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7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25篇
综合类   813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210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2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urvivin与nmp22对诊断尿路上皮肿瘤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和尿nmp2 2的表达对诊断尿路上皮肿瘤的价值。 方法 :对4 8例尿路上皮肿瘤患者 ,在行膀胱镜检查或手术前留新鲜尿液分别行尿脱落细胞survivin、尿nmp2 2和尿脱落细胞检查 ,并分别比较各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涂片中survivin表达 4 8例中4 6例阳性 ,尿NMP2 2有 38例阳性 ,而尿脱落细胞学仅 15例阳性 ,survivin的敏感性高于nmp2 2及脱落细胞学 (P <0 .0 5及P <0 .0 1)。三者的特异性分别为 10 0 %、90 %和 10 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方法简单无创敏感性、特异性高对诊断尿路上皮肿瘤的价值优于尿nmp2 2。  相似文献   
32.
目的:提高MR泌尿系水成像(MRU)对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正确性。方法:收集46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U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46/46)及82.6%(38/46)。结论:MRU对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病案摘要 患者女 ,6 5岁。腹部阵发性钝痛 1年余 ,近2月疼痛加重且频繁而入院治疗。既往疼痛能够忍受 ,局限于中下腹部 ,与饮食无关 ,无恶心、呕吐及腹泻 ;曾去外地医院就医 ,均诊断为腹部肿块未行治疗。 2 8年前作过胃穿孔修补术 ,术后恢复良好。查体 ,中腹部膨隆 ,可扪及 1 4cm×1 0cm大包块 ,质硬 ,触痛 ,活动可 ,肝脾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B超示腹腔内有 1 4cm× 9cm× 4cm大小不规则强回声光团。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 ,泌尿系统亦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透示肿块不与胃一体 ,胃小弯侧可见长约 2cm不规则软斑。初诊 ,大…  相似文献   
34.
直肠癌癌旁移行粘膜细胞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咏莲  杨琦 《上海医学》1994,17(5):252-254
应用氚-胸腺嘧啶核苷体外双标记放射自显影法,对15例直肠癌旁移行粘膜与非移行粘膜作细胞动力学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移行粘膜的标记指数与非移行粘膜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细胞增殖周期和DNA合成期时间亦有差别。提示移行粘膜细胞增殖异常,可视为潜在癌前期粘膜。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S -P放射免疫法检测 3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3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 40 .63 %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Ⅲ级中分别为 63 .64 %、3 3 .3 3 %、2 5 .0 0 %。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 ,Ⅰ级与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检测有助于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 ;P16蛋白的缺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人肿瘤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1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寻找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对照,11例膀胱肿瘤组织中有87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102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其中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5个,明显上调基因13个,明显下调基因22个。结论膀胱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累及移行带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77例前列腺癌患者,一组44例仅限于外周带;另一组33例已累及移行带。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直肠指检、移行指数、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经直肠前列腺超声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排尿期和储尿期症状、直肠指检阳性率、移行指数、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及病理分级没有显著性差异。移行带肿瘤存在泌尿系转移的风险。经直肠超声为移行带可疑病灶的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对可疑病灶穿刺活检则能提高累及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率。结论经直肠超声行移行带可疑病灶的穿刺活检是诊断累及移行带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8.
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MUC1与MUC7特异性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4种组织标本及3种细胞株的mRNA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4种组织标本及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MUC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MUC7基因表达仅见于3种膀胱癌细胞株和侵袭性移行细胞癌标本。半定量结果显示MUC1 mRNA基因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同腺性膀胱炎及各期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膀胱癌与侵袭性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细胞系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细胞株BIU-87/A同敏感细胞株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7 mRNA基因表达在3种细胞株及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1基因的上调表达与MUC7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影响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相应的临床后果-恶性转变、侵袭转移、耐药。MUC7基因表达是尿路上皮恶性侵袭性转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39.
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维 《医学综述》1998,4(8):428-430
<正>Szarszewski和Code发现,在消化间期当食物从胃排空至回肠末端时,小肠即停止运动,随后出现一种静息和运动循环往复的空腹小肠运动,并将其命名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complex MMC).随着小肠测压和肌电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小肠MM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能在近乎生理的状态下记录人昼夜消化间期和消化期的小肠运动,小肠MMC被认为是评价小肠运动功能的敏感指标,许多胃肠运动性疾病均与小肠MMC异常有关,本文综述近年来小肠MMC的研究进展.1 小肠MMC的特征1.1 MMC具有时相性 小肠MMC是一种周期性的时相性收缩,根据小肠静止和运动交替出现的周期性变化,整个MMC周期可分为4个时相:Ⅰ相为静止期,几乎没有收缩活动,持续约45分钟;Ⅱ相为间断的不规则收缩期,持续40分钟;Ⅲ相为强力收缩期,以最大频率规律地收缩,十二指肠、空肠约12次/分,回肠10次/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