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3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目的探讨通过si RNA干扰β-catenin对亚砷酸钠致大鼠体内砷水平和肺组织病变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超纯水)组、染砷空白对照组、染砷+β-catenin干扰组和染砷+阴性转染对照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染毒亚砷酸钠溶液(11.25 mg/kg),连续染毒16周;在最后1周,腹腔注射β-catenin si RNA转染试剂和阴性对照转染试剂(0.49μg/g),连续1周。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砷、尿砷和肺组织砷水平。结果染砷第16周,染砷空白对照组、染砷+β-catenin干扰组和染砷+阴性转染对照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减轻(P0.05)。染砷+β-catenin干扰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较染砷空白对照组和染砷+阴性转染对照组严重,出现大部分纤维化,肺泡结构几乎消失。染砷空白对照组、染砷+β-catenin干扰组和染砷+阴性转染对照组大鼠血砷、尿砷和肺组织砷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染砷+β-catenin干扰组大鼠血砷、尿砷和肺组织砷水平较染砷+阴性转染对照组增加(P0.05);其中雄性大鼠肺组织砷含量较染砷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长期砷暴露致大鼠肺组织病变;而干扰β-catenin基因后可能增加砷的蓄积,加重大鼠肺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亚慢性染毒对小鼠肝脏和肾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昆明种小鼠60 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 和高剂量组(H) 4组,每组15只,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0.125 mg/kg、0.5 mg/kg和2.0 mg/kg 的亚砷酸钠水溶液,连续染毒90 d,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肝、肾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采用RT-PCR 法检测GSTO1 mRNA表达.结果 小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GST 活力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随后降低的趋势(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肾GSTO1 mRNA表达上调(P<0.05~0.01).结论 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染毒后,肝脏、肾脏GSTO1 mRNA表达与GST 活力变化一致,提示砷对GST 活力的影响与GSTO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氟化钠(NaF)和亚砷酸钠(NaAsO2)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大鼠BRL-3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NaF(1.0×10-5~1.0×10-1)mol/L、NaAsO2(1.0×10-7~1.0×10-3)mol/L不同浓度组(组间10倍差),分别作用于大鼠肝细胞,采用MTT法测定OD值,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NaF在1.0×10-3mol/L与NaAsO2在1.0×10-6mol/L、1.0×10-5mol/L、1.0×10-4mol/L浓度下,两者联合作用于大鼠肝细胞时,采用2×2的析因试验分析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氟、砷单独作用对肝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随染毒剂量的增大而逐渐升高,而联合组在NaF为1.0×10-3mol/L与NaAsO2为1.0×10-6mol/L、1.0×10-5mol/L、1.0×10-4mol/L浓度时,其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单独组,边际轮廊均数图显示两线段交叉,两毒物的联合作用呈拮抗作用。结论氟、砷化合物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呈抑制作用,两者联合作用时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万胜化风丹、雄黄和朱砂的急性肝肾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万胜化风丹中雄黄和朱砂的肝肾毒性作用,探讨目前对其毒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方法 成年昆明种小鼠分别一次性ig给予万胜化风丹(原方药)3g.kg-1、雄黄和朱砂减量的万胜化风丹(减量方药)3g.kg-1、不含雄黄和朱砂的万胜化风丹(减方药)3g.kg-1、雄黄0.3g.kg-1、朱砂0.3g.kg-1、亚砷酸钠36mg.kg-1和氯化汞0.07g.kg-1,8h后检测肝及肾组织中砷和汞的含量,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e)、尿素氮(BUN)含量;RT-PCR方法检测肝和肾中金属硫蛋白基因(MT-1)的表达。结果亚砷酸钠、原方药及减量方药组肝和肾组织中砷的蓄积量明显增加(P<0.05),且亚砷酸钠>原方药>减量方药。亚砷酸钠组ALT显著升高,其他各组略有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氯化汞和朱砂组肝肾组织中汞的蓄积量明显增加(P<0.05),且氯化汞组>朱砂,氯化汞组同时伴Cre、BUN显著升高(P<0.05)。亚砷酸钠组、氯化汞组肝肾病理损伤明显,MT-1mRNA在肝肾组织的高表达。结论万胜化风丹、雄黄和朱砂的急性肝肾毒性远低于亚砷酸钠和氯化汞。  相似文献   
15.
