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377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651篇
综合类   812篇
预防医学   119篇
药学   27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CO2气腹及体位对肺顺性和肺内血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子宫多发肌瘤患者,于腹腔镜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CO2气腹压力15mmHg,头低30°仰卧截石位,应用旁流通气监测法及动静脉血气分析,监测全麻控制呼吸过程中CO2人工气腹前、中、后肺顺应性,气道压力,呼吸压力-容量环及肺内血分流率(Qs/Qt)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术中胸片观察横膈移位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于头低30°仰卧截石位,15 mmHg CO2人工气腹中肺顺应性明显降低(P<0.05),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急剧升高(均P<0.05),肺内血分流率明显上升(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升高(均P<0.05),呼吸压力-容量环右移、斜率降低,横膈上移明显,PaO2随CO2气腹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SpO298%~100%.改平卧CO2气腹后各参数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头低仰卧截石位、15mmHgCO2人工气腹可严重影响肺通气功能,使肺顺应性明显降低,肺内血分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二氧化碳气腹对兔体温、红细胞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8只雌性健康兔按气腹时二氧化碳温度随机均分为两组:等体温组(I组,二氧化碳加温至37℃)和低体温组(H组,二氧化碳温度为21℃)。每组均接受气腹1h。在二氧化碳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min(T2)测定红细胞流变性。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体温、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并记录在相应时点的上述参数值。结果在等体温组,气腹后30 min、60min与气腹前比较,体温变化不大,HR、MAP、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显著增加(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显著下降(P〈0.05);在低体温组,体温下降(P〈0.05),其余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1)。红细胞压积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温二氧化碳气腹可使机体体温下降;等体温和低体温二氧化碳气腹可导致红细胞流变性减弱、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下降,但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CO_2气腹对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心率(HR)及CO_2排除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5例择期手术患者,其中后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患者(A组)45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或全子宫并双附件切除手术患者(B组)40例.监测并记录插管后气腹前(T_1)、气腹后15min(T_3)、气腹后30min(T_3)、气腹后45min(T_4)、气腹后60min(T_5)的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不同手术时段机体对CO_2的排除量.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气腹后的各时段HR、MAP、CVP均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气腹前比较,两组PCO_2和CO_2排除量在气腹后的各时段均明显增加(P<0.05),且A组在T_4、T_5时段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CO_2气腹对后腹腔镜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压、FIR等有一定的影响,但后腹腔镜手术比腹腔镜手术更容易引起高碳酸血症,术中需加强PaCO_2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体外模拟CO2气腹环境对宫颈癌细胞生长与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宫颈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体外CO2气腹模型,将宫颈癌细胞经不同压强、不同时间CO2作用后, 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细胞生长周期、细胞侵袭黏附迁移能力。观察癌细胞生长浸润转移的变化。结果 经CO2作用后,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在受到短暂抑制后,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但与CO2压力的改变无关;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CO2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起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宫颈癌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是抑制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对比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单次插管剂量罗库溴铵(2倍ED95)与单次插管剂量后追加肌松剂两种肌松状态下,中长时程妇科腹腔镜手术操作条件与气腹后呼吸循环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20例.麻醉方式均选用全凭静脉麻醉,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仪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神经肌肉功能.A组患者诱导后不追加肌松药.B组患者根据肌松监测仪显示出现一个肌颤搐反应时开始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T1值在0-10%范围内,手术结束前20-30 min停止肌松药静脉输注.术中记录患者心率(HR)、无创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舒张压(DBP)、吸气峰压值(PIP)、平均气道压(mPaw)、分钟通气量(MV)、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通过计算潮气量与吸气峰压比值得出肺顺应性指标.根据对手术医生单盲问卷调查评估手术操作条件.结果 气腹建立前后两组HR、SBP、MBP、DBP、PIP、mPaw、PETCO2均明显升高,肺顺应性下降.但两组患者呼吸和循环变化趋势相同,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操作条件类似,两组间各时点参数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毕拔管和出手术室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干扰较大,但肌松剂并不能改善气腹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干扰作用.诱导时给予的捕管剂量罗库溴铵可以满足中长时程妇科腔镜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腹部扫描时肝门周围游离气体(periportal free air PPFA)征对于鉴别上下消化道穿孔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腹部CT影像片,包括上消化道穿孔35例及下消化道穿孔27例.当肝门周围有游离气体存在时,则定义为肝门游离气体(PPFA)征阳性.观察2组中PPFA征的差别并计算PPFA在诊断上消化道穿孔时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上消化道穿孔的35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具有PPFA征(占94%),但下消化道穿孔的27例患者中只有10例患者存在PPFA征(占37%),两者有明显差别(P<0.05).PPFA征对于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4%(33/35),63%(17/27),77%(33/43),89%(17/19)和81%(50/62).结论 PPFA征对于鉴别上下消化道穿孔是有用的征象.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兔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8只雌性健康家兔按气腹压力随机均分为3组:0mmHg组(Ⅰ组)、10mmHg组(Ⅱ组)和15mmHg组(Ⅲ组)。3组均在设定的压力下气腹1h,监测兔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记录CO2气腹前5min(T0)、CO2气腹后30min(T1)、CO2气腹后60min(T2)的上述参数值。结果气腹后30、60min,Ⅱ组与Ⅰ组比较,HR、MAP、CVP显著增加(P〈0.05),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显著下降(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家兔CO2气腹后HR、MAP、CVP增加,但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术前渐进性人工气腹(PPP)治疗复杂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9例术前行渐进性人工气腹治疗的复杂性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患者行渐进性人工气腹准备2~3周,在扩大腹腔容量和改善腹壁顺应性后行腹壁缺损修补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人工气腹的准备,期间均未发生不能耐受气腹的情况和气腹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未出现疝内容物还纳后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和心肺功能紊乱。 结论术前施行渐进性人工气腹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为复杂性腹壁缺损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围手术期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999.
二氧化碳气腹是目前腹部腹腔镜手术中最主要的术野建立方式,但会对患者术中的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肾功能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术后可能导致静脉血栓、肩疼痛、气体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可使游离肿瘤细胞在腹腔内播散,而改变媒介气体(如N2O、氦气等)只能减少一小部分并发症,并且不适用于因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气腹手术的患者。因此,提升腹壁术野建立方法应运而生,使不能耐受气腹手术的患者获得了微创治疗的机会,还可以避免气体填充所致的并发症。但现有提升式腹部空间建立方法都存在手术空间显露不足的缺陷。笔者对国内外现有腹部腹腔镜手术空间建立方法进行综述,提出以"填充式"和"提升式"对腹部腹腔镜手术空间建立方法进行分类,并对腹部腹腔镜技术手术空间建立方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气腹对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376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105例和老年组(≥60岁)271例,术中实施心电监护。比较2组术中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37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心电图出现异常120例(31.9%),其中中青年组心电图异常15例,异常率为14.3%(15/105),老年组心电图异常105例,异常率38.7%(105/271),2组术中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有加重心脏负荷的可能,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加强术中心电监护是必要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