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466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肠道手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褪黑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5例择期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三组,CT1(8:00~14:00)和CT2组(14:00~20:00)患者各30例,CT3组(20:00~2:00)患者15例,三组患者均选择全凭静脉麻醉。在围术期不同时点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褪黑素、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T3组患者麻醉前即刻褪黑素水平比手术即日晨8点明显升高[(23.46±4.13)pg/m L比(16.73±3.77)pg/m L,P0.05],且明显高于CT1组[(16.30±3.73)pg/m L]及CT2组[(15.75±3.54)pg/m L]麻醉前即刻(P0.05);CT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3.2±6.3)h]、排便时间[(95.6±8.3)h]、胃液引流量[(452.3±93.7)m L]均明显高于CT1组[(66.7±5.6)h、(8.75±7.4)h、(310.4±78.9)m L]及CT2组[(65.3±6.2)h、(86.7±6.8)h、(307.5±80.1)m L](P0.05),CT3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CT1组及CT2组(53.3%比16.7%、20.0%,P0.05);CT3组患者术后1、3天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CT1组及CT2组[术后1天CRP:(95.6±16.9)mg/L比(78.8±16.4)mg/L、(80.3±15.7)mg/L;IL-6:(124.7±26.9)pg/L比(104.5±24.3)pg/L、(107.5±22.8)pg/L;TNF-α:(379.8±94.6)pg/L比(317.5±83.1)pg/L、(313.2±86.4)pg/L。术后3天CRP:(78.8±15.4)mg/L比(66.3±12.9)mg/L、(67.6±13.5)mg/L;IL-6:(106.3±22.5)pg/L比(92.7±20.4)pg/L、(93.2±21.0)pg/L;TNF-α:(294.3±78.7)pg/L比(244.9±72.0)pg/L、(245.7±71.6)pg/L,P0.05]。结论同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肠癌手术会影响手术预后,晚上进行的肠道手术术后炎症反应较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与褪黑素对时钟节律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2.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呼吸功能衰竭占SAP第1周病死率60%,肺功能障碍是除腹部脏器功能障碍外最突出的表现,因此同时着眼于胰腺和肺组织是治疗SAP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脂多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其机制探讨。方法在体外建立脂多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添加不同浓度的褪黑素(低剂量组100μmol/L,高剂量组500μmol/L),采用MTT法观察褪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浓度;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功能。结果脂多糖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减少约50%,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35.7%,细胞色素c大量释放到细胞质中,细胞裂解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下降约50%,且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受损。加入褪黑素后,可明显减轻脂多糖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恢复细胞存活率至70%-80%,减少细胞凋亡率至15.1%-20.6%,保护细胞的迁移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的效果明显好于低剂量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保护和修复脂多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减轻氧化损伤以及保护迁移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4.
褪黑素是人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研究显示褪黑素对昼夜节律、睡眠、社会行为等方面有影响.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有研究证实褪黑素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这些症状,提示褪黑素对抑郁症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现对近年来褪黑素与抑郁症和昼夜节律之间关系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探索长期夜班轮班的年轻女性护士发生昼夜节律紊乱以及脑功能连接(FC)改变 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共纳入 9 名女性夜班护士和 9 名年龄匹 配的女性白班护士为研究对象,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 Epworth 嗜睡量表(ESS)调查。采集 24 h 内 5 个时间点(2:00、6:00、10:00、16:00 和 22:00)的血清褪黑素和皮质醇水平,并行全脑静息态 fMRI 扫描,将下丘脑作为种子区进行脑 FC 分析。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两组护士脑 FC 与血清皮质醇、 褪黑素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年龄、PSQI 评分、ESS 评分与护士夜班工作年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夜 班护士的 PSQI 和 ESS 评分高于白班护士[(8.44±3.90)分 vs(3.11±1.90)分、8.0(6.0,11.0)分 vs 5.0(2.0, 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夜班护士血清褪黑素水平低于白班护士[(135.18±20.84)pg/ml vs(185.83±25.9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53,P< 0.01),且节律曲线紊乱。夜班护士血清 皮质醇水平高于白班护士[(7.64±0.60)nmol/L vs(6.84±0.7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81, P< 0.01)。夜班护士下丘脑至右侧扣带回、右侧壳核和小脑蚓部间的脑 FC 强于白班护士,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且夜班护士下丘脑至小脑蚓部的 FC 增强与 ESS 评分呈正相关(r=0.501,P=0.034)。 结论 护士长期值夜班轮班可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夜间褪黑素水平下降及皮质醇节律紊乱,同时伴有 静息态脑 FC 改变。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3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腹膜纤维化模型组(8只)、模型+低剂量MT(5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模型+中剂量MT(10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模型+高剂量MT(20 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100 ml·kg~(-1)·d~(-1)建立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第28天行4h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量取超滤量(ultrafiltration,UF),检测腹透液尿素氮浓度(dialysate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D)、血浆尿素氮浓度(plasma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Purea)、初始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浓度(D0)、4 h后透出液葡萄糖浓度(D4),并计算D/Purea、D4/D0。取大鼠壁层腹膜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胶原Ⅰ(collagenⅠ,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 4 h PET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UF和D4/D0明显减少(P0.05),D/Purea明显增加(P0.05);MT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UF和D4/D0明显增加(P0.05),D/Purea明显减少(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对照组腹膜菲薄,间皮细胞连接紧密,模型组腹膜明显增厚,部分可见间皮细胞缺失,间皮下可见胶原沉积,MT各给药组上述腹膜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TGF-β1、Col-Ⅰ、α-SM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各给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MT能通过改善腹膜的结构和功能来发挥其对抗大鼠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并能抑制TGF-β1、Col-Ⅰ和α-SMA表达。  相似文献   
68.
2型糖尿病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病因之一,在过去十年里,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存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和人体肝脏、骨骼肌及脂肪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紊乱关系密切[2].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MDA-MB-231细胞设置对照组以及1、3、5 mmol/L褪黑素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对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时,添加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联合褪黑素组。使用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 h,并加入0.1%无水乙醇的细胞作为对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筛选出3 mmol/L褪黑素用于后续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3 mmol/L褪黑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率和自噬蛋白阳性着色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Snai1的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3个浓度褪黑素处理组的集落数低于对照组;褪黑素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划痕愈合速度(P<0.01),并诱导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组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Bcl2/Bax的比值逐渐减低(P<0.01);转录因子Snail减少,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增加;单独使用褪黑素能够诱导细胞内自噬标记蛋白LC3-ΙΙ/LC3-Ι、Beclin1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P<0.05)以及Beclin1蛋白阳性着色增强,P62蛋白阳性着色减弱;3-MA+褪黑素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0.001)、LC3-ΙΙ/LC3-(Ι P<0.05)以及凋亡蛋白Bax(P<0.01)、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P<0.001)明显低于褪黑素组,抗凋亡蛋白Bcl2(P<0.05)、转录因子Snail以及Bcl2/Bax的比值(P<0.01)高于褪黑素组。 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发生自噬,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并促进其凋亡,而减少自噬,可减弱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不同光照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el)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24h持续光照,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断光照方式,8:00至20:00给予持续光照,20:00至次日8:00关闭光照并为患者佩戴黑色眼罩,连续观察10d。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el及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6-sulphatoxymelatonin,6-SMT)水平变化及撤机成功率、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住院28 d生存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7:00和22:00的血清Mel及尿6-SMT水平均呈现升高趋势,且入院后第5天和第10天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28d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0% vs 73.9%,χ2=0.390,P=0.532)。结论 对AECOPD患者实施间断光照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体内Mel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改善近期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