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2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17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87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526篇
内科学   34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05篇
特种医学   227篇
外科学   1283篇
综合类   82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63篇
  5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椎弓根内固定在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的手术要点及椎弓根内固定在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总结2001年5月~2004年6月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关节融合、横突间植骨治疗的32例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随访6个月-40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2例(68.7%),肌萎缩14例均有所恢复;2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18例(64.3%),部分恢复6例(21.4%)。无明显恢复2例(7.1%)。结论: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可分别表现为结构性和动力性腰椎滑脱,椎弓根内固定对病人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并可使摘除椎间盘后的相关间隙高度得到维持。充分解除神经受压症状。  相似文献   
102.
手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1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勇  庞永  徐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198-1199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术式、疗效进行分析。其中5例外减压;9例行内、外减压。结果:14例患者全部存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救命措施,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和术式,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回缩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一种彻底快速而毫不污染手术野的术中肠减压方法,以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游离系膜后,钳夹下将拟切除肠段的下端先切断,将其近侧断端置入并固定于粘附在手术床边的塑料袋中;松开肠钳,肠内容物自由流入袋内;双手交替推挤膨胀的肠段,由近而远,由小肠向大肠,直至大、小肠的内容物彻底排空。钳夹下切断上端,移除切下的肠段和充满粪便的塑料袋。结果使用本法行肠减压术,一期切除急性梗阻的左结肠癌31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创口一期愈合。另有6例肝段切除同时切除未作肠道准备的结肠癌亦取得同样结果。同法亦用于各种急性小肠梗阻,均未造成腹腔污染。结论本法可推荐为术中肠减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神经外科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脑外科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7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处理方法导致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应用综合措施处理术中急性脑膨出,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32例,中残21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7例。结论:尽早发现并去除致膨出因素,综合运用降颅压措施,尽量扩大颅腔容积,可以避免脑疝或膨出脑组织切除,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周围神经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单侧下肢神经减压术的DPN患者共计40例,以HbA1c=8%为标准分为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在术前1天和术后6个月,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辨别觉(two point discrimination,TPD)和10 g单丝测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论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DPN患者下肢神经减压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肢体感觉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6.

眼减压性视网膜病变(ocular decompression retinopathy,ODR)是一种由眼压降低引起的眼底多灶性出血性视网膜病变,且无法用其他机制解释。临床上多见于青光眼术后,也可发生在造成眼压下降的其他眼科手术。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容易漏诊。本文综述了国内外ODR的研究进展,从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防来论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改良的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后二次开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36例将改良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二次开颅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手术的原因,临床手术方法,并分析手术的有效性。结果 36例患者采用此手术方法,有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术后为中度残疾,9例患者严重残疾,5例患者呈植物状态,4例患者死亡。患者主要的手术原因为术后再出血。结论改良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二次开颅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8.
半球骨瓣减压结合控制性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球骨瓣减压结合控制性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去半球大骨瓣彻底减压技术,结合硬脑膜网状切开和有限渐次减压法等控制性减压,对6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评价,3~4分为良好,2分为中度残废,1分为重度残废。结果死亡25例(病死率为41.7%),存活35例,其中恢复良好10例,中度残废1例,重度残废14例。结论去半球骨瓣伴控制性减压技术具有显露好、减压充分等优点,可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9.
A healthy young man presents to a community clinic after returning home from spending 4 days at a beach resort. He reports symptoms of a headache, dizziness, fatigue, mild nausea and a hard time not falling when walking. Oddly he also has a vague dull ache in his right knee with intermittent spikes of shooting pain in both legs. Rapid onset of neurological symptoms in an otherwise healthy young man requires a thorough history and prompt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腹胀的原因,比较不同减压方法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重度腹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①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在我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腹胀的危险因素。②上述研究对象中术后出现中重度腹胀并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不同的减压方法:A组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B组经鼻置入普通胃管。比较2组患者腹胀缓解有效率以及缓解时间。结果:①49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出现腹胀132例,发生率为26.5%。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术后持续镇静/肌松时间≥72h是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② A组52例患者腹胀缓解41例,缓解有效率为78.8%,缓解时间为46.9±18.6h;B组51例患者腹胀缓解30例,缓解有效率为58.8%,缓解时间为55.2±21.4h。A组腹胀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且缓解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镇静/肌松时间≥72h是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小肠减压管在胃肠减压方面较普通胃管疗效更为显著,心脏术后患者出现腹胀需要胃肠减压时,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