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13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558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53篇
综合类   1043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62篇
  2篇
中国医学   482篇
肿瘤学   12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侵犯关节滑膜、软骨及骨骼肌肉等组织,并以关节疼痛、肿胀和畸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难治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及种族之间有差别。RA的发病原因与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现多认为可能与感染、遗传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并可最后归结为个体免疫功能的异常。大量研究证实,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根据T细胞抗原受体(Tcellreceptor,TCR)双肽链的不同构成,可以将T细胞分为TCRαβT细胞和TCRγδT细胞。TCRαβT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有较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TCRγδT细胞的研究只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γδT细胞是一种自身反应性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有持异议者。本文就γδT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采用~3H-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和一氧化氮(NO)对兔滑膜成纤维细胞(SF)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亚适SF浓度(5×10~7细胞/L)时,~3H-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检测结果一致。H_2O_22和亚硝基铁氰化钠(NO供体)在低浓度时促进SF增殖反应,而在高浓度时抑制其增殖反应,提示H_2O_2和NO对SF增殖反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3.
腰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20具成人腰部脊柱标本上观察了腰椎间关节的结构。椎间关节囊的前、后壁紧张,上、下壁松弛.关节腔的上、下两极被滑膜皱襞填充.关节滑膜内有神经纤维,可能与痛觉有关.当关节运动和多裂肌收缩不协调时,滑膜皱襞可能被嵌于椎间关节面之间而导致腰背痛.  相似文献   
54.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液浸润的T细胞表达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关节滑膜液浸润的淋巴细胞介导自身免疫病的特性 ,分析了 2 2例RA患者滑膜液中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对II型胶原的反应频率及IL 10、IL 12的分泌格局。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滑膜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 ,并采用国际标准半有限稀释法分析了关节滑膜液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对II型胶原 (CII)的反应频率 ,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了滑膜液与外周血中IL 10与IL 12含量。结果 :滑膜液中的T淋巴细胞的表型分别为CD4 (39 6 %±10 5 % )和CD8细胞 (36 4 %± 16 4 % ) ,CD4 CD8细胞比值显著低于外周血 ,且同时表达CD16和CD5 6的活化NK细胞占15 5 %± 11 1%。T细胞受体谱取用表明仍以αβTCR为主 (6 9 6 %± 15 7% )。有意义的是 :滑膜液中的T细胞对CII的反应频率为 15 2× 10 - 6 ,远远高于外周血 (4 0× 10 - 6 )。IL 12含量为 (4 19 9± 89 2 )pg ml,IL 10含量为 (187 7± 34 5 )pg ml,与外周血中这 2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分别为IL 12 :(6 5 32± 34 2 )pg ml和IL 10 :(85± 12 7)pg ml〕比较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具有表达特性的浸润T细胞介导了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55.
患者女性.88岁,因咯血救治无效死亡。尸体解剖于死后20h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针刀对于膝骨关节炎(KOA)兔关节腔内压和滑膜血管增生的作用。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各7只。左后肢膝关节制动6周制备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针刀组、电针组各干预3周。测量兔关节腔内压,用HE染色法观察兔滑膜形态学,并用Western Blot技术观测兔滑膜中HIF-1α、VEGF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关节腔内压显著升高(P<0.01),滑膜HE染色出现血管增生改变,滑膜HIF-1α、VEGF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干预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关节腔内压显著降低(P<0.01),滑膜HE染色血管增生减轻,滑膜HIF-1α、VEGF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关节腔内压显著降低(P<0.01),滑膜HE染色血管增生减少明显,滑膜VEG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HIF-1α蛋白含量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刀通过降低关节腔内压,进而减少滑膜血管增生,发挥对KOA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滑膜细胞对光敏剂血淋甲醚(HMME)的吸收特点,并与目前常用的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进行对比。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RA滑膜细胞对HMME、HpD的吸收量与孵育时间和孵育浓度的关系。结果:①RA滑膜细胞对HMME、HpD的吸收量随着孵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培养液中光敏剂浓度达80μg/ml时,孵育1h细胞内HMME含量达到饱和状态;而HpD的浓度要到140μg/ml时细胞内的吸收量才达到高峰,当两种光敏剂细胞内浓度均达高峰时,HMME的含量为HpD含量的2倍。②细胞对两种光敏剂的吸收量亦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HMME吸收得更快,第15分钟时吸收量为最大吸收量的52.9%,第60分钟为84.4%,细胞对HpD的吸收第15分钟为49.1%,第60分钟为69.2%。结论:与光敏剂HpD相比,RA滑膜细胞能更多更快地吸收HMME。推测HMME较HpD更适合用于光动力疗法滑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的策略研究防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收集防风活性成分和治疗RA的潜在靶点,并评估活性成分的药理和毒理学等相关参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验证核心靶点和疾病的关联;对核心成分和相应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外通过CCK-8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阐明别欧前胡素对MH7A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 从防风中共鉴定出18种活性成分和66个与筛选出的RA疾病靶基因相交的潜在靶基因,最终获得了汉黄芩素、β-谷甾醇、5-O-甲基维斯阿米醇和别欧前胡素等核心成分。防风治疗RA的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凋亡等信号通路和多种生物过程来实现,以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分子对接证实了所有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均具有很好的对接活性。别欧前胡素抑制MH7A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P<0.05、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并显著下调IL-1β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MMP-3的基因表达(P<0.01)。分子分析表明别欧前胡素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对MH7A的调控作用。结论 成功预测了防风治疗RA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别欧前胡素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活力、迁移、侵袭及细胞因子和MMPs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足趾滑膜组织自噬和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甲氨蝶呤组、雷帕霉素组,每组9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法制备AA大鼠模型。艾灸组予艾灸“足三里”“关元”,每次20 min,每日1次;甲氨蝶呤组予甲氨蝶呤(0.35 mg/kg)灌胃,每周2次;雷帕霉素组予雷帕霉素腹腔注射(1 mg/kg),隔日1次;3组均干预3周。采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左后肢足趾容积,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足趾关节滑膜细胞自噬体,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足趾滑膜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1、磷酸化(p)-mTORC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死亡受体(Fas)、死亡受体配体(FasL)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容积增大(P<0.01),血清中IL-1、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01),足趾滑膜组织中p-mTORC1蛋白表达量升高(P<0...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病理与X线联系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7例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病理及X线表现.结果 本病好发于下肢大关节,多为单关节.膝关节10例(双侧2例)、肩关节3例、髋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掌关节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关节肿痛、弹响(6例),绞锁(3例),触及可活动或不活动性硬块(9例).X线特点:在关节内及其周围见数目、大小、密度、形态不一的钙化或骨化游离体.结论 正确判断和认识关节内游离体来源与发展的病理变化及X线表现对诊断本病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