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通过1例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报告病例,了解其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并为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患儿的体液培养结果、病例临床资料了解治疗情况,随访患者了解愈后恢复情况。结果经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此病例为接种卡介苗后引起的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是接种卡介苗后引起的极其罕见的不良反应,患儿免疫状态低下时应谨慎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常熟市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客观评价疫苗免疫的安全性,以制定科学免疫策略. 方法 对常熟市2008年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 2008年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38例中一般反应201例,占84.45%;异常反应35 例,占14.71%;偶合症2例,占0.84%.报告发生反应的疫苗品种共15种,各种疫苗总AEFI发生率为71.09/10万,全细胞百白破、无细胞百白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46.45/10万和333.66/10万. 结论 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和强化预防接种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3.
常熟市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熟市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客观评价疫苗免疫的安全性,以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方法对常熟市2008年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58例中一般反应201例,占84.45%;异常反应35例,占14.71%;偶合症2例,占0.84%。报告发生反应的疫苗品种共15种,各种疫苗总AEFI发生率为71.09/10万,全细胞百白破、无细胞百白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46.45/10万和333.66/10万。结论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和强化预防接种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4.
杨冬梅  朱道建  黄瑶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431-1434,1446
目的 监测扬州市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扬州市预防接种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10年扬州市11种一类疫苗共接种741 552剂次,报告预防接种反应363例,反应发生率为4.90/万;江都市最高为6.77/万、开发区最低为3.31/万,不同地区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P<0.01);7月最高为14.23/万,2月最低为1.32/万,不同时间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9,P<0.01);反应发生率以无细胞百白破三联(DPaT)最高为13.49/万,脊灰疫苗(PV)最低为0.46/万,不同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65.44,P<0.01);发生反应类型一般反应以发热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监测及时报告率、调查率、诊断分类率和规范处置率均为100%.平均每报告处置1人的费用为0.07万元.结论 扬州市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率低,预防接种反应监测系统比较完善,建议加强预防接种反应监测、规范安全接种操作,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反应处置能力,增加处置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接种疫苗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尤其是死亡病例的处置经验,为科学有效地应对预防接种突发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对一起婴儿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偶合死亡的事件进行调查、诊断和处置。结果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诊断为:由于间质性肺炎引起缺氧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结论应强调规范接种,尽量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及时处置,但不能单纯考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应考虑偶合其他疾病,从而减少由于偶合其他疾病给预防接种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研究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接种人员存在接种不良反应的64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有49例为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56%;11例为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7.19%;4例为偶合性的反应,发生率为6.25%,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日常管理中应加强对接种人员的培训,加强宣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滨湖区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案例,为计划免疫工作提供指导,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方法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年滨湖区所有AEFI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AEFI病例90例,发生率57.83/10万,7价肺炎、无细胞百白破、麻风疫苗发生率位于前三位.临床诊断中,一般反应病例为76例,异常反应病例14例,发热、红肿、硬结76例,过敏性皮疹10例.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责任心教育,提高对接种禁忌症的认识,并结合“预防接种妈妈班”,向家长普及疫苗相关知识,通过医务人员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降低AEFI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接种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方法对2011年全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石嘴山市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例,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类:一般反应6例,偶合症1例;按照接种形式分类:常规接种后发生5例,强化免疫接种后发生2例。结论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助于提高监测系统质量;同时帮助公众理解预防接种副反应;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的操作过程;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造成对免疫规划公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岩海 《当代医学》2016,(23):163-164
目的:分析2015年吉林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间吉林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全市范围内所有接种单位均积极开展异常反应监测,一但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全部按照统一个案调查表完成,调查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报系统实行网络报告。结果全市中共涉及接种点33个,2015年1月~2015年6月共19个接种点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情况上报,报告单位的覆盖率为57.6%;2015年报告的10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中,64例为一般反应,31例异常反应,偶合症5例,分别占总数的64%、31%、5%。结论加强建设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保证疫苗接种监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案例,为今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提供经验.方法 按《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上报病例,并对死亡个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患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与本次疫苗接种无关,属于偶合症.