彗星实验观察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方法 用0.5、1.0和5.0 μmol/L亚砷酸钠诱导离体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彗星实验观察DNA损伤效应.结果 对照组的拖尾细胞率和拖尾细胞尾长分别为19.0%和(28.84±10.10)μm.0.5、1.0和5.0 μmol/L亚砷酸钠剂量组的拖尾细胞率分别为21.0%、31.0%和41.0%,3个染毒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染毒组的拖尾细胞尾长分别为(28.05±7.71)、(58.13±10.98)和(72.78±11.03)μm,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1.0、5.O μmol/L剂量组的细胞尾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浓度升至10.0 μmol/L时,亚砷酸钠呈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存活率仅为64.3%.结论 亚砷酸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存在阚值范围.浓度为1.0 μmol/L时,呈现明显的遗传毒性,且随剂量增加,遗传损伤效应增强.但10.0 μmol/L的亚砷酸钠以细胞毒性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亚砷酸钠(NaAsO_2)对Chang肝细胞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I型(GTPCH)及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NaAsO_2(0、50、200及400 μmol/L)染毒人类Chang肝细胞株12 h.以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RT-PCR法测定GTPCH和PTP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0 μmol/L剂量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0、200及400 μmol/L剂量组GTPCH和PTPS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NaAsO_2暴露引起Chang肝细胞四氢生物蝶呤(BH4)合成酶GTPCH和PTPS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砷致色素代谢异常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odium arsenite o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GTP cyclohydrolase (GTPCH) and 6-pyruvoyl-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 (FTPS) in Chang liver cells. Methods Human Chang liver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sodium arsenite at doses of 0,50, 200 and 400 μmol/L for 12 hours. Cell viability was tested by MTT assay, and the expression of mRNA of GTPCH and PTPS was detected by RT-PCR. Results Cell viability in 50 μmol/L group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in control, while the viability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All of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with dose-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 The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GTPCH and PTPS, the main enzymes of the synthesis of BH4, induced by sodium arsenite exposure may be related with arsenic related skin depi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亚砷酸钠(NaAsO2)的肝细胞毒性和氧化应激作用。NaAsO2(5、10、20、40、80、100和200μmol/L)染毒24 h,用Alamar Blue法检则细胞活力;NaAsO2(2.5、5、10和25μmol/L)染毒24 h,或NaAsO2(10μmol/L)染毒2 h、6 h、12 h和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的荧光强度,间接反应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NaAsO2(5~200μmol/L)染毒24 h能够显著降低Chang肝细胞的细胞活力,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不同剂量NaAsO2(2.5、5和10μmol/L)染毒24 h,细胞内荧光强度明显增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67、1.96和2.30倍(P<0.01);而浓度10μmol/L的NaAsO2染毒组,细胞内荧光强度在12 h和24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无机砷能够产生肝细胞毒性,增强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并且具有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亚砷酸钠对哮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体凋亡诱导作用.方法T细胞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法检测哮喘患者及正常人在不同浓度亚砷酸钠中培养24 h及在01μg/ml亚砷酸钠培养不同时间T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并与地塞米松比较.结果随着亚砷酸钠浓度增加,哮喘组T细胞凋亡逐渐接近并超过正常组T细胞凋亡率.亚砷酸钠对哮喘患者T细胞的调亡诱导作用大于对健康正常人T细胞诱导作用,而地塞米松对正常组及哮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均有明显凋亡诱导作用.结论亚砷酸钠对正常人及哮喘患者T细胞调亡诱导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田鼠卵巢细胞gpt基因自发和亚砷酸钠诱发突变的分子分析孟紫强(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环境生物毒理学研究室,太原030006)本文报告了亚砷酸钠对CHO-AS52细胞gpt基因的致突作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亚砷酸钠能诱发该基因发生突变,且其突变频率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