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4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245篇
妇产科学   238篇
基础医学   899篇
口腔科学   187篇
临床医学   1133篇
内科学   1369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768篇
特种医学   199篇
外科学   1775篇
综合类   2011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630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693篇
  7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675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77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207篇
  1983年   132篇
  1982年   149篇
  1981年   140篇
  1980年   131篇
  1979年   134篇
  1978年   112篇
  1977年   92篇
  1976年   136篇
  1975年   109篇
  1974年   101篇
  1973年   1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构筑满足上海市市民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同时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卫生服务体系。方法现况调查、时间序列方法和专家访谈。结果与全国比较,上海市综合性医院配置高,但服务量也大。重要问题是上海市综合性医院在19个县区配置非常不合理。结论上海市综合性医院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同时合理组建医院集团。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医生的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医生幸福感水平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临床医生幸福感水平较低,影响因素分别为学历状况、性格、居住状况、对上级的满意度、对工作是否感到力不从心、晋升机会等。结论幸福感水平测量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服务管理者应了解医生的幸福感水平与影响因素,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对制订人才留驻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124例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进行调查。结果①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的积极应对水平与消极应对水平均比正常人群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病人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常模;③SCL-90总均分及其9个症状因子得分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8~0.361);④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R2=0.179),以下3种消极应对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分别是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试图忘记整个事情、自己安慰自己。结论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人群,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4752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通过普查使乳腺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方法:2007年1月~6月,应用乳腺近红外线诊断仪对我院辖区4 752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发现乳房肿块继续行乳腺彩超、钼靶摄像、针吸细胞学、活检等检查,发现乳头溢液行溢液涂片检查。结果:查出乳腺疾病1 784例(37.54%),乳腺增生症1 691例(35.59%),乳腺纤维腺瘤42例(0.88%),导管扩张症6例(0.13%),脂肪瘤30例(0.63%),乳腺癌2例(0.04%),其它13例(0.27%)。城镇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妇女(P<0.01),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结论:需进一步提高妇女乳腺保健意识,积极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和加大普查工作力度,对乳腺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玉林市城区2007年2103例女职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岸英  杨卫  黎秋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32-4133
目的:了解玉林市女职工妇女病现状,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方法:2007年对玉林城区33个企事业单位2 103例女职工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乳腺检查。结果:本次普查玉林市城区妇女2 103例,查出各种妇女病1 396例,患病率为66.38%;妇科疾病检出率最高为宫颈疾病,检出率达65.66%(1 381/2 103),乳腺疾病次之,为53.73%(1 130/2 103),再次为阴道炎,检出率为27.38%(576/2 103)。结论:宫颈和乳腺疾病是目前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玉林城区女职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妇女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女性自我保健能力,采取各种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96.
普通外科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指出普通外科学教学资源库应当具备广泛性、递进性、开放性和瓦动性,而且应当具有教学、学习和发布功能.教学资源库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外科学教学模式,并且在临床教学中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通识教育在我国医学院校尤其是一些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具有人文价值向度的通识教育对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独立设置医学院校构建新型通识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分析了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军事医学人才必须具备的七个方面的素质能力,提出需要通过医学专业教育之外的通识教育来实现;分析了我军军医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军医大学建立符合办学规律、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汕头大学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教育资源,以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环境优势为基础,构建数字化校园虚拟教室,开设丰富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虚拟教室作为辅助教学工作的网络平台,在通识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up living care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on 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informal caregivers, compared with regular nursing home care.

Method: This study ha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two measurements. 67 primary informal caregivers in 19 group living homes and 99 primary informal caregivers in seven regular nursing homes filled in a questionnaire upon admission (baseline measurement) of their relative and six months later (effect measurement). Linear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ree outcome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 psychopathology, caregiving competence and caregiver burden.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regiver competence and caregiver burden between informal caregivers of residents in group living homes and those in regular nursing homes, although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s less psychopathology in group living homes after adjustment for confounding.

Conclusion: Informal caregivers of residents in group living homes do not have les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an informal caregivers of residents in regular nursing homes. Although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s less psychopathology in informal caregivers of group living homes, the amount of symptoms remained very high in both caregiver groups. This mean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caregivers deserves the continuing attention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 also after admittance of their relative in a nursing home fac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