盐水和24、50、100、250U的胶原酶,通过形态学、脊髓诱发电位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以观察胶原酶对上述组织的损伤。结果:鞘内注射胶原酶的4组兔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瘫痪,没有瘫痪的兔其SCEP也有改变,病检发现脊髓、神经根和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胶原酶剂量越大,损伤越重。结论:胶原酶鞘内注射对兔脊髓及其周围组织有严重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心脑通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心脑通给大鼠连续灌胃8d 后,观察其对大鼠的出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浆中TXB2 与6 - 酮- PG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 心脑通0.4g/kg、0.6g/kg、0 .8g/kg 剂量组的出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延长( P< 0.05) ;且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血浆中TXB2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含量下降。结论 心脑通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6.
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稳定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应用生物酶 ( 5g/L胰蛋白酶及 1 g/L胶原酶 )灌注法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 ,用形态学及台盼蓝染色法鉴定分离的心肌细胞 ,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和摄像记录。结果 :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为 91 .7% ;存活的心肌细胞静止地贴在培养板底上 ,细胞完整 ,呈杆状 ,长宽比约为 4~ 6∶1。结果提示 :该方法是比较理想的心肌细胞培养法。  相似文献   
37.
江卫泽  张桂宏 《铁道医学》2000,28(4):262-263
目的 探讨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X线或CT引导下,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方式。结果 经2 ̄8个月的随访观察,优良13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 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地发挥胶原酶的溶盘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8.
39.
通过肝被膜下注射和皮下注射癌细胞悬液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原位移植和异位移植的肝癌小鼠模型,并观察造模效果。通过酶谱法分析不同模型中Ⅳ型胶原酶比活性,初步探讨了原位移植模型导致高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对32例病人进行了随访。其中15例将胶原酶400~600U注入病变椎间盘内(盘内注射法);17例将胶原酶600~1200U注入病变椎间盘的椎间孔附近的硬膜外间隙(盘外注射法)。3年随访结果为:优17例、良2例、可6例、劣7例(其中4例又做开放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优良率59.4%,有效率78.1%,再手术率为12.5%,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