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6篇
  免费   1240篇
  国内免费   1020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604篇
妇产科学   168篇
基础医学   1207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3144篇
内科学   2142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248篇
特种医学   6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932篇
综合类   6742篇
预防医学   3169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6089篇
  39篇
中国医学   2313篇
肿瘤学   375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625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1210篇
  2013年   1210篇
  2012年   1553篇
  2011年   1659篇
  2010年   1591篇
  2009年   1549篇
  2008年   2044篇
  2007年   1735篇
  2006年   1614篇
  2005年   1647篇
  2004年   1099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668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94篇
  1998年   442篇
  1997年   374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368篇
  1994年   338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 比较相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地氟烷和七氟烷对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氟烷组(D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所有患者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维持采用1.0 MAC地氟烷或七氟烷持续吸入,通过BIS监测吸入麻醉药的镇静程度,通过SPI监测镇痛程度。记录腔镜置入前(T1)、腔镜置入时(T2)、滑膜切除或清创时(T3)、缝合切口时(T4)的BIS、SPI值。结果 在T1~T2时,D组与S组相比,BI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3~T4时,与S组相比,D组BIS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组相比,D组在T1~T4时SPI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同MAC地氟烷和七氟烷的BIS、SPI不同,提示地氟烷、七氟烷的镇静、镇痛效能不同。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研究他克莫司的有关物质。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150 mm × 4.6 mm,3.5 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乙腈-甲基叔丁基醚为流动相体系,对他克莫司及其强制降解试验样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ESI-Q-TOF/MS)测定各有关物质的母离子及碎片离子的准确质荷比和元素组成,并解析鉴定有关物质的结构。在所建立的条件下,他克莫司与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并鉴定出35个主要有关物质,其中2个分别为他克莫司的互变异构体Ⅰ和Ⅱ(他克莫司的有效成分),3个为美国药典收载的已知杂质,其余30个为新鉴定的未知有关物质。研究结果可为他克莫司发酵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对儿童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76例(95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81例未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从2组中各选取5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病原学检查阳性率(7%)高于对照组(1%)。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总热程及咳嗽症状好转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病例为46例,有效病例4例;对照组显效病例为18例,有效病例20例,无效病例有12例,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5,P<0.05)。结论 大叶性肺炎患儿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辅助治疗,既能有效缩短热程、住院天数,又能减轻咳嗽严重程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4.
林明珍  金蒙蒙  曹晓慧 《安徽医学》2022,43(12):1397-1402
目的 探讨中央和外周气道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年内因急性加重次数≥2次的患者纳入频繁急性加重组(n=23),急性加重次数≤1次的患者纳入非频繁急性加重组(n=67)。测定两组中央气道一氧化氮(FeNO50)浓度和外周气道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200)浓度、肺泡气一氧化氮(CaNO)浓度并收集白细胞计数、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及肺功能等相关指标,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OPD频繁急性加重组FeNO200、CaNO、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IgE、CAT评分均高于非频繁急性加重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低于非频繁急性加重组(P<0.05)。在COPD急性加重患者中,FeNO200、CaNO与FEV1%呈负相关(r=-0.305、-0.439,P<0.05),与血清总IgE呈正相关(r=0.523、0.514,P<0.05),其中CaNO还与CRP呈正相关(r=0.321,P=0.023)。结论 COPD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中央和外周FeNO浓度存在差异,FeNO200、CaNO均可作为COPD患者外周小气道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995.
用变色酸作色原可排除还原物质对酶法测定HDL—C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6.
99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危重症,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在NRDS 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与NRDS 相关的遗传性的蛋白、基因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本文主要综述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 A3基因(ABCA3)、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甲状腺转录因子与NRDS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广泛的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往往复杂多样[1],特征为难以解释的毛细血管高渗状态。其实质是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从而加重毛细血管损伤,最终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3]。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气管内滴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将70例MAS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n=35)。对照组常规给予气管内滴入PS(100 mg/kg)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0.25 mg/kg)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12 h需重复使用PS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 O_2/Fi O_2)、经皮血氧饱和度(Tc Sa O_2)、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 h胸片显示治疗组肺部炎症吸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与单用PS比较,PS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气管内滴入治疗新生儿MAS能更好改善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 在胸科手术的麻醉中进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不但可以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术野,而且可以隔离并保护肺脏.但是,这是一种非生理状态下的通气方式,OLV期间的气压伤和氧毒性等因素常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 目的 探讨适合胸科手术的OLV策略. 内容 在OLV期间,采用肺泡复苏策略(alveolar recruitment strategy,ARS)和“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保护性通气策略,使吸气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25 cmH2O(1 cmH2O=0.098 kPa)和气道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peak)<35 cmH2O;限制FiO2;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酌情调整呼吸频率. 趋向 在OLV期间,应避免肺泡的过度膨胀和循环性的萎陷-复张,避免高浓度氧导致氧化应激加重,可以接受短时间内的高碳酸血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降低ICU的入住率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