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4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0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298篇
预防医学   94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94篇
  18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33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低剂量X射线对荷瘤小鼠局部大剂量照射抑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系小鼠皮下接种S180腹水肉瘤细胞为实验瘤模型;荷瘤小鼠局部10Gy或2.5Gy×4次X射线照射前12h或24h接受50,75,100和150mGy全身照射,观察局部照后21d的肿瘤生长百分数。结果:50,75和100mGy全身照射可明显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瘤效果;局部照前12h比24h接受低剂量照射的增强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多参数设置在优化低剂量胸腹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行低剂量胸腹部CT扫描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选用GE 64排CT扫描仪开展检测,4组iCT管电流均设置为17 mAs,其中A、B两组均以Dose Right扫描,C、D两组固定管电流扫描,其中A组管电压120 kv、B组管电压100 kv、C组管电压120 kv, D组管电压100 kv,其余扫描参数4组均保持一致。比较4组图像质量、信噪比(SNR)变化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B组肺窗、纵隔窗、腰大肌iDose4、IMR图像质量评分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肺窗、纵隔窗、腰大肌iDose4、IMR图像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iDose4图像SNR、IMR图像SNR高于C组、D组,A组iDose4图像SNR高于B组,A组DLP、ED高于B组、C组、D组,B组mGy、mSv低于C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  相似文献   
43.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全身照射不同剂量(4~25Gy)及全腹部照射(10Gy)后胃酸分泌的变化并用RIA方法测定照射后胃窦及血清中胃泌素水平.结果表明,全身8~25Gy照射后第3天,腹部10Gy照射后1~6周,胃酸分泌明显抑制.主现表现为胃液中[H~+]分泌的抑制,致使照射后胃液酸度降低.10Gy以上剂量照射使胃泌素释放增加,表现为血清胃泌素明显升高,胃窦胃泌素明显减少,导致照射引起的"低胃酸、高胃泌素血症".这种表现与人的某些萎缩性胃炎或恶性贫血的状况相似.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体外培养的IEC -6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IL- 2对其损伤后增殖和恢复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肠黏膜免疫与肠上皮辐射损伤及修复的关系。方法: 用 4、8、12Gy的γ射线照射IEC- 6细胞株, 并于照后 3、6、9、12h及 1、2、3d, 用MTT比色法、光镜、电镜、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 检测受照射后IEC- 6细胞的增殖活力、形态和死亡方式的改变; 用不同浓度IL 2 ( 25×103、5×104、1×105U/L)处理 8Gyγ射线照射的IEC 6细胞, 并于照射后 3、6、9、12、24h,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力的变化。结果: 在 0~12Gy的范围内, IEC 6细胞的增殖活力随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8. 0γ射线照后 24h, 凋亡的IEC- 6细胞明显增多, DNA凝胶电泳显示有梯状带形成。IL- 2可促进照射后的IEC- 6细胞增殖且呈一定的剂量 效应关系, 尤以1×105U/L组的作用更明显。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γ射线照射可降低IEC 6细胞增殖活力, 且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可导致IEC 6细胞发生凋亡。IL- 2可促进受照射的IEC- 6细胞增殖, 增强其抗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应用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中多种因素,包括物理的如电离辐射和紫外线(UV),化学的如多种氧化剂及三氯乙烷、丙烯酰氨等,以及混合性因素如老化、吸烟等均可直接或间接造成DNA链的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虽然DNA单链断裂不会影响长链DNA分子的连续性,但双链断裂则会造成DNA片段的移位、异位、丢失等,从而引起遗传性的损伤并影响遗传行为。检测DNA链的断裂是测定DNA损伤程度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低剂量γ射线照射人离体外周血对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10份健康献血员全血,肝素抗凝,然后采用γ射线照射,照射剂量率为17Gy/min,总吸收剂量为1Gy,分别于照射前及照射后1h,2h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经γ射线照射1h后,血清中NO及NOS水平与照射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照射后2h,血清中NOS水平与照射后1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还明显高于照射前的水平(P〈0.01);在照射后2h,血清中NO含量与照射后1h比较明显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照射前水平(P〈0.01)。结论:采用剂量为1Gy的γ射线照射外周血,可引起血清中NO水平及NOS活性的显著升高.从而为低剂量辐照自体血回输对肿瘤的辅助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7.
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伴随着基因治疗临床试治肿瘤、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的广泛开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选择恰当的载体,使目的基因靶向、可控并有效地表达,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随着核能的发展及电离辐射的广泛应用,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职业人群和公众越来越多,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对人群健康效应包括致癌、非致癌等研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主要取决于辐射的物理性质、接触时间、剂量和剂量率等。目前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对人群的健康效应研究结论尚无一致共识。本文就国内外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的健康效应研究进行回顾,为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人群的健康效应、影响机制及防护策略研究等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调查电离辐射对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 以46例暴露于电离辐射的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酪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酪氨酸(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测定2019年辐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及2015—2019年5年累计Hp(10)剂量。采用精准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甲状腺功能改变与年龄、性别、既往甲状腺疾病病史、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工作岗位、工作年限、既往辐射暴露史等人口学特征的关联。结果 调查对象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TSH水平升高,但fT3和fT4水平无变化)发生率为6.5%。2019年,调查对象Hp(10)剂量为0~4.5 mSv,平均剂量(0.2 ±0.7) mSv,中位剂量0 mSv;2015—2019年5年累计Hp(10)剂量为0~11.6 mSv,平均剂量(0.8 ±2.3) mSv,中位剂量0 mSv。精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对象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年龄、性别、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既往甲状腺疾病病史、工作岗位、工作年限、既往辐射暴露史等人口学特征均无统计学关联(P均> 0.05)。结论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增加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利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技术模拟体内肺组织微环境,探索树突状细胞(DC)在辐射损伤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的小鼠肺上皮细胞(MLE-12)与骨髓来源DC和/或脾T淋巴细胞培养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86和抗原肽识别复合物MHC Ⅰ/Ⅱ表达水平,T细胞活化标志CD69/28/152表达水平以及CD4+和CD8+亚群细胞数。结果 60Co γ射线照射的MLE-12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明显刺激DC细胞CD80/86和MHC II表达,但对T细胞无直接活化作用;6 Gy照射的MLE-12细胞与DC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48 h,T细胞CD69和CD28表达增加,CD4+和CD8+亚群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DC细胞出现CD86和MHCI特异性高表达。结论 辐射损伤细胞可刺激DC细胞抗原提呈功能,并对T细胞进行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