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照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晚期并发症。方法:9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全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照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为45Gy-54Gy,分25-30次,5-6周完成;腔内照射3-4Gy/次,1次/周,共2-4次,总吸收剂量10Gy-16Gy。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进食梗阻缓解率为95%。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27%,部分缓解(PR)69.6%。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51%、3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35%、18%;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54%;晚期食管狭窄发生率9%;食管穿孔发生率2%。结论:中晚期食管癌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照射能够迅速而持久地缓解进食梗阻症状,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放疗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3.
APE1在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锎-252中子放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锎-252中子放射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89例宫颈癌组织(接受锎-252中子刀放疗)中APE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APE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病例(P〈0.01)。APE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病例均呈胞核表达,宫颈癌组织中APE1呈胞核表达(59例)、单纯胞浆表达(8例)或核浆共同表达(22例)。APE1表达强度与宫颈癌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和病理分型无关。APE1亚细胞定位情况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生存分析显示在APE1核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0.9月)和APE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5.8月)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APE1浆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57.8月)和APE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56.5月)(P=0.025,0.001)。结论APE1胞质异位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APE1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水平对锎-252中子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中子辐射诱发离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HPRT基因突变率作为中子辐射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方法采用14MeV中子等剂量率照射离体人外周血,吸收剂量范围0~1Gy,秋水仙素阻断法检测染色体畸变率,CB细胞法和常规培养法检测微核率,多核细胞法检测HPRT基因突变率,建立相应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该剂量范围内,各指标与剂量关系符合现行平方模型,染色体畸变、微核呈过离散分布,三者有线性相关性。染色体畸变率灵敏度最高,其次是CB细胞法微核率,再次是常规培养法微核率,HPRT基因突变率最低。结论中子辐射事故可采用准确灵敏的染色体畸变率和CB细胞法微核率作为生物剂量计进行辐射种类判定和生物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25.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子在许多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医疗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硼中子俘获治疗.但在使用中子辐射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能会受到中子辐射,因此中子剂量的测量和估算问题也就变得重要起来.目前,国内关于中子剂量的研究在有些方面还不是很深人,因此对中子剂量的测量和估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26.
钟演芳  李张 《家庭护士》2007,5(6):68-69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有不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发生与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在治疗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使治疗顺利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7.
划分是把一个概念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子项目(小类),借以更加深入、细仔、明确地揭示这一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在医学论文中可谓比比皆是,任何划分都是以母项为基础、以子项为从属、以划分标准为依据的分类过程,因此,母项、子项、划分标准就构成了划分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28.
研究IL-1β、TNFα和G-CSF等细胞因子对裂变中子和γ射线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几种细胞因子对受照小鼠存活率的影响,计数受照小鼠脾脏CFU-S,进行骨髓红系、粒系及混合系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测部分动物的血清GM-CSF水平及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IL-1β和TNFα能明显提高8.5Gyγ射线照射小鼠的30天存活率,二者复合应用有加强作用;裂变中子照射时防护效价下降,复合应用亦无加强作用。G-CSF也能提高中子照射小鼠的30天存活率。3种细胞因子单独或复合应用对受照小鼠的造血和免疫系统,特别是粒系造血有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IL-1β、TNFα单独或复合应用对γ射线照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裂变中子照射时的防护效价降低,且无复合应用的加强作用。G-CSF对中子照射小鼠有辐射保护作用。这些细胞因子的辐射防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小鼠造血和免疫系统损伤和促进其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29.
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江西茶叶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永焕  陶秉莹 《营养学报》1995,17(2):225-229
  相似文献   
30.
胶质瘤细胞系摄取BPA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孵育时间和细胞周期对胶质瘤细胞摄取BPA(p boronophenylalanine)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BPA的胶质瘤细胞选择性作用机制。方法 将C6 ,BT 32 5 ,SHG 4 4胶质瘤细胞和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在含BPA的培养液中 ,分别培养 4h、8h、12h、16h、2 0h和 2 4h后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法测定细胞内硼的含量。培养 2 4h后 ,流式细胞仪分选G0 /G1和G2 /M期的细胞 ,ICP AES法分别测定细胞内硼的水平。结果 三种胶质瘤细胞在每个检测时间点的细胞内硼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胶质细胞 (P <0 .0 1)。三种胶质瘤细胞G2 /M期与G0 /G1期相比硼含量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而星形胶质细胞两期差异不明显。C6、SHG 4 4和BT 32 5与星形胶质细胞G0 /G1期的硼浓度比分别为 1.4 6、1.5 1和 1.4 0 ,G2 /M期的硼浓度比分别为 3.6 5、3.96和3.76。结论 有丝分裂的过程可以加强胶质瘤对BPA的吸收 ,这一过程可能与胶质瘤细胞对BPA的主动运输有关。主动运输可能是BPA对胶质瘤选择性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