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97篇
  免费   2593篇
  国内免费   2934篇
耳鼻咽喉   271篇
儿科学   475篇
妇产科学   405篇
基础医学   2706篇
口腔科学   950篇
临床医学   3597篇
内科学   3825篇
皮肤病学   260篇
神经病学   573篇
特种医学   8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3023篇
综合类   9989篇
预防医学   2066篇
眼科学   1551篇
药学   3315篇
  41篇
中国医学   2664篇
肿瘤学   1751篇
  2024年   345篇
  2023年   1159篇
  2022年   1002篇
  2021年   1169篇
  2020年   1002篇
  2019年   1018篇
  2018年   593篇
  2017年   952篇
  2016年   1053篇
  2015年   1103篇
  2014年   1660篇
  2013年   1688篇
  2012年   2286篇
  2011年   2430篇
  2010年   2010篇
  2009年   1959篇
  2008年   2429篇
  2007年   2030篇
  2006年   1985篇
  2005年   2033篇
  2004年   1521篇
  2003年   1351篇
  2002年   1028篇
  2001年   959篇
  2000年   709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59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临床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A15—3是乳腺癌细胞中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是筛选乳腺癌和术后监测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CA15—3检测不仅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术后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还广泛应用到其他肿瘤的检测特别是卵巢、子宫内膜、宫颈肿瘤和一些正常组织像唾腺和汗腺都分泌大量的这种抗原。本文主要探讨其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术后监测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AAV-hVEGF165及AAV-TGFβ1转染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hVEGF165与TGFβ1基因逆转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从pcDNA3(+)-AAV-hVEGF165获得AAV-hVEGF165cDNA,并克隆至AAV包装质粒pSNAV上,构建成pSNAV-hVEGF165的AAV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介导pSNAV-hVEG165转染HEK293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VEGF165蛋白,并用MTT法测定hVEGF165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由本元正阳公司对pSNAV-hVEGF165进行AAV-hVEGF165包装。AAV-hVEGF165与AAV-TGFβ1联合转染退变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VEGF165与TGFβ1的表达以及纤维环细胞Ⅰ型胶原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AAV包装质粒pSNAV-hVEGF165构建完成,荧光免疫组化显示hVEGF165蛋白表达,MTT法显示hVEGF165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本元正阳公司包装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AAV-hVEGF165与AAV-hVEGF165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hVEGF165与TGFβ1在纤维环细胞中表达,AAV-hVEGF165与AAV-TGFβ1双基因联合转染的纤维环细胞Ⅰ型胶原表达量较hVEGF165与TGFβ1基因各自单独转染的细胞Ⅰ型胶原表达量明显增多。结论hVEGF165在体外能够协同TGFβ1促进退变纤维环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3.
20062789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石蕊萍(陕西宝鸡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林凤萍∥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1).-49~50男21例,女9例,年龄20天~10岁。22例有诱发因素,血WBC>10.0×109/L23例。16例用头孢唑啉,9例用头孢噻肟钠,4例用阿奇霉素,1例用阿莫西林钠。红斑处外涂炉甘石洗剂,4~6次/d,水疱,糜烂处外涂2%百多邦软膏,3次/d,睑结膜处予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药膏交替点涂,4~5次/d。结果,治疗1~2天后27例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3例体温恢复正常,30例均于2~3天后皮损停止发展并好转,4~6天红斑消退、脱屑,平均住院5.73天。参3(张…  相似文献   
34.
氯沙坦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及氯沙坦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并给予氯沙坦灌胃)。采用HE染色了解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肺内气道的Ⅰ型胶原,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变化。结果氯沙坦组与博来霉素组比较,灌注后第7和21d肺泡炎明显减轻;第21d肺纤维化明显减轻(P均<0·05)。博来霉素组肺间质中Ⅰ型胶原表达持续增强,氯沙坦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5)。氯沙坦组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IL-8及TGF-β1水平于第7d明显低于博来霉素组(P<0·05),第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5.
王同菊 《工企医刊》2006,19(2):69-69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迅速发展,生物医学的传统模式也正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模式转化。护理心理学作为医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祖国传统医学《内经》就曾有对病人不可忽视其情绪变化的立论,并在《有疏通五过篇》作为古代医学中常见错误之  相似文献   
36.
骨组织工程实际应用的关键是成骨细胞成骨以修补骨缺损,其前提是找到良好的种子细胞.而目前种子细胞的老化是组织工程中的一大难题,一些分化和增殖能力强的原始细胞即干细胞,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希望所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骨髓基质干细胞,但它却存在着:①相对低的产生率,大约100 000个细胞中才有1个真正的干细胞;②自我更新能力有限,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增生潜能及向特殊类型细胞转化的能力均消失殆尽的问题.因此,基于骨组织工程的目的仍需发展一种新的细胞资源.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因其具有全能性和无限增殖的能力,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37.
苯那普利对心力衰竭患儿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45例充血性心力衰(CHF)患儿和20例正常儿童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以CEC作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示物,并将苯那普利组(n=20)与常规组(n=18)比较,结果显示:CHF患儿CEC与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值均<0.001)且与CHF患儿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苯那普利组治疗后CEC减少,血浆ET下降较常规组明显。提示:VEC损伤和血浆ET升高两者共同参与CHF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苯那普利对CHF患儿VEC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阎亦农  郝继龙 《眼科研究》1993,11(2):76-78,T007
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生理盐水、Hanks液及平衡盐溶液(BSS)以滴速30滴/分滴浴0.5~3小时的兔眼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变化。生理盐水滴浴0.5小时,角膜上皮微绒毛减少并皱缩成圆钮状;Hanks液及BSS滴浴1.5~3小时,大部分角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保持正常的细长指状,偶见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皱缩变短或呈簇状。讨论了生理性溶液对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影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涎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为研究其分化,形态,功能及其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影响下生理,病理改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本文就涎腺上皮细胞培养系统建立的条件,表型鉴别,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杀虫单在小鼠脏器中的体外代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杀虫单在小鼠脏器组织中的体外的转化及其机理,。在小鼠组织培养时加入定量杀虫单观察和比较其转化减沙蚕毒的活性大小,其中以肝脏为最大,其他组织的转化活性按其大小顺序排列为:全血>十二指肠粘肠>胃粘膜>肾脏>全脑>脾脏>心脏>骨胳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