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16篇
  免费   2387篇
  国内免费   1982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1119篇
妇产科学   340篇
基础医学   2500篇
口腔科学   169篇
临床医学   5622篇
内科学   2224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9304篇
特种医学   18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21篇
综合类   802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34篇
眼科学   401篇
药学   3783篇
  54篇
中国医学   3002篇
肿瘤学   19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708篇
  2021年   1234篇
  2020年   1240篇
  2019年   1005篇
  2018年   1020篇
  2017年   1264篇
  2016年   1376篇
  2015年   1348篇
  2014年   2458篇
  2013年   2598篇
  2012年   2327篇
  2011年   2413篇
  2010年   2052篇
  2009年   1805篇
  2008年   1861篇
  2007年   1911篇
  2006年   1849篇
  2005年   1625篇
  2004年   1424篇
  2003年   1350篇
  2002年   1157篇
  2001年   1006篇
  2000年   923篇
  1999年   786篇
  1998年   616篇
  1997年   582篇
  1996年   462篇
  1995年   394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42篇
  1985年   188篇
  1984年   157篇
  1983年   118篇
  1982年   132篇
  1981年   148篇
  1980年   96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35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lα)是近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作用。它可调节表达多种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改善脑缺氧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细胞凋亡等起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对HIF-lα及其靶基因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2.
慢性脑低灌注时,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是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病理学过程。目前对慢性脑低灌注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手段极其有限。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 I)技术,探索人类近视性屈光参差是否对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造成影响。方法采用无磁MR I专用眼镜纠正屈光不正,以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8例近视性屈光参差者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 I数据,比较双眼皮层激活部位及范围的不同,及视力较差眼屈光纠正前后皮层激活情况的变化,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结果矫正屈光基础上,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激活范围没有明显差异(P>0.05);视力较差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激活范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类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没有发生明显的皮层功能损害及优势眼的转移;配镜可明显提高视力较差眼的皮层激活,应尽早配镜或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ACVD)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 ,探讨防治策略及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 3 62例ACVD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ACVD病人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 47.5 1% ,病死率为 11.88%。 [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与治疗 ,并采取措施积极调控机体应激状态 ,加强护理 ,有助于控制病情和促进康复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5.
胰岛素抵抗和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博文  田桂玲 《天津医药》2005,33(11):688-68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脑出血的关系,为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2例脑梗死(脑梗死组)、40例脑出血(脑出血组)及3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ISI低于对照组(P〈0.05),而FINS高于对照组(P〈0.05),FB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梗死的CT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揭示其对疾病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头颅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轻微外伤引起的脑梗死多发于儿童,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内囊区,预后较好;重症外伤引起的脑梗死好发于成人,发病部位多见于颅内血肿同侧,且大脑后动脉支配区域最为多见,预后较差。结论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及联合移植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BDN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BDNF对内源性和外源性NSCs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BDNF组);C组(MCAo+NSCs组);D组(MCAo+BDNF+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织化学行BrdU、nestin、BrdU/NSE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移植后的2、4周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5.3±0.5、5.3±0.5;B组4.0±0.8、3.8±0.5;C组3.5±0.6、3.5±0.6;D组2.0 ±0.8、1.8±1.0,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nes.tin阳性细胞数:A组1.24±1.13,B组2.59±1.44(P<0.05),BrdU阳性细胞数:A组0.52±0.68,B组1.65±1.10(P<0.05).BrdU阳性细胞数:C组6.08±1.52,D组10.26±1.96(P<0.05),BrdU/NSE双阳性细胞数:C组1.74±1.04,D组3.58±1.20(P<0.05).结论 BDNF和NSCs移植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BDNF对内源性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外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及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专业知识确定与出血性脑梗死有关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大面积梗死灶、使用抗凝剂或溶栓治疗、糖尿病史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高血压史、高血脂关系不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使用抗凝剂或溶栓、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几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0.
BACKGROUND: Perfus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human serotonin transporter (5-HTT) gene (5-HTTLPR, SLC6A4) on resting brain function of healthy individuals. METHODS: Twenty-six healthy subjects, half homozygous for the 5-HTTLPR short allele (s/s group) and half homozygous for the long allele (l/l group), underwent perfusion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uring a resting state. The two genotype groups had no psychiatric illness and were similar in age, gender, and personality scor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l/l group, the s/s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ting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in the amygdala and decreased CBF in the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modulation in these regions by 5-HTTLPR genotype cannot be accounted for by variations in brain anatomy, personality, or self-reported mood. CONCLUSIONS: The 5-HTTLPR genotype alters resting brain function in emotion-related regions in healthy individuals, including the amygdala and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Such alterations suggest a broad role of the 5-HTT gene in brain function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for mood disorders such as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