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79篇
  免费   3544篇
  国内免费   2293篇
耳鼻咽喉   725篇
儿科学   1100篇
妇产科学   1217篇
基础医学   5122篇
口腔科学   1062篇
临床医学   13896篇
内科学   7609篇
皮肤病学   719篇
神经病学   2946篇
特种医学   30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8篇
外科学   7085篇
综合类   26201篇
预防医学   8905篇
眼科学   2104篇
药学   11272篇
  137篇
中国医学   6493篇
肿瘤学   1690篇
  2024年   544篇
  2023年   2056篇
  2022年   1712篇
  2021年   2239篇
  2020年   2158篇
  2019年   2065篇
  2018年   1064篇
  2017年   1821篇
  2016年   2095篇
  2015年   2617篇
  2014年   4379篇
  2013年   4251篇
  2012年   5774篇
  2011年   5850篇
  2010年   5482篇
  2009年   5553篇
  2008年   7359篇
  2007年   6438篇
  2006年   6130篇
  2005年   6835篇
  2004年   3961篇
  2003年   3542篇
  2002年   2770篇
  2001年   2489篇
  2000年   2035篇
  1999年   1580篇
  1998年   1475篇
  1997年   1333篇
  1996年   1139篇
  1995年   1060篇
  1994年   913篇
  1993年   554篇
  1992年   453篇
  1991年   432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377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目的:探讨针对宫颈癌前病变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高频电波刀的电圈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procedure,LEEP)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13例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LEEP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30d后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测定HPV病毒载量;应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测定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V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前变合并HPV病毒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HPV病毒载量,提升自身免疫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MRI与HSG造影检查对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检出率。方法 58名经HSG检查和63名经MRI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病例,分析其HSG和MRI表现及误诊的情况。结果 HSG的误诊率为17.24%,其中对诊断单角子宫,双角子宫以及纵隔子宫的误诊率较高,而MRI检查通过3D扫描能定性定量地诊断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诊断准确率为95.24%。结论 HSG检查可直观地判断一些常见的子宫发育异常,但对于准确分型与定性不如MRI检查;而MRI检查对诊断幼稚子宫等宫腔较小且内膜较薄的患者不及HSG直观。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61例,对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规范处置58例,规范处置率95.08%。一般反应(全身反应13例,局部反应43例)56例,发生率为91.80%,住院率21.43%,治愈率100.00%;异常反应2例,发生率为3.28%,住院率100.00%,治愈率100.00%;偶合症3例,发生率为4.92%,住院率100.00%,治愈率100.00%;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均为0例。在接种时间安排上AEFI发生率50.82%。结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尽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8-12间920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1%(56/92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BMI指数≥28 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合并糖尿病,肿瘤≥5 cm,营养不良风险评分≥3分,均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7cm,营养不良风险评分≥3分,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低位直肠癌及营养不良患者,应警惕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讨总胆红素(TBIL)、尿酸(UA)、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但心功能正常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TBIL、UA、NT-proBNP、RDW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TBIL、UA、NT-proBNP、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Ⅳ级患者TBIL、UA、NT-proBNP、RDW水平最高,其次为NYHA Ⅲ级、NYHA Ⅱ级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TBIL、UA、NT-proBNP、RDW可有效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且其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30.
当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o fertilization,IVF-ET)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自英国诞生以来,已有成千上万的不孕不育夫妇通过这项技术获得了后代,随这项技术的发展,促排卵技术、配子的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的体外培养技术不断得到改善,但目前仍有许多夫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受孕,受精失败就是原因之一。有文献指出:夫妇双方在排除男性不育的因素之后,传统IVF-ET的受精失败率仍然在2-3%[1],受精失败的模式包括:卵子完全不受精及卵子的异常受精。临床上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低时,可以通过补救ICSI来进行挽救,但卵子异常受精情况的发生目前还无法进行挽救,这导致卵子的利用率低下,增加了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降低异常受精的发生将成为改善IVF-ET总体结局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将体外受精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影响受精结局的问题进行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