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目的探讨肺部良性结节性病变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检查的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7月间的47例肺部良性结节性病变患者的FDG-PET检查资料,PET结果采用目测法判读,半定量分析法测量显影病灶的最大与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ax与SUVmean)、正常肺组织的标准摄取值(SUVlung).所有患者的病变均手术切除明确诊断,其中17例结核性干酪样坏死、17例钙化及纤维化结节、6例炎性假瘤、3例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错构瘤.结果 21例病变FDG-PET检查未显影,包括钙化及纤维化结节、错构瘤以及硬化性血管瘤.26例病变或浓或淡显影,半定量分析病变组织的FDG摄取高于相应的正常肺组织(P<0.001),SUVmax、SUVmean和SUVlung分别为3.04±1.65,2.48±1.35和0.40±0.07,其中9例(35%)患者的SUVmean与11例患者的SUVmax高于2.5;SUV与病变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肺部良性结节性病变中一部分炎性结节表现为高代谢.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将染料和放射性纳米示踪剂用于探测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 40只新西兰兔共80侧甲状腺,随机分为8组,包括染料组(MB组)2组,分别为MB-0.01 mL组和MB-0.02 mL组;核素组6组,分别为50 nm-0.01 mL组,50 nm-0.02 mL组,80 nm-0.01 mL组,80 nm-0.02 mL组,100 nm-0.01 mL组,100 nm-0.02 mL组.在各组兔甲状腺注射不同示踪剂后,观察每组检测出的前哨淋巴结枚数,检测到前哨淋巴结的时间及示踪剂持续时间,观察60 min后切除前哨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50 nm粒径组较MB组及其他核素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枚数多(P<0.05),检测到前哨淋巴结的时间较其他核素组短(P<0.05);MB组检测到前哨淋巴结的时间及示踪剂在前哨淋巴结持续的时间均短于核素组(P<0.05).结论 50 nm粒径的纳米示踪剂为甲状腺颈部淋巴结检测较理想的纳米粒径,剂量选择0.01 mL和0.02 mL均可.  相似文献   
45.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高效体外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系的方法。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CD90和CD45表达情况,用诱导剂诱导干细胞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采用普鲁士蓝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磁共振成像仪观察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干细胞体外成像效果。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90和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9%、90.28%和0.72%;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均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和磁共振成像表明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结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示踪剂可以在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6.
Biological behavior is a hot issu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stud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a biological imaging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types of tumors. It is capable of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behavior. Different radiotracers provide different information of HCC, including glucose/lipid metabolism, DNA synthesis, and apoptosis. In addition, radiotracer uptake relates to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gnostic marker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47.
张宝石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34-235,237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蓬勃发展起来一项功能性显像诊断技术。目前,这一功能性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各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早期疗效评价等方面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即PET示踪剂的开发利用是PFT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PET显像中应用最广泛的示踪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随着国内夕各类新型示踪剂的不断研制开发应用,PET显像已经逐步打破了18F-FDG单一应用的局面。本文就目前PET示踪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8.
体内细胞示踪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内细胞示踪技术被运用于医学研究中。目前常用的体内示踪技术包括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等技术,这些成像的方式在特异性、敏感性、操作方式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在运用这些技术的时候,研究者需要根据成像的要求、实验对象、成像目的等综合因素,并结合各种成像的特点来考虑。本文就现有的体内细胞示踪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9例,两组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Ⅵ区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在术中给予纳米炭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对照组在术中给予亚甲蓝作为淋巴结示踪剂。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起始示踪时间、Ⅵ区淋巴结清扫数量、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误切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复发率。结果 (1)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起始示踪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其Ⅵ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3)两组手术后的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但在手术后,观察组的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组间误切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5)组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8h、12h、24h、4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6)术后随访1年、2年,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炭作为淋巴结示踪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可对患者Ⅵ区淋巴结予以更好地显示,可彻底清扫Ⅵ区淋巴结,减少术后肿瘤复发,还可有效减少误切,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血钙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纳米碳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联合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纳米碳组30例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米碳示踪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基础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淋巴结转移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康复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清扫术中给予纳米碳示踪剂能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