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399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380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707篇
内科学   32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377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365篇
综合类   1267篇
预防医学   196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601篇
  6篇
中国医学   31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 NGF)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Allen法以 2 5 g/cm3力致伤大鼠 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4、8、12、2 4 h各注入神经生长因子 ( 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 ( ABC法 )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神经元型固有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nc NOS)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大鼠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出现 nc NOS蛋白和 nc NOS m RNA异常表达 ,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nc NOS蛋白和nc NOS m RNA异常表达明显减少 (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NGF能通过抑制脊髓损伤 nc NOS的异常表达 ,抑制一氧化氮( NO)过多释放所致的神经毒性作用 ,从而保护了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拟获得快速高效的β-NFG(β-神经生长因子)纯化方法,并为其生物特性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低温高速离子、离子交换层析、透析等过程,从人胎脑和SD大鼠脑中分离纯化β-NGF,用SD S-PAGE分析其分子量和纯度,并经PC12细胞突起生长试验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从人胎脑和SD大鼠脑中分离纯化得到的β-NGF提取物在SDS-PAGE图上均呈单一条带,它们都能很好地促进PC12细胞长出突起,且人胎脑β-NGF提取物促进PC12细胞长出突起的能力和人重组β-NGF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实验获得了纯度高且生物活性良好的β-NGF.在分离纯化的其他参数不变时,分离纯化过程的总时间和温度对β-NGF的得率和生物学活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在哮喘发病机制中,PKB/Akt对哮喘小鼠肺组织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PKB/Akt阻断组,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肺组织内VEGF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KB/Akt阻断组与哮喘组相比,上述部位VEGF阳性反应产物的MOD值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内VEGF的IDV( integrated density value)与内参照IDV的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PKB/Akt阻断组上述部位IL-1β目标带的IDV与内参照IDV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在NGF介导的哮喘发病机制中,Akt能上调哮喘小鼠肺组织内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是一种多功能性、多肽性物质 ,它通过特异的靶细胞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ervegrowthfactorreceptor,NGFR)介导产生生物学效应。作为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 ,NGF及NGFR与某些神经系、非神经系肿瘤的关系 ,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笔者就NGF及NGFR受体与某些肿瘤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特点综述如下。1 NGF及NGFR的概况NGF是一种含有α、β、γ 3种亚基的多聚体 ,可表示为α2βγ2 ,其中 β亚基具有NGF的所有生物学…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脑溢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血红蛋白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50umol/L^-1血红蛋白造成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运用活细胞计数、Northern杂交、酶联免疫检测神经元存活数量、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含2%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可存活5个月以上。加入50umol.L^-1血红蛋白培养24h神经元死亡率为38.5%。同时加入脑溢安药液能显著降低神经元死亡率。血红蛋白可引起培养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短暂升高,脑溢安能降低白细胞介素-1表达,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1表达,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1、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高温对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以及bFGF和NGF对高温处理后神经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MTT、NSE ELISA测定技术。结果 :①高温处理后神经细胞活性明显降低 ;②外源性bFGF、NGF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神经细胞活性 ,其抗体均不同程度地使神经细胞活性降低 ,但二者联合应用神经细胞活性增加不明显 ;③NSE ELISA检测结果与MTT检测结果一致 ,但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结论 :外源性bFGF和NGF对高温处理后神经细胞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家兔生存情况的影响,以探讨NGF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方法,测量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脑脊液中的氨基酸,特别是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并观察实验动物生存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EAA)明显增加(P<0.01);而外源性NGF可使上述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和P<0.01),结论:外源性NGF可能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内EAA过度释放,改善缺血再灌注对脑的损害,保护脑细胞,提高动物生存率,在临床脑复苏中有一定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塞(MCI)大鼠纹旁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精制蝮蛇抗栓酶3号(Svate-3)联合应用对MCI大鼠纹旁区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法建立多发性脑梗塞性缺血模型,用NADPH-d组化方法,透射电镜技术并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结果:实验组NOS阳性反应物平均类度值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NGF和S  相似文献   
69.
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CS大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变性病因以及对其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TUNEL法对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进行研究;构建分泌表达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HdE1CMV-NGF,经与pJM17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1CMV-NGF。琼旨糖覆盖法测定滴度。AdE1CMV-NGF和AdE1CMV-LacZ转导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P75NGFR介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转染了P75NGFR的大鼠小脑神经细胞株R2L2为细胞模型,应用酵母双向杂交系统(two-hybrid system)筛选和鉴定P75NGFR胞内区P75ICD作用的蛋白。结果:和P75NGFR作用的蛋白由一个600bp大小的CDNA片段编码。结论:该工作将有助于探讨P75NGFR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为勃勃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