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73篇
  免费   2652篇
  国内免费   450篇
耳鼻咽喉   204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168篇
基础医学   1047篇
口腔科学   324篇
临床医学   3724篇
内科学   1268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375篇
特种医学   18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1517篇
综合类   8050篇
预防医学   2195篇
眼科学   213篇
药学   3197篇
  72篇
中国医学   1732篇
肿瘤学   6028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781篇
  2021年   982篇
  2020年   989篇
  2019年   1000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968篇
  2016年   1113篇
  2015年   1166篇
  2014年   1850篇
  2013年   1680篇
  2012年   2126篇
  2011年   2059篇
  2010年   1788篇
  2009年   1649篇
  2008年   1912篇
  2007年   1640篇
  2006年   1382篇
  2005年   1512篇
  2004年   1241篇
  2003年   1009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671篇
  2000年   477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个体化数字导板结合3D打印技术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16例。术前行64排螺旋CT及3.0T MRI扫描,建立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并模拟手术及设计复位导板,应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作实体导板,术中引导骨肿瘤截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44个月,平均31个月,总优良率为88.1%。膝关节活动度为伸膝0°、屈膝90°~125°(平均106°)。术后肿瘤局部复发4例,但无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可减少骨与假体之间的应力,降低假体松动及疲劳性骨折发生率,因此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膝部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而应用个体化数字导板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提高假体安装精度,从而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92.
李俨  孔令玲 《安徽医学》2015,36(6):656-659
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不同状态对靶区及危及器官( OAR)的影响,根据靶区位移的大小初步推断内靶区的大致范围。方法选择7例无严重合并症的局部晚期初治宫颈癌患者,CT定位时分别在膀胱充盈和排空状态下行2次全盆腔CT扫描,将获得的CT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后,为每位患者勾画临床靶区( CTV)及OAR,在规定C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由物理师设计治疗计划。测量2个计划的靶区及OAR剂量学参数和选定径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膀胱不同状态的2个计划中,CTV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和适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本身的体积和剂量学参数差异颇大,直肠部分剂量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充盈状态下剂量学参数更优。膀胱状态不同可使靶区产生明显位移,宫底位移在头脚、前后和左右方向上分别为1.33、0.67和0.60 cm,在宫颈为1.18、0.63和0.49 cm,在靶区质心为0.61、0.46和0.28 cm。膀胱体积变化和靶区质心前后位移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843,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时采用膀胱充盈状态对OAR的保护性更好,应尽量保持分次外照射过程中膀胱状态的一致性。 CTV的外放采用头脚方向稍大、宫底范围大于宫颈的锥形外放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比分析核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MRI-LAVA序列)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通过病理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共20例,所有病例均行肝脏MRI-LAVA序列及增强CT检查,统计两种方法的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并比较≤3 cm和>3 cm的肝脏结节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结果:MRI-LAVA序列共检出31个病灶,增强CT检查共检出28个病灶;≤3 cm肝脏结节性病变共23个,增强CT检查准确率为60.87%(14/23),MRI-LAVA序列诊断准确率为86.96%(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m肝脏结节性病变共8个,增强CT诊断正确率为87.50%(7/8),MRILAVA序列断诊断正确率为87.5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与增强CT比较,MR-LAVA序列能发现更多的肝内结节性病变,对肝内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4.
收集6例肺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每完成10次分次治疗后,重新扫描、设计计划,并将新计划应用于下一阶段治疗。经过3个阶段放疗后,肿瘤体积缩减(65.59±17.09)%。3种计划中肿瘤靶区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适应放疗计划(ART)与调强放疗(IMRT)相比,全肺V20、V30、肺平均剂量( MLD )分别减少2.01%、2.66%、241.78 cGy( P =0.005、0.039、0.026);ART2同 ART1相比,全肺V20、V30、MLD 分别减少3.21%、2.97%、288.64 cGy ( P =0.005、0.013、0.046)。患侧肺V20、V30、MLD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肺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的V50和Dmean、食管的 V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RT1与IMRT、ART2与 ART1相比,食管的 Dmean平均分别减少261.98 cGy ( P =0.002)、300.43 cGy ( P =0.008)。脊髓的D2%和Dmean也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95.
