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3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480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5篇
  1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防治高血压是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不拿高血压当同事,认为自己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控制。殊不知,高血压不仅可引起严  相似文献   
42.
肾性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则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包括肾脏、内分泌等学科近50种疾病,约占高血压病的5%~10%。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VitD)、D-二聚体(DD)含量与高血压患者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意见.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分为运动组和普通组.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浆DD含量,运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VitD含量,分别统计各组数据;发放问卷调查患者生活习惯,将每周坚持户外运动不少于10公里者定义为运动组(A组50例),其余定义为普通组(B组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头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该结果与VitD、DD含量的相关性;定期监测各组血压控制情况;追踪研究对象持续时间为1年,以评价VitD、DD含量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 A组、B组、C组DD含量分别为(597±163)μg/L、(615±201) μg/L、(85±15)μg/L;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收缩压分别为(144±16) mmHg、(145±27) mmHg、(115±6)mmHg,舒张压分别为(87±9)mmHg、(89±10) mmHg、(71±5)mmHg,收缩压变异系数(CVl)分别为11.4%、18.9%、6.7%,舒张压变异系数(CV2)分别为10.7%、12.0%、9.4%;A组、B组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变异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别为(87.8±29.7)nmol/L、(34.9土18.9)nmol/L、(101.0±25.5)nmol/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2例脑静脉血栓患者及B组中6例脑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D含量分别为(1067±189) μg/L、(1160±177)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运动组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VitD含量不足或缺乏;运动组收缩压变化的离散程度较普通组明显收窄;两组舒张压的离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部微血栓形成与血浆DD含量明显关联;适度运动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并有效减少患者脑部静脉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予以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患者初始剂量为47.5 mg,1次/d;若2周之后,血压仍未达标者(血压≥140/90 mmHg),则将剂量增至95 mg,1次/d;疗程为4周。通过自身对照试验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24h动态血压检测的指标。结果患者经4周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而治疗后收缩压(138.6±8.9)mmHg、舒张压(85.5±9.2)mmHg平均值也均较治疗前(153.8±8.5)mmHg、(98.7±6.3)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仅有1例(1.1%)患者出现轻度头昏;2例(2.2%)患者出现轻度乏力;且均可耐受。结论临床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也相对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后和手术开始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并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的SBP、DBP较插管后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SBP、D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H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其效果明显,容易恢复,且更加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6.
张?  孙冬冬  范延红 《心脏杂志》2022,34(2):183-186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低收缩压(90~100) mmHg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耐受剂量、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的心衰患者116例,患者收缩压(90~100)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缬沙坦,起始剂量20 mg,1次/d;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剂量25 mg,2次/d;接受过ACEI或ARB治疗的患者需停药36 h进行药物洗脱,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每周电话随访血压情况,密切检测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评估相关指标。 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显著改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等指标(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收缩压(90~100)mmHg的心衰患者持续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滴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改善程度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病人的降压疗效和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高血压伴IR的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和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血糖均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但治疗组收缩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厄贝沙坦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高血压伴IR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提高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48.
1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3-04至2005-08原发性高血压病220例,年龄52~82岁,平均(66.15±7.18)岁,男149例,女71例,高血压1级165例,2级55例,病程(12.41±9.66)年,合并2型糖尿病29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血清小窝蛋白 -1(caveolave-1,Cav-1)及趋化因子 C-X-C基元配体 12(chemokine C-X-C ligand 12,CXCL12)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期间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商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 115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是否并发 PH分为非 PH组 (NPH组 ,70例 )和 PH组 (45例 )。另选取 4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 Cav-1和 CXCL12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测 ,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的 1s 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predicted value,FEV1/Pre), FEV1占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百分比 (FEV1/FVC)。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所有 COPD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 (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二氧化碳分压 (PCO2)、氧分压 (PO2)、B型脑利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以及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等,比较分析以上指标的变化与 COPD并发 PH的相关性。结果 在对照组 ,NPH组和 PH组中 ,血清 Cav-1和 CXCL12水平分别为 10.37±2.28,7.23±1 .72,4.81±0.90μg/L和 65.74±12.27, 175.36±26.19, 270.33±43.79pg/ml,与对照组比较 ,NPH组和 PH组的 CXCL12水平明显增高 ,且 PH组增高更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 ,NPH组和 PH组的 Cav-1水平则明显降低 ,且 PH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3.71~ 130.67,均 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 ,NPH组和 PH组的血清 Cav-1及 CXCL12水平分别呈负相关性 (r=-0.813,-0.827, 均 P <0.01),NPH组的 CXCL12水平分别与 PCO2,PASP,IL-6及 BNP水平呈正相关性 ,而与 FEV1/Pre,FEV1/FVC及 PO2呈负相关性。 NPH组的 Cav-1分别与 PCO2,PASP,IL-6及 BNP水平呈负相关性 ,而与 FEV1/Pre,FEV1/FVC及 PO2呈正相关性( rCXCL12=0.845,0.810,0.807,0.783,-0.799,-0.775和 -0.793,均 P<0.01;rCav-1=-0.853,-0.828,-0.816,-0.792,0.763,0.803,0.822,均 P <0.01)。PH组的 CXCL12水平分别与 PCO2,PASP,IL-6及 BNP水平呈正相关性 ,而与 FEV1/Pre,FEV1/FVC及 PO2呈负相关性。 PH组的 Cav-1水平分别与 PCO2,PASP,IL-6及 BNP水平呈负相关性,而与 FEV1/Pre,FEV1/FVC及 PO2呈正相关性( rCXCL12=0.839,0.816, 0.817,0.806,-0.782,-0.785,-0.809,均 P<0.01;rCav-1=-0.862,-0.821,-0.819,-0.797,0.782,0.811,0.829,均 P <0.01)。结论 血清 Cav-1及 CXCL12水平的差异性变化可能与 COPD患者 PH的形成有关,调节 Cav-1及 CXCL12水平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缓解 COPD病情进展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0.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初入高原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肺动脉收缩压并测量心脏功能参数,探讨高原低氧暴露对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肺动脉压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共33人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2.25±0.36岁。分别于高原前以及进入高原(海拔2366米)12小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并测量心脏功能参数。彩超检查日晨起,肘正中静脉取血,测试血清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于进入高原12小时进行急性高山病(AMS)评分并完成高原肺水肿(HAPE)早期症状问诊。结果:(1)33名运动员均未出现HAPE的相应症状;(2)初入高原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肺动脉收缩压(PASP)显著高于高原前水平(20.32±3.71 vs 18.14±3.69 mm Hg,P<0.05)且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P<0.01),其最高值为29 mm Hg;(3)初入高原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SV下降,心率升高而CO升高。左心室Tei指数以及右心室Tei指数均未发生显著变化(0.34±0.09 vs 0.32±0.06,P>0.05;0.28±0.04 vs0.24±0.09,P>0.05);(4)初入高原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血清ET-1显著高于高原前水平(123.45±23.45 vs109.57±15.32 ng/l,P<0.05),且与PASP正相关(r=0.3,P=0.035)。血清NO显著低于高原前水平(120.78±32.55 vs 136.42±36.97μmol/l,P<0.05),且与PASP负相关(r=-0.306,P=0.042)。结论:(1)海拔2366米高原可以引起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PASP升高,PASP升高与ET-1的释放增加以及NO合成减少有关,而PASP升高并未对心脏功能构成影响;(2)海拔2366米高原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AMS以及HAPE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