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8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25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42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32篇
内科学   425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78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1026篇
预防医学   189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37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0篇
肿瘤学   21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构建PSD-95(postsynaptic density-95)及其突变体PSD-95Y523F和PSD-95Y533F(523和533位酪氨酸分别突变成苯丙氨酸)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腺病毒颗粒对体外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的感染能力。方法双酶切将PSD-95及其突变体的基因分别从载体peDNA3.1(+)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电穿孔法将穿梭重组体转化到电转感受态细胞BJ5183中,使其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同源重组;同源重组体经PacI酶切线性化,脂质体法转入HEK293H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病毒颗粒分别感染HEK293T细胞和原代皮质神经元,荧光检测或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酶切电泳鉴定和序列测定证明同源重组体中含序列正确的目的基因;重组腺病毒颗粒感染HEK293T细胞后,免疫印迹显示有较高水平的目的蛋白表达;重组腺病毒具有感染原代皮质神经元的能力,在未成熟神经元(体外培养5—9天)中感染率低,而在成熟神经元(体外培养13天)中感染率较高。结论成功构建了PSD-95、PSD-95Y523F、PSD-95Y533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颗粒,易于感染成熟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为探讨1型糖尿病增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发病风险的机制,采用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以同龄Wistar大鼠为对照组(CTL),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成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1DM).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蛋白质印迹分析海马内总tau蛋白及tau蛋白上部分位点(Ser199/202、Ser214、Ser396及Ser422)的磷酸化水平及胞质内总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磷酸化GSK-3β水平;免疫组化技术分析海马神经细胞内tau蛋白上位点Ser396磷酸化状态;蛋白磷酸酯酶2A(PP2A)、蛋白磷酸酯酶2B(PP2B)试剂盒检测PP2A、PP2B活性.结果 T1DM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CTL)显著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TIDM组大鼠海马总tau蛋白水平与CT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tau蛋白上位点Ser199/202、Ser214、Ser396及Ser422上磷酸化程度有明显升高,Tau-1所检测的Ser199/202位点的非磷酸化水平较CTL组显著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1DM组海马区tau蛋白位点Ser396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CTL组.两组总GSK-3β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IDM组磷酸化GSK-3β水平较CTL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磷酸酯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T1DM组PP2A活性显著下降至CTL组的1/3,而PP2B活性不变.结论 1型糖尿病大鼠海马中.主要由于PP2A活性下降导致tau蛋白呈Alzheimer样过度磷酸化改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只,每只大鼠直接断头处死,提取线粒体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4 μg/mL和4 μg/mL依托咪酯组,按分组加依托咪酯入线粒体后37 ℃温育7 min.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内Rh123的平均荧光强度和前向光散射(FSC),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线粒体的腺苷酸含量(AMP、ADP、ATP),并计算能荷(EC),定磷法测定H+-ATPase水解活性及寡霉素的影响.结果 0.4 μg/mL依托咪酯组和4 μg/mL依托咪酯组的线粒体内Rh123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4 μg/mL依托咪酯组的升高更明显(P<0.05).4 μg/mL依托咪酯组的FSC值、AMP含量、H+-ATPase水解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和0.4 μg/mL依托咪酯组,ADP含量、EC低于后两者(P<0.05或0.01);0.4 μg/mL依托咪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寡霉素并不改变依托咪酯对H+-ATPase水解活性的影响(P>0.05).结论 0.4 μg/mL的依托咪酯对鼠肝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4 μg/mL的依托咪酯则对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对basal-like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和MDA—MB-231增殖和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和芒柄花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和MDA-MB-231进行干预,以不加药物干预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再选取药物抑制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用细胞内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对p-Akt(Thr308)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根据MTT比色法实验结果确定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和黄芪甲苷配伍芒柄花素的最佳浓度,黄芪注射液终浓度为生药含量1g/mL,黄芪甲苷终浓度为80μg/mL,芒柄花素终浓度为40μg/mL,黄芪甲苷:芒柄花素为1:4。干预MDA—MB-468细胞1d后,各用药组p-Akt(Thr308)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2d后,各用药组p-Akt(Thr308)水平显著下调(P〈0.05),其中以芒柄花素组、黄芪甲苷+芒柄花素组下调最为明显;芒柄花素和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明显下调P—Akt(Ser473)蛋白表达。干预MDA—MB-231细胞1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芒柄花素组和黄芪甲苷+芒柄花素组p-Akt(Thr308)蛋白水平有明显的下调;在药物干预2d后,黄芪注射液、芒柄花素和黄芪甲苷+芒柄花素组p-Akt(Thr308)蛋白水平都有明显下调。