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69篇
  免费   2280篇
  国内免费   1780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789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1115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6512篇
内科学   5414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11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4363篇
综合类   12814篇
预防医学   3713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6523篇
  69篇
中国医学   7788篇
肿瘤学   782篇
  2024年   435篇
  2023年   1433篇
  2022年   1181篇
  2021年   1320篇
  2020年   1121篇
  2019年   1172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1059篇
  2016年   1225篇
  2015年   1544篇
  2014年   2438篇
  2013年   2366篇
  2012年   3040篇
  2011年   3282篇
  2010年   2826篇
  2009年   2702篇
  2008年   2837篇
  2007年   2635篇
  2006年   2510篇
  2005年   2414篇
  2004年   1963篇
  2003年   1961篇
  2002年   1573篇
  2001年   1453篇
  2000年   1232篇
  1999年   921篇
  1998年   833篇
  1997年   713篇
  1996年   667篇
  1995年   519篇
  1994年   446篇
  1993年   325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大鼠存活情况、肠上皮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g1对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紫外分光法测定各组动物处理后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LDH活力;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情况及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导致实验大鼠肠黏膜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LDH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Rg1治疗显著提高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LDH活力;稳定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显著改善动物存活情况及病理形态改变。结论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异常凋亡、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32.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包括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日趋增加,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肺炎重要的致病菌之一。由于肠球菌对包括几乎所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固有耐药,因此备受关注。万古霉素曾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耐药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3.
胆管癌,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真正达到根治性切除者很难,根治切除率一般为20%~40%,患者终因局部复发率高而死于肿瘤的进展。姑息性治疗主要针对解除梗阻性黄疸,消除十二指肠梗阻与缓解疼痛,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胆管癌沿胆管壁纵轴扩散,导致复杂的肝门胆管狭窄,顽固性胆道梗阻,多数病例因细菌性胆管炎或肝功能衰竭死亡,不能切除的胆管癌,如不加处置,平均存活3个月,胆道引流可延长至4~6个月,加上局部消融治疗措施可改善姑息治疗的效果,如姑息性腔内近距离放疗,可平均延长存活时间至4.3~5个月,如再复合外照射治疗,平均存活时间可…  相似文献   
34.
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胃肠动力受到影响,且手术创伤致分解代谢增强,半数以上患者在短期内存在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一、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营养支持治疗途径的选择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临床上进行营养支持的两个有效途径,均能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际应用证实,EN较PN能更有效地维持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PN治疗存在诸多缺点,如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调、肝功能损害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且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35.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最常见于下肢,其次为上肢、后腹膜和头颈部等,而原发于肠道系统者极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收冶的2例MFH病人临床资料,并检索1994年1月-2004年12月CNKI—KNS3.6全文数据库和1966~2005年Medline数据库有关肠道MFH的全部论文,筛查得44例。对共计46例肠道MFH病人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37.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6):367-367
一项小型研究的发现提示,使用不可吸收的口服抗生素利福昔明治疗10天,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症状直至10周。  相似文献   
38.
患儿女,5岁,因间断双眼睑及下肢浮肿伴尿量减少2年,腹泻伴抽搐1年9个月入院。外院诊断“胃肠型肾病综合征”,给予泼尼松治疗期间浮肿间断出现;病程中多次出现抽搐,均经静脉补钙后好转。入本院后检查:淋巴细胞0.7(正常值1.2~3.4)×10^9/L;血钙1.41mmol/L,血镁0.33mmol/L,血钾0.33mmol/L,总蛋白35.36g/L,白蛋白18.80g/L,IgG 1.09g/L,IgA0.29g/L,IgM0.50g/L,  相似文献   
39.
乙字汤是治疗肛肠疾病的著名方剂,出处无从考证,因结肠形似“乙”字而得名。该方由柴胡10g、黄芩10g、当归12g、升麻6g、大黄6g、生甘草10g组成,其中柴胡、甘草需等量,其因不得而知。忆在大学讲堂先师尹质明讲授湿热肠风下血一证时,对该方之功效大加赞赏,随师临证观其效,如鼓应  相似文献   
40.
中医药治疗哮喘有独特优势,临床上依据肺肠相关理论,采用肺肠合治法常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肺肠合治法治疗哮喘发作期的机理予以探讨,并对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1肺肠合治法治疗哮喘发作期的机理1.1肺与大肠经脉相互连络《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下络大肠,……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