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82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4篇
综合类   557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04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抗Ⅳ型胶原酶单抗3G11及其F(ab′)2、Fab′片段对小鼠肝癌22(H22)及小鼠Lewis癌肺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ELISA实验检测3G11及其片段与多种肿瘤细胞及Ⅳ型胶原酶的免疫反应性,明胶酶谱法测定其对HT-1080细胞分泌Ⅳ型胶原酶活性的影响,MTT法测定其对H2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小鼠肝癌22及小鼠Lewis肺癌模型评价单抗3G11及其片段抑制肿瘤生长及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单抗3G11及其片段对多种肿瘤细胞及Ⅳ型胶原酶均呈阳性反应,单抗3G11抑制肿瘤细胞HT-1080分泌Ⅳ型胶原酶的活性。单抗3G11对H22细胞有微弱的细胞毒作用。单抗3G1130mg/kg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率为51·8%,F(ab′)210mg/kg为49·9%,Fab′20mg/kg为39·3%。F(ab′)2片段10mg/kg对小鼠Lewis癌肺转移的抑制率为76%。结论抗Ⅳ型胶原酶单抗3G11及其片段对小鼠移植性肝癌22生长以及对小鼠Lewis癌肺转移有中度抑制作用,可能用于研制抗体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02.
通腑活血汤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通腑活血汤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血康组,通腑活血汤组,各组每天灌胃2次,每次3 mL。观察神经缺损症状的变化及检测脑系数、脑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偏瘫状态明显,脑系数、脑含水量增高,脑组织出现水肿,说明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成功。通腑活血汤组能明显改善实验大鼠的偏瘫程度(P<0.05)及减少脑系数、脑含水量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和NO含量(P<0.05)。结论:通腑活血汤对于脑出血动物模型上述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抗脑出血大鼠氧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监视引导下,经患侧后方穿刺成功后,病变椎间盘注射60μg/mL O3 20~30mL,盘外及神经根周围注入浓度为30μg/mL O3 10-20mL,后经骶管裂孔穿刺置管于硬膜前间隙病变椎间盘处注射600~1200U胶原酶。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3个月获得最佳疗效,其优、良、中、差率分别为62.3%、32.1%、3.9%、1.7%,优良率94.4%。结论DSA引导下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作用机制上优势互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CT介入下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64例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介入下行针内针技术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达突出物内外,分别于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200—600u、600—1200u。观察患者术后6天、1月、6月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术后6月以上复查CT行突出物缩小程度评定。结果:术后6天、1月、6月优良率分别为56.2%、85.9%、95.3%。突出物缩小程度:重度:73.1%;中度:19.2%;轻度:7.7%。结论:CT介入下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尤其适合突出较大患者,术后影像改变明显,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胶原酶在作用时间内是否会引起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的水解。【方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中获得髓核组织标本,-70℃保存。胶原酶15u作用于1mL(0.1g/mL)髓核组织匀浆,测定不同时间段的溶解效应。在胶原酶对髓核组织饱和溶解时间条件下,选择不同剂量的胶原酶作用于1mL(0.1g/mL)髓核组织匀浆,通过测定糖胺多糖的含量变化,推测蛋白多糖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本实验的胶原酶对髓核组织饱和溶解时间为12h。胶原酶作用后髓核组织中糖胺多糖在9u胶原酶以内的各组呈独立散在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u胶原酶以后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9u胶原酶时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经与总量对照组比较,糖胺多糖最大水解程度为57.14%~64.76%。【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胶原酶可以在短期内引起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的降低,这可能与胶原酶溶解术后椎间盘退变的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目的:研究胶原酶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探讨腰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机理。方法:共收集健康成人腰间盘20例,腰间盘突出症害出髓核31例,提取并测定其原酶,结果:突出髓核中胶原酶活性低于正常组(P〈0.05),突出髓核中胶原含量升高与胶原酶活性降低呈平行关系,结论:骨核胶原酶活性降低与腰间突出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间质胶原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稳定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分离出豚鼠耳蜗血管纹,分别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及纯化。结果: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后2天,部分组织块边缘有散在的细胞生长,这些细胞增逐渐增殖形成大片细胞集落;耳蜗血管纹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后1-3天,可观察到培养皿底由一些细胞组成的细胞岛;细胞纯化后大多呈多边形,致密融合时具有内皮细胞培养时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免疫组化检测其内皮细胞标志性抗原Ⅷ因子,95%以上的培养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阳性反应。结论: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能够获得体外培养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