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3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410篇
预防医学   2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33篇
  1篇
中国医学   839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筛选磷酸西格列汀片直接压片法的最佳处方。方法: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BBD)优化磷酸西格列汀片的处方设计,以原料药粒径、MCC占填充剂比例及崩解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休止角、均匀度、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制备样品作质量考察。结果:最优处方原药粒径100 nm,MCC占填充剂比例为45%,崩解剂用量为2.7%。根据最优处方制备的小试样品,均匀度为(2.53±0.18)%,休止角为(38.9±0.5)°,10 min溶出度为(82.3±2.2)%,与理论值的差距<10%。3批中试样品,各评价指标与理论值的差距均<10%,符合质量要求。结论:通过BBD法优化的磷酸西格列汀片处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混合均匀度,制得片剂具有快速溶出特征。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对脉络宁注射液生产废水的小分子药效物质进行富集。方法以共性高分子(蛋白质、鞣质、淀粉、果胶)截留率和小分子药效物质绿原酸的渗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超滤膜过程停止时间和膜型号,进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出超滤膜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在共性高分子截留率中,影响因素A(温度)B(错流压差)C(进料速率),并且与温度呈负相关性;在绿原酸透过率中,影响因素A(温度)B(错流压差)C(进料速率),并且在温度与速率一定时,绿原酸透过率与错流压差存在"∩"型关系。优化工艺结果为药液温度35℃,进料体积流量为262 mL/min,错流压差15.0 psi(1 psi=6.895 kPa),工艺验证绿原酸透过率为(91.470±0.988)%,高分子截留率为(80.080±2.296)%,综合评分为(85.780±1.641)%,RSD为0.46%,与预测工艺偏差较小。结论中空纤维膜对于生产废水中的小分子药效物质有良好的渗透率,并对共性大分子有优良的截留效果,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资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3.
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酒炖熟地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技术,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酒炖熟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地黄苷D、益母草苷、5-羟甲基糠醛(5-HMF)和毛蕊花糖苷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地黄浸润时间、加黄酒量、炖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的影响,寻找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色谱柱为Tnature-C_(18)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25℃。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96),检测波长为203 nm;5-HMF和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11%乙腈;15~15.1 min,11%~16%乙腈;15.1~50 min,16%乙腈;检测波长为334 nm。酒炖熟地黄的最佳工艺为100 kg生地加入黄酒60 kg,浸润12 h,密闭炖制38 h,在76℃干燥33 h。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行,适合所选成分的测定。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对准确,可以较好地预测4种成分含量;优选的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方法可行,为制定熟地黄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选择肉苁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优条件提取后,利用HPLC法检测不同干燥方式肉苁蓉的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成分含量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密切值法分析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选择最佳干燥方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甲醇体积分数55.14%,液料比46.39,提取时间38.50 min。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密切值法分析表明,采用冷冻干燥法所得到的肉苁蓉品质最好,80℃烘干次之,40℃烘干最低。结论使用该工艺提取肉苁蓉,其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提取完全、充分。虽然冷冻干燥法炮制肉苁蓉所保留有效成分最高,但从生产角度考虑,采用80℃烘干法炮制能达到成本和功效的平衡。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冬枣核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冬枣的充分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以冬枣核为原料,设计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曲面设计对利用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优选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为350 W,提取温度为35℃。各单因素对冬枣核总黄酮提取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波功率。在该工艺下冬枣核的总黄酮提取率为4.02%。结论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选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简单高效,稳定可行,可为冬枣核深加工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毕赤酵母生产重组灵芝锰过氧化物酶(recombinant Ganoderma lucidum manganese peroxidase,rG1MnP)的最优培养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对rGlMnP工程酵母产rGlMnP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探讨初始pH、温度、甲醇浓度和血红素浓度对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的rGlMnP的酶活力的影响,分析上述4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初始pH、温度、甲醇浓度和血红素浓度对毕赤酵母生产rGlMnP的酶活力有显著影响;毕赤酵母生产rGlMnP最优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诱导温度30℃、甲醇浓度1.5%以及血红素浓度1.0 mmol/L.结论 本研究为利用毕赤酵母工程菌大规模生产rGlMnP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中国药房》2018,(3):334-337
目的:基于三黄泻心汤(简称"泻心汤")考察黄芩-大黄-黄连不同剂量配伍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的影响,为研究中药复方药味剂量组成配伍的化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固定黄芩剂量(3 g)不变,以大黄和黄连的不同剂量为因素,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溶出率为响应值,设计二因素五水平星点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大黄-黄连最佳剂量配伍,并与经典剂量泻心汤(黄芩3 g、大黄6 g、黄连3 g)比较其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率的变化。结果:黄芩、大黄、黄连的剂量分别为3、1.76、0.17 g时提取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总溶出率最高,验证试验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总溶出率平均为21.89%(RSD=0.46%,n=3),与预测值22.54%的相对误差为2.88%;与经典剂量泻心汤比较,最优配伍剂量黄芩-大黄-黄连提取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总溶出率提高了47.21%。结论:基于泻心汤的黄芩-大黄-黄连不同剂量配伍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有一定影响,当黄芩、大黄、黄连的剂量分别为3、1.76、0.17 g时其溶出率高于经典剂量。  相似文献   
98.
《中国药房》2018,(1):49-53
目的:优化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考察番石榴叶总黄酮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用量为自变量,金丝桃苷、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和浸出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番石榴叶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70 mg/kg)和番石榴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3.41、46.81、93.62 mg/kg,以总黄酮含量计),每组10只。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复制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1 d,末次给药6 h后,灌胃葡萄糖2.0 g/kg,于给予葡萄糖后0、0.5、1.0、2.0 h测定血糖值,计算血糖变化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番石榴叶总黄酮最优工艺为提取2次,每次1.0 h,料液比1∶17,乙醇体积分数56%,验证试验中金丝桃苷、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含量分别为2.57、3.38、2.26 mg/g(RSD<2%,n=3),浸膏得率为25.71%(RSD<1.19%,n=3),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6.41(RSD=1.34%,n=3),与预测值99.98的相对误差为3.57%。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小鼠AUC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番石榴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AUC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番石榴叶总黄酮可促进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响应面法优化去氧氟尿苷骨架片处方,并进行体外释放机制研究。方法 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结合其他辅料混合均匀,以直接压片法制备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BD-RSM)对处方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处方的体外释药规律,并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 优化处方的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性能良好,可持续释药24h,药物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 通过BBD-RSM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的处方优化,优化处方达到去氧氟尿苷缓释骨架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现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全省111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单位总体情况、中毒处置队伍、物资储备、监测预警报告、应急处置、检测能力以及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111家疾控机构中,96家(占86.5%)建立了突发中毒应急队伍,43家(占38.7%)建立了突发中毒事件相关专家库,但92家(占82.9%)不清楚所辖区域内剧毒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地区分布情况;90家(占81.1%)设立了独立的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仅2家(占1.8%)储备有解毒药物;103家(占92.8%)具有一般毒物检测能力;32家(占28.8%)配备了职业中毒现场快速检测设备。111家疾控机构都能接报中毒事件,其中24家(占21.6%)建立了突发中毒风险评估制度。[结论]全省疾控机构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展迅速,中毒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急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