收集6例符合治疗指征的宫颈癌患者,采用西门子的Artiste 自适应放疗系统行适形调强放疗,分别于治疗前、8次治疗后、16次治疗后进行图像采集并重新勾画靶区,制定新的计划,分别比较3组计划间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与位置变化。结果显示在放疗过程中,治疗靶区体积逐渐缩小,3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直肠位置变化较大,其中以头脚方向最为明显;膀胱、直肠的 V40、V45、V50在3组计划中依次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果表明宫颈癌体外离线式自适应放疗可根据图像反馈信息调整计划,对治疗靶区影响较小,但对膀胱、直肠等重要正常器官组织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日间病房减少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的效果。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的变化。结果应用品管圈后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缩短,应用前问卷调查所得输液等候时间T>15分钟的患者占75%,整改后问卷调查所得T>15分钟的患者占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减少日间病房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rlotinib 联合放疗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将鼻咽癌细胞株 CNE2接种于32只裸鼠后腿皮下,8 d 后肿瘤体积在100~200 mm 3之间,将裸鼠按体积大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Erlotinib 组、放疗组和放疗+Erlotinib 组,每组8只。分组第1天予以照射1次8 Gy,Erlotinib 分组第1天予以灌胃给药,1.6 mg/次,1次/d,连用2周。停药1周后处死动物,测量瘤块体积和重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 EGFR 和 p -EGFR 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Erlotinib 组、放疗组、放疗+Erlotinib 组的瘤重分别为(2.60±1.51)、(1.56±0.67)、(0.71±0.42)、(0.48±0.31)g,放疗+Erlotinib 组瘤重小于 Erlotinib 及放疗组(P =0.026,P =0.047)。各组 EGFR 表达无明显差异,p -EGFR 在放疗组明显增强,放疗+Erlotinib 组阳性表达率最低。结论Erlotinib 通过抑制 EGFR 磷酸化增强了鼻咽癌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8.
MTT比色法检测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TT比色法在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用1、2、4和8 Gy的γ射线照射肝癌细胞(HepG2)、食管癌细胞(EC-9706)和乳腺癌细胞(MCF-7),观察存活分数(SF)和平均致死剂量(D0).结果 γ射线剂量为2、4、8 Gy时,HepG2 和EC-9706的SF均显著低于MCF-7(P<0.05、<0.01);D0值HepG2 (2.36 Gy)<EC-9706(2.70 Gy)<MCF-7(3.95 Gy).HepG2 辐射敏感性最高,MCF-7最低.结论 MTT法检测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简便、快捷且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放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高渗盐水痰诱导的安全性。方法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对22例重度、极重度AECOPD患者进行痰诱导,在诱导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22例AECOPD患者在诱导前SpO2为(93.8±0.9)%,结束时SpO2为(91.7±0.8)%,较基础值下降了(2.1±0.4)%(P<0.01),结束后10min,SpO2恢复至基础值水平;诱导前FEV1为(0.70±0.19)L,结束时为(0.62±0.17)L,FEV1较基础值下降了(12.3±3.1)%(P=0.027),结束后10min,FEV1恢复至基础值水平。共有19例患者渡过了整个痰诱导过程,成功率为86%。结论在严密监控下,使用规范化的痰诱导流程,痰诱导法对AECOPD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心动图指标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我科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75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定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左房压(left atrium pressure,LAP)和左心房射血力(left atrial ejection force,LAF),再将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两个组,探讨上述3个指标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不同转归中的变化。结果:维持窦律组与房颤复发组相比,术后6个月,LAVi较术前显著降低(29.3±1.9 vs.4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无显著变化[(55.7±23.3)mm Hg vs.(58.9±18.6)mm Hg,P>0.05];LAF显著增加[(1.31±0.61)(kg·cm)/s2 vs.(0.83±0.22)(kg·c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房颤复发组3项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维持窦律患者LAVi和左房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