备用药组p—Akt(Ser473)蛋白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和MDA—MB-231均有抑制增殖的作用,但抑制作用程度及其浓度存在差异,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下调Akt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提取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并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方法提取小鼠肝细胞核蛋白并利用金属磷酸盐亲和层析树脂纯化出磷酸化蛋白后,进行一维等电聚焦分离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挑选其中一个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提取了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质组图谱。质谱鉴定结果证实被挑选蛋白斑点是小鼠核磷酸化蛋白。结论磷酸化蛋白纯化技术结合二维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是研究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全面研究和鉴定小鼠肝细胞核磷酸化蛋白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用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的时间簇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簇分析方法(The temporal clustering analysis,TCA)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大脑激活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大脑激活的空间和时间信息。该方法是基于每个时间点上达到最大值或极值的像素的个数或灰度值,从而得到TCA时间曲线。根据TCA时间曲线,大脑激活的相关信息就可以得到。该方法具有算法容易实现、计算量小等优点,但其灵敏度低并且在处理全脑数据时执行速度比较低,限制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黑质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诱导型一氧化氯舍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iNOS)的表达调控作用,以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神经毒素MPTP制备PD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磷酸化P38(p—P38)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致密带TH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约60%(P〈0.01),黑质区p—P38、iNOS阳性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组黑质致密带TH阳性神经元细胞丢失明显减轻(28%vs.60%)(P〈0.01);黑质区p-P38、iNOS阳性细胞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iNOS表迭可能在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岳失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38信号通路可对中脑黑质细胞iNOS表达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38通路抑制剂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肝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与第三外显子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Jiao Y  Ban KC  Cao J  Yue HY  Luo Y  Su JJ 《癌症》2007,26(10):1085-1089
背景与目的:广西南部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发地区,也是粮食受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有关.而AFB1是诱发HCC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AFB1高暴露地区HCC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及表达情况.方法:用基因直接测序、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52例来自广西南部AFB高暴露地区HCC患者癌、癌旁组织和18例非肝癌肝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未见β-Catenin基因第三外显子的突变.β-Catenin mRNA 在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42±0.24、0.20±0.16和0.23±0.12,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或正常肝组织(P<0.01);免疫组化染色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5.8%(29/5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6.5%(19/52)](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门静脉癌栓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mRNA的表达与上述临床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β-Catenin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但其异常表达不是由基因第三外显子上GSK-3β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急、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细胞骨架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吗啡导致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5,CDK5)过度表达与细胞骨架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急性对照组、急性吗啡处理组、慢性对照组、慢性吗啡处理组。急性吗啡处理组腹腔注射吗啡30mg/kg1次,慢性吗啡处理组腹腔注射吗啡10mg/kg,每天2次(时间8:00、20:00)共10d。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tau蛋白和神经微丝的磷酸化水平及CDK5、p35表达水平。结果:(1)与急性对照组比较,急性吗啡处理组tau蛋白和神经微丝磷酸化水平升高,CDK5的表达增加;(2)与慢性对照组比较,慢性吗啡处理组tau蛋白和神经微丝磷酸化水平升高,CDK5的表达无明显变化;(3)与急性吗啡处理组比较,慢性吗啡处理组tau蛋白和神经微丝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4)各组间p35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慢性吗啡处理可导致大鼠大脑皮质tau蛋白和神经微丝的异常过度磷酸化,但这种变化可能与CDK5的过度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Fos与磷酸化的转录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在正常昆明小鼠前脑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成年昆明小鼠,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脑、冰冻切片30μm厚,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s和磷酸化CREB(phosphorylated CREB,pCREB)的表达。结果:(1)前脑Fos与pCREB表达较高且一致的脑区主要在前扣带回皮质、顶皮质、梨状前皮质、扣带后回和压部皮质等;(2)二者表达一致但较低的脑区,包括海马CA1、CA3区、隔内侧核、苍白球、梨状内核和杏仁基外侧核等。结论:在生理条件下,Fos在边缘系统的较高表达与边缘系统功能调节有关,pCREB在边缘系统的较高表达与生理性刺激的诱导有关,也与边缘系统的调节有关,二者在前脑的表达分布表明CREB的磷酸化启动了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