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16篇
  免费   2781篇
  国内免费   86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500篇
妇产科学   227篇
基础医学   1379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5675篇
内科学   1796篇
皮肤病学   189篇
神经病学   412篇
特种医学   33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2930篇
综合类   10580篇
预防医学   5923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6977篇
  56篇
中国医学   2441篇
肿瘤学   2410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700篇
  2022年   600篇
  2021年   802篇
  2020年   869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818篇
  2016年   964篇
  2015年   1137篇
  2014年   1930篇
  2013年   1780篇
  2012年   2331篇
  2011年   2473篇
  2010年   2238篇
  2009年   2191篇
  2008年   3149篇
  2007年   2495篇
  2006年   2289篇
  2005年   2892篇
  2004年   2250篇
  2003年   2090篇
  2002年   1510篇
  2001年   1349篇
  2000年   967篇
  1999年   861篇
  1998年   786篇
  1997年   726篇
  1996年   687篇
  1995年   609篇
  1994年   546篇
  1993年   349篇
  1992年   286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95—09~2005—09我们采用平阳霉素(pinyangmycin,PYM)、地塞米松(dexamethasonum,DXM)和鱼肝油酸纳(sodlum morruate,SM)联合瘤内注射(以下简称联合注射),治疗耳鼻咽喉部腔内血管瘤2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睾丸网腺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报告6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均为左侧发病,术前均诊断为左侧附睾和睾丸炎,并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拟行患侧附睾切除加鞘膜翻转术.术中发现左睾丸质硬有肿物并侵及附睾,遂行睾丸、附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网腺癌侵及睾丸和附睾;6例术后均获随访.结论:睾丸网腺癌在临床表现独特,根治性睾丸切除辅以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效果满意,放疗和化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7岁,因阴囊内无痛性肿块4个月就诊。体检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块,同侧睾丸不能扪及。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术中见左侧睾丸旁多发结节状隆起肿块,质偏硬;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术后已随访3年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年轻男性,手术切除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比腹腔型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睾丸鞘膜瓣覆盖技术在尿道畸形和尿道瘘修复中的效果。方法2002年起对38例尿道下裂手术和术后尿道瘘,采用睾丸鞘膜下组织蒂鞘膜瓣覆盖修复。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除1例尿道上裂术后瘘修复后再次发生尿道瘘外,其余均获成功,未再出现尿道瘘或尿道狭窄,阴茎外观满意,勃起正常。结论采用该方法可有效防止尿瘘再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易于获取,对睾丸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以蒙特卡罗EGS4算法(Monte Carlo EGS4,MC EGS4)为基础,用时序性SPECT/CT检查探讨核素内照射治疗吸收剂量的计算方法.方法 用体模标定153Sm放射性浓度与SPECT图像灰度值的关系;用RMI467型CT体模标定不同组织物理密度与CT图像灰度值的关系;优化MC EGS4计算程序.以此为基础,通过时序性SPECT/CT检查和累积尿液的放射性测定,计算4例肿瘤多发骨转移患者153Sm-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按体重注射24.1 MBq/kg)内照射治疗后不同靶器官的三维吸收剂量分布和病灶、骨髓、脊髓、盆腔性腺组织的吸收剂量.结果 SPECT和CT图像的灰度值分别与153Sm放射性浓度和组织物理密度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P<0.05).多发骨转移癌患者骨转移灶的153Sm-EDTMP吸收剂量分布明显不均,放射性累积中心点吸收剂量最高,边缘区域剂量降低.1例患者最高点内照射吸收剂量率为4.3×10-8 Gy·s-1,左髂骨转移灶最高吸收剂量约为5.6 Gy,病灶边缘吸收剂量为2.0 Gy.其他3例患者病灶最高点吸收剂量率分别为4.5×10-8,3.5×10-8,3.8×10-8 Gy·s-1.结论 基于MC EGS4算法,用时序性SPECT/CT可计算核素内照射治疗患者的病灶和其他靶器官吸收剂量及其三维分布.  相似文献   
76.
77.
固定剂量复合剂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固定剂量复合剂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按登记序号单双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用对照研究方法对两组的完成治疗率、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完成治疗率、督导管理方式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研究组的2、3个月未痰菌阴转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7.0%、93.5%和93.5%,对照组的2、3个月未痰菌阴转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9.4%、93.5%和87.0%,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除因链霉素引起的耳鸣(精确概率法P=0.024)外,两组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的比例都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 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推广应用固定剂量复合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中国处方药》2005,(10):50-50
回顾4个随机试验的数据显示,那些患有乳腺癌的肥胖妇女接受的化疗剂量可能是不足够的。肿瘤专家经常出于对毒副作用的考虑而减少肥胖乳癌妇女的化疗剂量(化疗剂量是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的)。在1978年至1993年间进行的这些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39%(97/249)体重指数达到或者超过30的妇女减少了化疗的剂量,而体重指数小于30的妇女只有16%(298/1891)减少了剂量(P〈0.0001)。这些妇女大部分用的化疗剂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5-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79.
在日本东京的会议上,田边公司提交了一份目前T-0047(Ⅰ)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MS)研发状况的最新报告,GSK公司正在260名复发性多发性硬化患者中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不同剂量的试验研究。与安慰剂相比,评价了4个剂量的用药效果,为此每月用核磁共振扫描以明确新病灶的数目这一主要终点指标。期望在2005年第四季度获得这些研究的结果,预计于2008年进行上市批准的申请。  相似文献   
80.
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原发损伤后一系列进行性继发损害导致了神经元不可逆的结构改变。甲基强的松龙(MP)具有多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不仅可以减轻脊髓水肿,而且能阻止或减轻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我们应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时间窗用药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