结论 及时、科学、客观地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可减轻偶合症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尽早开展尸检,查明病因是调查处理此类事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46例接种不良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表格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统计不同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临床表现和发生原因。结果: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患儿中大多为一般反应,其次为异常反应,耦合反应较少发生。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接种时间、患者体质、疫苗质量、药物影响、接种后休息。结论:实施具体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与儿童父母共同做好护理工作,增加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能够显著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儿童接种安全,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平凉市2012年报告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个案,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凉市2012年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593例,报告发生率67.86/10万剂次,一般反应590例(99.49%),异常反应3例(0.51%)。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1例、过敏性紫癜1例、心源性猝死1例。AEFI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逐步降低,6岁组发生率突然增高;81.45%发生在接种后1天内。结论平凉市疫苗的安全性良好,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较高,应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和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红古区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探讨MV强化免疫活动的安全性及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措施.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红古区2010年MV强化免疫活动共报告13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2.29‰;男性多于女性,1岁及以下年龄组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低;接种后1天内出现反应的占92.31%;临床诊断以一般反应为主;预后良好.结论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低.应加强监测,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惠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惠州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疑似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惠州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惠州市2005—2007年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2例,其中,一般反应占69.00%,异常反应占26.10%,偶合症占4.70%;〈1岁病例占50.00%,78.05%的疑似异常反应发生在接种后24h内。一般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发热(51.72%),异常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血管性水肿(45.45%)。结论为提高预防接种质量,须规范预防接种操作,做好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增加人员配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承德市2014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接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承德市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后AEFI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年承德市接种乙肝疫苗共115 205剂次,报告AEFI病例32例,报告发生率为277.77/10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2.2∶1。一般反应占96.88%,其中84.38%发生在接种后≤1 d;异常反应占3.13%。临床损害居前3位为发热、红肿和疼痛等,其次为过敏性皮疹(8.68/100万剂)。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湖区预防接种后反应的发生情况,客观评价疫苗免疫的安全性,以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方法对东湖区2008-2010年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4例中一般反应43例,占79.62%;异常反应5例,占9.26%;偶合症3例,占5.56%;心因性反应3例,占5.56%.结论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众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众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进行预防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受种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发生不良反应的40例进行接种的受种者中,发生一般反应的有33例,发生率为82.50%,异常性反应的有4例,发生率为10.00%,偶合反应的有3例,发生率为0.75%。结论预防接种后会发生多种不同的不良反应,针对发生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及护理,可使受种者恢复健康;加强对接种人员的培训和对受种者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v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的规律,评价疫苗的安全性,一方面为厂家提供异常反应依据,不断提高疫苗质量,一方面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及可信度。方法:对2005年—2013年共和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报告的72例接种疫苗后发生的AEF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AEFI反应中一般反应60例,异常反应10例,偶合症2例,无疫苗接种事故及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岁组报告最多为61例,占报告反应的84.7%;就医后痊愈者72例,治愈率100%。结论:共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5年开始建立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特别是自2010年使用AEFI监测系统以来,AEFI检测的敏感性不断提高,由于异常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还应从加强疫苗质量的监管、提高接种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入手,进一步降低异常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种门诊于2016年1-12月所收治的562例接受预防接种儿童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1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的接种护理,观察组儿童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全身性异常反应、局部性异常反应及异常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将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儿童接种率,降低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海南文昌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确保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方法按照海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方案在全市所有接种单位开展异常反应监测,凡发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均按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完成调查,调查资料全部录入计算机通过AEFI专报系统实行网络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文昌市2008年全年共监测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2例,其中,一般反应27例,占报告总例数的64.28%;异常反应13例,占30.95%;偶合症2例,占4.76%。一般反应中以全身反应发热为主,占70.39%(19/27),其次为局部硬结,占48.15%(13/27);异常反应中以卡介苗淋巴结炎病例为多,占38.5%(5/13)。各疫苗报告发生率最高为流脑疫苗,为16.24/万剂次,其次为百白破疫苗,为11.34/万剂次,麻风、麻腮无病例报告。结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是安全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为监测我国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